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罗平汉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中日关系,已有不少论述,而对建国初期中日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为何中日关系曾有20余年的不正常状态,而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又取得...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大战略与中美日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关系。首先,中国崛起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是对世界经济和地区一体化的重大贡献和机遇;其次,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趋势之下的中国大战略,强调全球化战略、地区一体化战略和富民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从而构成中国大战略的框架;最后,中美日共同创造繁荣存在现实可能性,但是必须以强调中美日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正向性战略价值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外世界作为东亚战略区位中最特殊的双关系,中日两国之间的利益与矛盾纠最深、也最复杂。近期,中日围绕东海气田开发产生纠纷,而原外交部副部王毅也在朝核会谈陷入僵局之际被命为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的近期向引起各界关注。基于多种考虑,国社会和两国高层希望看到中日关系新大使的努力下得到改善和发展。然,中日关系目前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境犹在,出路难寻。笔者认为,中日关的良性发展将取决于国际结构与两实力均衡的综合作用。一、中日关系的历史脉络与特点历史上,由于中华文化的先进与中国力的强盛,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老,日本文化受汉唐文…  相似文献   

4.
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渐进式的历史和解”是解决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后应立足发展,增进理解,奠定形成共识的基础,促进中日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今春以来,由于领土、能源以及历史等一系列问题,日本和中、韩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站在战略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借出席世博会之机访问日本,希望能使中日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但是,日本方面却在此期间接二连三出现数起破坏中日关系的事件与言论,造成了吴仪缩短访问行程,取消原定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严重事态。从而使趋冷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其中的关键性环节,就是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美日三边关系新态势○何方1997年,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都进行了重大调整,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善,不但扭转了前两年的下滑趋势,而且还通过高层会晤,初步确立了相互关系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基本框架和机制,使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双方关系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在这次调整过...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客观需要。中国几代领导人一贯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积极倡导睦邻友好的对日方针。2008年,胡锦涛主席对日访问的“暖春之旅”,站在历史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秉着为两国人民谋福祉的高度负责精神,通过双方领导人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开启了新世纪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再次访日,同时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十七大之后的首次出访,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对中日关系的高度重视。日本各界以极大热情热烈欢迎胡锦涛主席到访,高度评价此访的重大意义。这次暖春之旅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邓小平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对日外交战略思想,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世代友好、正确认识历史、妥善处理纠纷、坚持一中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邓小平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对日外交战略思想,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世代友好、正确认识历史、妥善处理纠纷、坚持一中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日本安倍晋三内阁成立以来,对内试图在美化侵略历史的背景下推行右倾修宪战略,对外倾向于依靠防卫力量来应对其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岛屿纷争,并通过深化日美同盟与拓展亚太外交,来推动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与增强地缘政治优势.这些战略取向必将削弱政治互信、难解领土争端、加剧大国博弈且意在拼凑遏华网络,对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产生消极影响.安倍内阁的战略取向不仅意味着日本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甚至可能导致中日关系中的矛盾与分歧持久化、结构化,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与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04,(1):39-39
在中日关系近年来出现一定困难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内一些人开始提出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来推动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人民日报评论部马立诚的一篇题为《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的文章,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的一篇题为《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13.
构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林泓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25周年。25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在政治关系方面,两国领导人频频互访,建立了各种对话机制和渠道,相互增进理解与信赖,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经济...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月10日,新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抵达东京。日本对中国的这次任命非常重视,主流媒体《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等都对此予以了较大关注,认为王毅是中国外交部的“日本通”,任命王毅为驻日大使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重视对日政策。他们认为,当前中日关系以经济为中心交流频繁,但由于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两国领导人互访处于停滞状态,希望和日本政界有很深关系的王毅能打开中日关系局面。中国记者在东京接触到的  相似文献   

15.
中日复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不仅标志着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状态的结束,而且也意味着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新时代的来临。中日复交谈判能在短短四天取得突破,是与当时有利的国际政治背景和富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分不开的。中美关系的历史性缓和是实现中曰关系重大突破的前提条件,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是中日关系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日本之行,无疑是给两国关系注入活力的开拓之旅。两国首脑互访机制的恢复和确立是拉动目前中日关系的最大动力,在经历了小泉执政5年两国关系的低迷之后,当前的中日关系正因为胡锦涛的访日而展现出“暖春”的生机,让人们对全球视野下的中日关系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7.
张冉 《世纪桥》2013,(5):142-143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中日关系都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国家关系中的焦点问题。大众传媒在国家交往过程中经常能起到突出的作用,媒体影响民众思维的例子比比皆乏。中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中国影视剧中的抗日元素、日剧、动漫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普通大众乃至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一直是我国对外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对其日本这个盟国搞了越顶外交,加上日美经济矛盾发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中日两国政府于11月26日发表了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确立起面向21世纪中日关系的新型框架。这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关系的基调是稳定和谐的。特别是在中国国内建设于70年代末步入正轨后,中日关系经历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20.
韩爱勇 《党建》2013,(1):62-64
精彩导读○日本的外交再次紧密地绑在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车轮上。○美国对右倾的日本实施的是一种两面政策:鼓励和打压,既利用日本右翼势力挑衅中国,又须防止它反美。○厚植两国国民之间互信的社会基础,这是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对日外交根本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