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叉哲学研究中一些久拖不决的争论问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问题.从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看,"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呼,其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科学发展现的本质和核心.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阈出发,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反思和校正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成果,它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它完整、正确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一面;揭示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从现实出发的变革现实的历史活动,表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克服困境与束缚的漫长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问题"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喜咏 《求实》2006,1(3):35-37
研究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必须把对“事实”作“问题”的分析与解答摆在首位。当前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必须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律性、社会主义如何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发展壮大的战略课题等等重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反对事实和问题的分离、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内在分离,反对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理念,作为其核心的"以人为本"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明晰阐释.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科学理解的继承与发展,它明确了人民群众在政治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阐明了政治哲学要以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的理念,实现了政治哲学的全面超越以及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深刻意蕴和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把握和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为主体,为出发点、落脚点。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科学发展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解读"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前提的人本观,在当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理解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当前落实以人为本,重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8.
人的解放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根本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马克思的以人为本和资产阶级抽象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界限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人的解放的科学理论;二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人的解放的革命理论;三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文明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解放的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9.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是其对象,因而实践范畴就具有总体性,它实现着自然与社会、人与对象世界、事实与价值、科学范导与人文关怀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总体性是渗透着唯物主义的。一般唯物主义没有达到哲学的总体性,实践的人本的唯物主义才是总体性哲学。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中存在着道德神学和人学的两种路径。以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为代表的古典哲学认为建立在道德、理性或者自我基础上的信仰构筑现实世界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实践唯物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目的,其核心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同样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困境,增强有效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与"本"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与“本”是以人为本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只有对“人”有了正确界定,才能深刻理解“本”的科学内容。一、从现实的前提出发,研析“以人为本”的问世原因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阐明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并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在现阶段必须强调要在艰苦奋斗中坚持以人为本.艰苦奋斗是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保证和作风保证;是牢记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拒腐防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精神支柱;是厉行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脚踏实地,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对于二者有所偏废,那么就会犯这样那样的主观主义错误.只有在艰苦奋斗中坚持以人为本,很多矛盾和问题就容易解决,从而确保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适用性。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和国外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践,使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揭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本质论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各国化的方向、思想方法、基本途径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提供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关系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郑烨  付蓉芬  郑清丰 《求实》2012,(3):10-13
《共产党宣言》中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本质和精髓,为中国共产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是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本质和形式新议蔡永生,李明富随着“实践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讨论的深入,我国学术界更多的人认识到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范畴。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问题城”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现实取向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研究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六大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与合法性问题;(2)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如何走向可操作性实践?(3)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可能?(4)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5)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如何?(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进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始终立足现实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话语、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的内在同一的基本方法、原则与取向,提高学术水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地位,肯定了思想观念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理顺了观念与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倡导学哲学、用哲学。习近平同志在全面系统阐述新时期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执政主体的责任担当、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哲学思维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