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教育主体与工作目标方面具有互通性,教育领域与工作内容具有互补性,教育方式与工作方法具有互鉴性,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然与应然。以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为主要协同模式,以辅导员工作室和教学行政联席会议为主要协同平台,以课外实践和就业指导为主要协同领域,是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支重要队伍。文章探讨合力育人的机制和实施途径,着力加强两者的协同配合,发挥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赵丹 《山西青年》2024,(3):123-125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他们是开展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育人工作要紧紧抓住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这两大重要主体,正确处理好双方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育人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事务管理多、思想引领少,被动应付多、主动设计少,单兵作战多、协同育人少的情况。要提升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全时性、方法的多维性、路径的日常性、效果的渗透性等优势,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核心地位,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构建协同育人有效机制,不断增强辅导员的教育自信。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呼应,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高校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和本科生班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两者协同配合,为落实青年立德树人和成长成才任务提供保障。目前,高校辅导员与班导师协同育人面临意识匮乏、资源分散和沟通缺位等困境,因此要努力探索辅导员与班导师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从明确意识和职责、加强组织管理、创新协同方式和搭建沟通平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面对分流后专业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以及分流后学生强烈的就业引导需求,高校就业辅导员与校友坚持问题导向,从二者协同育人的可行性、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破解,努力在高校大类分流背景下创设一种开放、有序与自护的良性育人状态,并构建高校就业辅导员与校友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分离现状,文章从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形成全员协同、课程协同、渠道协同和政策协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效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整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建立协同育人资源平台,发挥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保障人员各自育人功能;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拓宽育人渠道,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度,形成政策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主力军,他们是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两者的协同联动对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各自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部分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意识不足且相互之间沟通渠道不畅,未形成育人合力。本文拟通过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育人现状的分析,剖析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设想,以期为提升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效果如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者各有其职责,各守一段渠,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守的是同一条渠,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校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稳定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协同育人的效果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够起到提供学科支撑、学理支撑、人才支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其内涵就是要在二者之间实现理念共识、资源共享、队伍共建,从而发挥二者的合力,实现整体育人的效果。高校要从协同育人的机构、制度、载体入手,推动协同育人的常态化,确保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蒋权 《山西青年》2024,(4):76-79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学科交叉融合,如何完善人工智能专业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改革,面向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的探索实践变得越来越迫切。文中分析了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课程采用传统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现实问题,提出线上线下、真实实验与虚拟仿真、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策略,主要从课程资源、学生、教师三个实践维度,阐明多元混合式教学育人方法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及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由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骨干等七类群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七类群体之间的协同配合是进一步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增强育人实效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合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员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对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结合新形势构建全员育人协同机制。本文将在探讨全员育人本质内涵和意义的前提下,分析高校全员育人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高校基层院系的实践视角,提出全员育人"5F"协同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具有体系庞大、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不确定、成效滞后的特点,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内部多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协同系统。高校思政工作在实际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协同,存在多个"两张皮"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应突出重点,需要在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构建教学与学工、思政课程与行为管理之间的协同机制,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狠抓落实、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比重偏少,专业实践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改革,要构建以实践育人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组建理论水平高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组织拓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校外实践导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国家的未来。河北医科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效果衡量学校的教育管理发展水平,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广大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紧密配合的育人模式,把思想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