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杨雨龙 《实践》2010,(4):50-50
<正>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有必要透彻理解文化建设对社区发展的三大作用和意义。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实现社区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和谐、进行制度创新。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就是我国在社会新形势下在社会基层进行的一种探索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和谐的制度创新。随着社会实践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杨宜中 《学习月刊》2011,(12):14-15
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普遍共识。中央明确提出,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司法公正是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正面临结构性矛盾、过程性风险以及风险治理的困境。贝克的风险社会、个体化和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通过坚持制度自信、推动世界主义的范式转换和构建风险责任,重塑从"发展自信"到"发展正义"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真正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应是"服务型政府"一般特征与"中国特色"的有机融合,具有其鲜明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要求相适应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着双重的任务,即理论形态(体系)的建构和实践形态的构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坚持一般规律与中国基本国情创造性结合的关系,二是加强党的领导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三是大力推进市民社会建设与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郭文祥 《实践》2013,(6):14-16
党的十八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立了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了加强社会建设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作用,并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内容对加强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把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此,我们要结合内蒙古社会建设的实际,从保障和改善民  相似文献   

6.
<正>加强干部工作的外部合法性建构,就要争取人民的信任和满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党性素质和能力素质都是重要的,但干部工作不应该片面强调能力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实质合法性建构。因为"正义是政府的目的。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目的。无论过去或将来始终都要追求正义,直到获得它为止,或者直到在追求中丧失了自由为止"。干部管理工作应该服从正义这个目的。为此,干部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干部保持其美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要求。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些司法不公的情况,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多方努力改变司法不公的现象,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正义即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分配性的正义"自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在当代中国,利用社会三次分配理论构建"分配正义"体系,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党和国家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基本职责和神圣使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十六大报告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同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维护社会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赋予了司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社会正义理论主要有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通过对受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而选择一个超越现存不正义社会的新社会,可称作"比较"的路径;另一种是通过社会契约的方法建构一种规范的绝对的正义理论来改造现存不正义社会,可称为"建构"的路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可归为"比较"的路径,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根基的罗尔斯式正义理论基本沿袭"建构"的路径。两种正义之路是不可通约的,但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历史正义理论揭示出正义观的建构坐标存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实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伟大变革。前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路径,后者则催生了构建新型正义观的必要性,并孕育了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可能性。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共同熔铸出"新型"社会主义贡献正义观,即以劳动贡献为主、以非劳动贡献为辅的贡献正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社会正义理论主要有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通过对受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而选择一个超越现存不正义社会的新社会,可称作"比较"的路径;另一种是通过社会契约的方法建构一种规范的绝对的正义理论来改造现存不正义社会,可称为"建构"的路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可归为"比较"的路径,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根基的罗尔斯式正义理论基本沿袭"建构"的路径。两种正义之路是不可通约的,但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层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政治文明史是社会治理的发展史,仁政善治是永远的社会理想追求。法治是善治之基,公平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诉求。加强"道德立法",在社会治理中实行"德法同构",法治是实现民主治理的根本保障。"契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诚信精神呈现合情与合理的社会稳态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塑造公序良俗,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的方向盘和定心丸。  相似文献   

14.
郭晓薇 《唯实》2007,(12):85-88
上下级人际和谐在组织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升员工的生产率和工作满意感,后者又影响到员工流动率、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根据和合性的高低,组织中的上下级和谐可以分为投契式、亲和式、合模式、区隔式、疏离式和隐抑式等六种水平,前三种为实性和谐,后三种为虚性和谐。上级管理者的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均有利于实性和谐的形成,威权领导可能带来虚性和谐。仁德领导是获得人心、提升上下人际和谐的有效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3,(10)
社会体制改革是社会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论断,是对社会建设动力机制的重大创新。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原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义原则优先性理论,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理论,它建立在原初状态无知之幕的基础之上,带有理论逻辑上的理想化色彩。在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一旦无知之幕被打开后,正义原则优先性如何实现?罗尔斯力图通过"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的建构进行论证。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脱离社会的现实经济关系和矛盾,空谈"重叠共识"和"公共理性",不免带有乌托邦色彩。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批判借鉴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优先性理论。  相似文献   

17.
宋贵伦 《前线》2013,(1):9-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一个“重要保证”、两个“必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密切结合首都实际,不断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决策民主:公共政策程序正义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民主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里,程序正义有利于解决政治决策中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使之达成恰当的平衡,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公共政策程序正义有赖于民主决策程序的建构,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也只有通过民主程序才能实现.因此,只有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共政策程序正义才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报告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和国富民先的政策导向,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和谐思想与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社会和谐思想实现了传统社会和谐思想从等级性和谐到平等性各写等的八大超越,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超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