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自由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自由是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自由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大力激发和规范人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就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制度实施,保障宪法和法律制度赋予人的各项自由与权利,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扩展人的自由权利,增强人的自由创造能力,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内在的包含着人的自然本质、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的思维本质,相应的,人的全面发展也应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从人的自然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极大提高;从人的社会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完善;从人的思维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思维在崇高理想和目标指引下的不断开拓和创新。在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只有深刻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成性表征着人占有自身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人的本质。这些活动都是从人的需要引发,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需要中生成,在人的实践中存在,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上,产业是自然界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产业选择作为一种能动的目的性实践活动,不能忽视自然界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这要求产业选择在操作性上的指标设计和选取不仅要体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新发展前景,更要体现自然界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王德军 《学习论坛》2007,23(3):11-13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需要研究和认识人的“根本”。人的根本在于人的生存不同于物的存在,人是一种具有多样性需要的存在,人的生存是在自然物质存在基础上的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仅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使人能够活着,还要满足人的社会政治需要和文化精神需要,使人能够活得有尊严和有意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终极关怀,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开与全面生成,又是人的自由发展与和谐发展交互作用的应然结果。科学理解人的本质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论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人的和谐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又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内在根据和重要标志,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是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 ,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 ,主体是人 ,客体是人 ,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人的发展上面来 ,从人出发 ,以人为本 ,才能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 ,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人的发展 ,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 ,关注人的需要 ,体现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的主导价值取向,是马克思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出发点和归宿。青年马克思的著述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的发展思想,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人和类的统一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是人的个体特征和类特征的发展,人的发展又是人的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要是由人和自然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要载体.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就是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指导人正确行为和表现的思想基础,社会心理整体是否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社会和政府要倡导积极和谐的社会心理,营造心理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览》2013,(2):57-F0003
阳市红旗中学是一所享誉皖西北的名校,是阜阳市久负盛名的重点中学,省级示范高中;是学生张扬个性,放飞理想的学校,是莘莘学子学习成长的神圣殿堂。红旗中学名师荟萃、骄子云集,现有在职教职工405人、专任教师336人,其中有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8人,高级教师79人,一级教师90人,省、市教坛新星1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5人。硕士研究生和在职攻读硕士生11人。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受益人.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人民生活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2.
善与恶是道德领域中的特殊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它们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善恶的依据来自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善的底限是:追求自利,保证他利;善有底善、常善、至善的层次之分。扬善抑恶需要法律的强力支持,需要加强教育、奖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利益观的基本要义,主要指的是物质利益、经济利益,而江泽民利益观的基本思想则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新情况,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江泽民对利益理论又有新认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义利之辨是古往今来一切伦理学家为寻求正确的价值观所开展的伦理思维活动。邓小平的义利统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创新的基本经验和未来启示在于:政府改革创新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国家利益为重;必须遵循渐进原则,综合利益平衡;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倡导公利压倒私利;必须高度关注民生,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6.
"文革"结束后不久,面对如山积案和迫在眉睫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提出处理重大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同时,他又反复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原则在概括总结和抓大放小层面上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在适当规避层面上,邓小平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实现了规避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利益博弈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在利益博弈的时代,利益的分化、对立和冲突是社会和谐安定的严重障碍,这需要我们积极转变和树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观念,建立一种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公共管理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包含人类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型伦理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依然是人们之闸的利益关系,但与一般伦理学所探讨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闻的关系。通过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各种矛盾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利益集团可分成三种,相应地发挥着稳压机、搅拌机和粉碎机的功能。为此,推进改革就必须在法治框架下,把各种利益集团纳入秩序轨道内,健全利益集团之间正常博弈机制,力促最后决策在动态中接近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深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利益集团的特征及其在立法中的利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集团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主要组织和表现形式。我国的利益集团呈现出发育的非均衡性、体制的依附性和发展的复杂性三方面特征。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为立法机关有效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提供了决策依据,弥补了立法信息的不对称,培育和提高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但同时,在现代立法中还要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监督,确保平等的利益表达权,消除话语权上的不平等,实现立法的公平性与社会的整体和谐,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