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正百年前的中国,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万里迢迢前往法国。他们当中有一批先知先觉者,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寻求改造中国的真理,进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凡是读过《邓小平传》的人,应该对书中一张历史照片印象深刻。照片中,人物有31名,邓小平站在最后一排右三位置。那时的邓小平很年轻,时年20岁,戴着一顶鸭舌帽,眼睛凝视前方,目光炯炯。一起合影的,还有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  相似文献   

2.
他们都出生在四川,都勤工俭学于法国,都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 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有些相似。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激发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当时的四川形成了一股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流,而聂荣臻与邓小平就是这股热流中的两分子。1919年底,聂荣臻乘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不到一年时间,1920年10月20日,同样是一艘法国邮轮“鸯特莱蓬”号抵达马赛港,这艘船上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中,就有年仅16岁的邓小平(当时叫邓希贤)。第二天,邓小平他们到达巴黎时,受到了比他早来10个月的四川老乡聂荣臻和他的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从那天起,他们之间就建立起了长达70余年的深厚友谊。 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法国巴黎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聂荣臻和邓小平等一些进步学生相继参加了“少共”。他们在“少共”的组织下,一起参加会议,一同进行革命活动,并在1923年春,先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翌年2月5日,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的聂荣臻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专程赶到贝尔——拉雪兹公墓,瞻仰了“巴黎公社社员墙”,以示他们信仰、坚持、捍卫马列主义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与胡志明,一位是中国党和政府的卓越领导人,一位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们相交近50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周恩来视胡志明为自己的兄长,胡志明把周恩来当作亲弟弟。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中越友谊史上谱写了动人心弦的乐章。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和胡志明相识于法国巴黎。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大力支持胡志明的革命活动,帮助越南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1922年夏季的一天,一位中等个子、30来岁的年轻人走进了法国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执委会办公处。他就是侨居法国的越南革命领袖胡志…  相似文献   

4.
柳溥庆1900年生于靖江生祠镇,是靖江加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他由毛泽东亲自介绍到法国,与周恩来、邓小平一起留学。在莫斯科参加了“六大”的筹备工作,是中共“六大”指定代表。  相似文献   

5.
翻开《临川县志》,它的第一张历史照片,是中共早期党员傅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合影。这是我们已知的邓小平与抚州渊源最早的文献资料。傅烈,原名傅见贤,江西抚州临川上顿渡镇人,1928年3月,英勇牺牲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任上。他在就义前留下的诗句“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曾经使多少人读后为之荡气回肠。就是这位年长邓小平五岁的傅烈,1921年在法国巴黎与周恩来、赵世炎等筹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深受这些学长的影响,邓小平很快就成为这个支部的一员。1924年,邓小…  相似文献   

6.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在上海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赴法国,同行的有197人,他们是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15批赴法学生。望着一碧无际的大海,年轻的学子们情不自禁地抒发着自己的心愿,表达着实业兴国的志愿。可是,周恩来却浓眉紧锁,郑重地说:我要学习改变中国社会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中国政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来,周恩来遗留下的总理位子将由谁来替补。“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对此位虎视眈眈已非一日;二来,周恩来的影响和人格魅力,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和环绕在邓小平周围的一大批老干部身上,对“四人帮”的篡党夺权是个巨大的障碍。但是“反击右倾翻案风”,给邓小平接任总理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三来,“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了将近十年,“四人帮”及其一伙的倒行逆施,越来越不得人心,毛泽东对他们一再提出警告,他们已到了狗急跳墙、孤注一掷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中,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是功不可没的。吴建民曾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做过翻译,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职。为表彰他为中法交流作出的贡献,2003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他授予了“大将军”勋章。其实在这位外交“大将军”的身后,有一位同样出色的大使——他的夫人施燕华。施燕华原是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曾多次为邓小平做过翻译。“夫妇俩都是现职大使的,我们给外交部开了头。”吴建民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9.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问话中有下面一段话:“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我对他来说他始终是我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文化大革命’时,我们这些人都下去了,幸好保住了他。……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这是邓小平对周恩来的高度评价,而周恩来对邓小平又是如何支持的呢?  相似文献   

10.
“海归”官员一直是中国政坛不可忽视的群体。从20世纪初孙中山等民国时代的政治家,到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再到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海归官员在中国已几经变迁。如今,像杨洁篪、周济等改革开放后留学欧美的一批海归官员,仍身居高位。  相似文献   

11.
在1996年4月中央文献研究室举办的周恩来研究述评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曾经提出:要加强周恩来历史定位的研究,即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怎样?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怎样?认为这是一个应当研究的问题。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草成拙文,以求教于同道,希冀抛砖引玉。一、用中华民族的“三不朽”标准评价周恩来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概括。这个概括是从20世纪发生了影响中…  相似文献   

12.
1973年12月底,由周恩来亲笔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担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通知,迅速发至全党、全军、全国。这时的邓小平,已集党政军三要职于一身,开始全面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几乎就在中央文件下达的同时,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几个月里一直不苟言笑的周恩来,这几天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一 然而,1974年从一开始就是不平静的。 元旦那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的社论中提出:“要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批孔是批林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发出了“批林”也要联系“批孔”的信号。 1月25日,在中央、国务院直属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江青等人俨然以党中央领导“批林批孔”运动的主要负责人自居,颐指气使,动辄训人,无限上纲,置到会的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于被领导、被指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75年初,四届人大刚开过,周恩来于2月1日主持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还确定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三位常务副总理“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事务”。会上,周恩来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次日,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报告了这一分工安排,得到毛泽东批准。 这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 阴谋“组阁” 的美梦终于化为泡影。但是,“四人帮”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们挖空…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月18日,时年88岁的邓小平开始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视察,并在沿途发表了系列谈话,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神州大地。他的一系列谈话,被人们称为“南方谈话”,如“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份宣言书,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4,(10):42-46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苏联、岁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陆续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向建交国派驻大使便成了当时外交工作的一件大事。由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点将的第一批驻外大使中有10位是军队中的兵团级干部,他们都是骁勇善战的高级将领,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和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打倒后,周恩来尽己所能,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后来又竭力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机会,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终于使邓小平得以复出。邓小平复出后,  相似文献   

17.
应强  江珍妮 《学习导报》2011,(14):56-58
91年前,一位名叫邓希贤的年仅16岁的中国四川青年踏上了法国的国土。他在法国度过了5年多的时光,足迹遍布法国东南西北,他在这里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后来改名邓小平的他,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践行了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有志青年“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誓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名字写在这封信上是意味深长的”20世纪30年代初,24岁的海伦·福斯特·斯诺怀着要当一个作家的梦想,周游世界,横渡太平洋来到中国。在上海,她同另一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结为伉俪。1937年,海伦奔赴延安访问了近四个月,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还见到了斯诺1936年在保安访问时未见到的第二、四方面军的许多红军将领,写出了《续西行漫记》和《中国共产党人》等书,向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革命和红军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与邓小平原本素不相识,但历史的机遇和共同的人生追求,让他们走到一起,并逐步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和亲密战友。他们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有件事很值得一提,就是两人组织留学生开办“中华豆腐店”。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2,(4):33-33
1974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长沙与前来汇报工作情况的周恩来谈话,在谈话中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几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政代表团时,向客人介绍并称赞邓小平:“此人叫邓小平,他会打仗,会做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像这样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的还有好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