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目标需要建立在村级组织与小农户深度联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一个农业型村庄茶产业发展的案例,探究村级组织在村庄产业发展中的经营逻辑及其产生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在规划和调整农民茶叶种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生产服务功能”成为描述其组织角色的集中式概括。在发挥生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村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经营效益,也实现了村级治理的良性运行。村民主体性、村级组织的权威和动员能力、村级治理能力得到了增强。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生产服务功能,是重建乡村社会利益关联机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方向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目标需要建立在村级组织与小农户深度联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一个农业型村庄茶产业发展的案例,探究村级组织在村庄产业发展中的经营逻辑及其产生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在规划和调整农民茶叶种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生产服务功能”成为描述其组织角色的集中式概括。在发挥生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村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经营效益,也实现了村级治理的良性运行。村民主体性、村级组织的权威和动员能力、村级治理能力得到了增强。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生产服务功能,是重建乡村社会利益关联机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方向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集体经济资源状况与村庄治理运行有着密切关系。A村在其集体经济发展后,村庄治理呈现出权力结构一体化、决策机制民主化、村治运作制度化等变化,形成了突出程序合法性权威、村民公共参与程度高、能人治理与制度化初步结合等特点。村庄治理活动主要围绕村集体经济资源的分配而展开,属于典型的分配型村庄。在分配型村庄中,村庄治理的后续发展态势、村庄治理过程中民主监督的缺失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践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合作社通过发挥集体的统筹功能化解了小农户的生产困境,合作社并没有以直接分红的方式来"代替"小农户致富,而以"让利"的方式"带动"了小农户的长远发展。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激活了村庄治理,集体经济建设成为村集体动员党员的契机,集体还通过党员撬动了村庄的宗族力量,大大减少了村庄发展的阻力;同时,集体活动的增多也重建了村庄"社会"的公共性。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村集体与村民密集互动,也成为后税费时代"悬浮型"政权落地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冬慧 《探索》2020,(3):107-117
村级党组织是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核心主体和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乡村治理实践表明,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转变,逐渐从动员型党组织、全能型党组织、引领型党组织转变为协调型党组织,目前正在向新时代统合型党组织演变。历史地看,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嬗变是发展阶段变迁、社会制度转轨、工作重心转换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党组织功能与农村工作重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决定了农村改革的发展进程。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面临农民分化下的服务能力提升、分利秩序下的群体利益统合、治理有效下的自身组织建设等新挑战。因此,应在总结百年治理经验和顺应治理新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治理有效"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坚持农民利益观的治理理念,强化统合型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功能,不断创新党组织自身建设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村级治理高度嵌入特定的城乡关系形态并受特定的城乡关系所形塑。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构造了上海地区吸附型城乡关系形态,农村成为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功能板块。农村治理表现出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伴随着政府对农村的统筹、规划和改造工作。这些工作向行政村范围内治理事务的转化,造成了村级治理事务的大量创生,构成了地方政府对村级治理进行行政化改造的内在动力。上海地区村级治理行政化不是由村庄自主发展和内生需求推动的,而是地方政府意志主导下的产物,遵循的是理性设计路径,属于外力驱动型村级治理行政化。将村级治理行政化研究纳入城乡关系视野,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村级治理行政化的理解,而且拓展了我国乡村治理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7.
