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兴宇 《当代贵州》2013,(12):42-43
盘县会议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在盘县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略决策会议。会议作出了红二、六军团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决策,这对保存红军实力,促成三军会师,壮大抗日力量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兴宇 《当代贵州》2013,(12):41-43
盘县会议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在盘县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略决策会议。会议作出了红二、六军团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决策,这对保存红军实力,促成三军会师,壮大抗日力量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桑植县刘家坪,距县城17公里。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刘家坪会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4.
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召开的盘县会议雄辩地证明:组成一个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并实行正确领导,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贺任关萧王组成党政军领导机构并坚持集体领导,是盘县会议顺利召开的基本保证。贺任关萧王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为成功召开盘县会议提供了正确思想指导。盘县会议在一个重要的关键性历史节点,作出非常正确的"渡江北上"战略决策,对推动三大主力会师、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图谋、红军开赴抗日战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张正坤是从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出来的将领。原红二、六军团的老将军一提到张正坤,无不赞扬他在长征时立下的不朽功绩。1935年11月,张正坤奉命率红十八师留守湘鄂川黔根据地,孤军浴血奋战两个月,转战4省15个县,行程近4000华里,其间2500多名指战员血洒疆场,牵制敌军10万之众,掩护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萧克、王震因此夸赞他"带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  相似文献   

6.
正在80余年前的长征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人数不过3000余众,为掩护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孤军浴血奋战两个月,转战湘鄂川黔4省15个县,行程近4000华里,2500多名指战员血溅沙场,以巨大的牺牲牵制敌军10万之众,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被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称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的红十八师。贺龙不让张正坤说后面的话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主动向湘西敌人发  相似文献   

7.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留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以北上抗日为目标的伟大长征。这是从红二、六军团的整体来说的。若单从红六军团来看,1934年8月,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出发西征,实际上已是长征的开始;而这次湘西突围应该是长征的继续。1933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金     
<正>今天和大家分享清镇市一位老红军的故事。这位老红军名叫杨顺清,1909年12月出生于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1936年2月,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过清镇,红军所到之处宣传"要翻身、当红军"。于是,当时身为长工的杨顺清报名参加了红军,并跟随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9.
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又一次进入贵州石阡(1934年10月,由任弼时、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六军团,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首次转战石阡,并在此进行了长时间休整,曾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1934年1月13日在县城天主教堂召开的党的活动积极分子会议;二是1934年1月19日在县城天主教堂召开的二、六军团军委及总部负责人会议.这两次会议对指导各部在石阡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推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盘县会议,是指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在盘县召开的关于两军团下一步行动方向的会议。会议根据同红军总部和中革军委的来往电报,决定放弃在盘县一带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意图,同总部会合。关于这次会议,在党史乃至军史上,少有记述,甚至重要当事人在当年的记述中也未提及这一会议,但研究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它在红二、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乃至整个红军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不应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0月19日,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经榜罗镇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并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⑤红二、六军团抢渡的普渡河渡口⑥甘孜——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师地④长征时4位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3.
刘冬生 《湘潮》2021,(1):61-63
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所在地——龙山茨岩塘的苏维埃广场上,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战斗在龙山"大型浮雕,在青山绿水间和蓝天白云下格外光辉夺目。龙山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里创建了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及中央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0,(6)
正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出发长征,并胜利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毛泽东高度赞扬: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但甚少有人知道,红二、六军团长征前曾在湖南石门县做了较长时间的集结整训,做好了部队战略转移思想、政治、扩红、军训等各项准备,并明确提出了部队应突围转移到贵州镇远、黄平一带,石门县实质上是其日后长征的策源地。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时,红  相似文献   

15.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期间帮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同政治派别、不同成分的一支抗日反蒋地方武装。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到达贵州西部,建立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06,(10):62-63
1935年10月19日,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经榜罗镇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并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到滇西北重走长征路,在我,已经是第六次了。各种印象重叠在一起,已记不清每一次行走的细节,唯独在迪庆香格里拉(旧称中甸)的种种景象,始终盘桓在脑海里不肯退去。那些故事、那些人,只要和红二、六军团联系在一起,就让我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沐浴着高原的艳阳,是如此地温暖和舒展。1936年4、5月间,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第一次到藏区,面临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历时2年,纵横15个省,总行程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经过11个省;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  相似文献   

19.
红色桑植     
题记:组织上安排我到桑植工作,让我感受了长征,走近了长征,仰望着长征1桑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出发地。从1928年春到1935年11月,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按照党中央的指示,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红四军、红二军团、红三军、红二、六军团。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红色武装割据,取得了南岔大捷、赤溪大捷、忠堡大捷、十万坪大捷等战役的胜利。根据地辖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的桑植、大庸、永顺、龙山、慈利、鹤峰、宣恩、来凤、咸丰、酉阳、秀山、黔江、…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这样,红二、六军团被推到了对党的政治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地位,他们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