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有"软""硬"之分吗?应该没有.但前不久北京一家大报却展开一场讨论.焦点是:"<工会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一点儿办法没有?"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法',它也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其强制力."一方说:"那为什么<工会法>实施至今,某省高法从未受理过工会干部权益受侵的案件?"另一方说:"即便存在某些问题,也是个别执法者的事.工会应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否尽了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2.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威主即位初,齐国不治,诸侯并伐.威王召来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您治理即墨以来,诽谤的话每天都传来.然而我派人视察即墨,田野都已开垦,人民丰衣足食,公务没有积压,东方因此安宁,这是由于您不讨好我的左右来求取名誉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贤相晏子就提出了自己的"和而不同"观。《晏子春秋》有两处记载了晏子关于"和而不同"的阐述: 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成。今据也甘君也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相似文献   

4.
李琦 《党的文献》2006,(4):86-88
<论语·述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夸奖弟子颜渊,勇猛的子路不服,说:"如果率领三军打仗,挑谁跟着你呢?"孔子回答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说,那种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去涉湍急河流,死了也不追悔的莽汉,我不赞赏.一定要选择遇事谨慎小心,有了善谋才作决策的人.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佛教在中国,就是这样,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  相似文献   

6.
<正>清朝学者俞樾所作的《一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京官将赴外地任职,临行前去跟恩师辞别。恩师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京官说:"没关系。现在的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呀,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他一顶,当不至于有什么麻烦。"恩师一听这话很生气,以教训的口吻对京官说:"我反复告诉过你,做人要正直,对人也该如此,你怎么能这样?"京官说:"恩师息怒,我这也是没  相似文献   

7.
《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记载:历任齐国三公大夫的晏子委派高纠为自己管理家政,三年之后把他辞去了。身边人问晏子":高纠为你做事整整三年,你不仅不提拔他,反而把他赶走,他有什么过错呢?"晏子回答说:"只有圣人才谈得上十全十美。我晏婴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如果身边没有人随时替我指出缺点错误,我在礼、义、廉、耻等方面将存  相似文献   

8.
战国初期的齐威王,是位擅长治国的明君,他家政处事、确有独到之处.有个大夫到即墨任官后,每天都有指责他的话传来.齐威主便派人去家看,但见田土开辟整治,百姓安居乐业,东方十分安定.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便封赐他享用一万户的奉禄.另一位大夫在阿地领守,每天都有称赞他的话传来.但派人去察看,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一针见血指出:“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于是,下令煮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从此,臣僚们不再敢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资治通监·周烈王六年》  相似文献   

9.
正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刻,有的领导会说:"谁还有什么要说的?"几乎话音未落就欠起身说"没人有意见的话,那就这样了"。偶尔会有意外,比如常常有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第一次开会,没有理解领导只是"礼貌一下",冒冒失失地站起来,涨红了脸结结巴巴提出自己的异议,被领导及时打断:"好了,你把你的意见回头写个东西,大家再讨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是领导需要有人捧场时,就会环视左右,指点道:"某某,你有什么说的吗?某某,你呢?"总之,这个某某即便不是心腹,也绝不会是焦大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受人重视,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早在春秋时,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孔子曾标举"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等作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则把"耻"提到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因为必须有勇气才能知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顾炎武也曾说:"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相似文献   

11.
汪金友 《前线》2010,(9):54-54
<正>近来上网游览,发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回答该提问的"最佳答案"大致这样说的:首先,总的来看,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2.
"这么年轻的妹儿,怕是来镀一下金就要走的哟!" "城里长大的人,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哪有能耐带领我们致富?" "一个黄毛丫头来当'领头雁',难道村里就没有能胜任村支书的人了吗?"  相似文献   

13.
稚童读书记     
正我正在读周国平的《宝贝宝贝》,身边这个不满一周岁的小孩一把将书抢过去,安安静静盯着看,然后抚摸着,好像要探探里边究竟有怎样的风景。再大些,我大声读这本书的书名:宝贝,宝贝!他咿呀学语:宝,宝!一岁多的时候,他已经会说很多词。有天,他指着书后的条形码说,电视机。又扭过头问我这本书"谁的?"我说,周国平的。他就说,周国平的电视机。那天,他把书架上低处的一排书拿下来,挨个指着条形码问,然后又指着他们挨个说,钱忠书的电视机,刘亮程  相似文献   

14.
宫春科 《前线》2013,(3):88-88
《资治通鉴·周纪二》载有齐王与魏王比宝的故事: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打猎时在郊外相遇,魏惠王说:“寡人国家虽然很小,但有十枚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明珠,您齐国那么大,有什么宝呢?”齐威王回答道:“寡人当作宝的和您的不同。我臣有檀子,让他守南城,则楚人不敢来犯;我臣有盼子,让他守高唐,则赵人不敢到我河流中捕捞;我臣有黔夫,让他守徐州,  相似文献   

15.
<正>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说:"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都不怕,反倒怕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  相似文献   

17.
"我的支部工作年年有规划,月月有布置,周周有研究,三天一号召,半月一检查,声势也造了,宣传也搞了,没比先进支部少做啥,可为啥别人先进我就先进不上去呢?"可以说,这是困扰将近70%支部书记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70%的党支部不是先进党支部).虽然个中的原因很多,但我要问一句:支书同志,你的工作做没做到"点儿"上?"点儿"就是"个别";做到"点儿"就是"个别指导",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与中国文化接触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中国能有这么多早期科技成就,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此后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科学界及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许多探讨.近期,楚渔先生出版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再次触及这个问题.在目前"儒学热"逐渐升温的情况下,楚渔先生的见解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传说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一次外出时,不幸被盗贼绑劫。当盗贼得知他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时,就问:"你说人人都有良知,难道像我们这样的盗贼,也有良知吗?"王阳明肯定地回答:"有。"盗贼反问道:"那你怎么能够证明?"王阳明说:"现在照我说的去做,我证明给你们看。"于是,他让盗贼一层层脱掉外衣、内衣。直到剩下最后一条短裤的时候,还让他们脱掉。盗贼喊道:"不行呀,这个不能再脱了啊!"王阳明说:"知耻,这就是你们的  相似文献   

20.
<正>战国时代,互相攻伐,国与国之间基于安全考虑,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充当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不相信。"庞葱又问:"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可能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再问:"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当然会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