《求实》2021,(3)
厘清村干部角色特征是认识村民自治制度实践状况的切入口。村干部角色实践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存在很大差异,至少形成政府代理人、村庄当家人和经营者三种村干部角色类型,表现为行政主导型、社会主导型、个人主导型三种村级治理模式。村干部不同的权力取得方式和利益实现方式是村干部角色类型的重要型构机制。村干部角色的特定偏向使村民自治制度出现不同面向的实践异化,造成国家、村庄以及个人三者利益的失衡,由此构建的是一个不均衡的利益分配秩序和治理秩序。针对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中的不同问题,地方政府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使村民自治回归其本义。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和成效受特定历史条件、政策导向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性。回顾农村基层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历程对于新时期农村党组织村治转型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促进乡村"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治理理念转型及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推进,基层治理行政化逐渐强化。在村级治理中,伴随正式规则及制度输入、政绩性严格考核及行政化治理事务冗杂,村级组织尤其是村干部在村级治理实践中逐渐与农村发展要求、村民实际需求脱节,其治理无法有效对接乡村社会,在乡村社会内部留下了大量的治理缝隙。基于对鄂西A村民间组织的经验调查,分析其参与农村治理的实践机制,发现民间组织以事务治理为重点,以部分利益主体参与为起点,通过吸引社会精英获得资源的增持,并借由村庄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动员一般群众,形成了社会治理的互动网,为村庄治理展开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及群众基础。民间组织作为村庄治理有效中介,在具体事务治理中有效对接村庄社会,提供契合村民及村庄社会发展的有效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使村庄治理摆脱技术化、行政化窠臼,为村民自治提供发展空间,保证基层治理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0.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和乡土文化的消逝,带来了乡村社会发展变迁中的治理困境,使得与传统直接管控的硬治理模式不同的间接嵌入的乡村软治理进入了现实语境,而注重文化重建的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乡村软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从乡贤回归的现实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治理逻辑可以发现,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新乡贤在获得村民认同的基础上嵌入既有治理结构,有利于纾解乡村治理困境。但在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过程中,要规避通过政策特殊化来达到"培育"新乡贤的不当举措,避免简单硬性地将新乡贤作为上级政策和价值观念的传声筒,避免脱离实际的"一刀切"和过度理想化行为。  相似文献   

11.
韩瑞波 《求实》2020,(2):76-89,M0005,M0006
乡村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既有研究在探讨如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问题时往往将研究重点置于如何形塑乡村社会中国家与社会、行政与自治的关系,而较少关注到乡村社会内部的组织关系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基于"行为-组织-治理"的分析框架和苏南YL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集体理性的驱动下,村级组织公共理性行为和经济理性行为为村集体造就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并构建了"政经不分"的管理体制。但由于该体制下的利益分配主要基于以村籍制度为基础的产权确认,导致村民自治的封闭性和排他性,无法有效回应变化中的乡村治理需求并对乡村治理有效性提出挑战。这时,集体理性导向下的组织理性加速了村级组织结构的重塑与功能分化,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政经分离"和乡村治理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组织的职能归位和乡村治理产业化转型、社区组织的结构变迁和乡村治理的服务化转型、多元组织的共建共治与乡村治理的协同化转型,由此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12.
戚攻 《理论学刊》2004,4(2):118-122
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分化是应有之义。但是,转型期新的场域建构和基于市场的惯习形成,以及转型期社会机制的显功能与潜功能同时存在,使“边缘化”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问题及趋势产生,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功能的显化和结构转型而表现出定型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制度,沿着两条轨道运行,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保持社会平等公正。经济改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市场经济在现阶段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社会主义相互吸引,这是其积极面。市场经济会自发的扩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同社会主义相互排斥,这是其消极面,也是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只看积极面,不看消极面,认为市场万能,是一种“市场拜物教”。今后改革的思路,就是从这种“市场拜物教”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利用其积极面,克服其消极面。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建设好城中村社区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在城中村社区建设中存在体制冲突、模式冲突、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等各种冲突,应坚持系统化原则、适合国情民情原则及借鉴创新原则积极建设城中村社区,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体制一元化;积极建构政府指导下的社区自治模式;改革集体经济产权和发展社区经济,破解利益冲突;促进城中村社区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5.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设立,为广西经济快步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深化粤桂产业合作,既是粤桂两省区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粤桂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抉择。粤桂经济跨省际合作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粤桂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政府行政不及与行政超越不当行为,必然会大大增加经济运行的社会交易成本,对政府的效能产生很大的危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府行政创新,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准确定位政府角色,严格规范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目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增收难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力。因此,如何解决好富余劳力的出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到全球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加大了改革开放的难度和风险。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彰显,也给两制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全球化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渐成国际社会的一股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做法及“明的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构成了严重的阻碍。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观念,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禀赋、商品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地缘人缘、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和中央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政策等五个方面形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与此同时又创造出西部大发展的机遇。西部大发展的机遇也是振兴中华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尽快由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切实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我国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现行的政府主要职能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调整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或者调整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