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危机应急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一环。由于政府危机治理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公众与第三部门的参与度不足、应急治理法治保障不够健全等诸多原因,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治理往往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社会协同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为解决公共危机应急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体来说,可以从政府的主导地位出发,培养公众和第三部门的参与能力,继而逐步形成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切实可行高效地进行公共危机应急治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舆情的纵向协同机制,以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强化网络舆情的正面功能,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功能。中央层面倾向于运用前瞻性把控的方式来对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如完善网络舆情立法和制定网络舆情监管标准。在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地方政府则倾向于运用主动型化解的干预方式来进行网络舆情治理,既要建立资金和人才保障制度,也要构建网络舆情的预警、应急和善后处置机制。基层政府由于其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和网络舆情危机的现场,因而倾向于应用被动型回应来实现自身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规避之策,如重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自身系统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建立畅通的网络舆情信息传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容志 《探索》2012,(4):63-67
现代社会的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网络性特征,因此对人类的风险管理与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危机治理能力的核心是提高风险的防控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向公共危机治理转型的前提是客观分析现有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科学把握风险管理的有关技术与要求,构建统合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的公共危机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舆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网络公共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态势。面对舆情压力,政府如何回应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政治系统理论包含输入、输出、反馈三个环节,对分析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政治系统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舆情演变,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过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与政府回应密切相关,在输入、输出、反馈三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能够缓和网络舆情,但如果引导不佳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政府部门应从输入、输出和反馈三个环节中掌控全局,避免网络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不断升级扩散。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是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危机在社会需求和政府能力之间存在一种极大的张力,其本质不仅是构建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问题,还是政府与社会权力关系重构的问题。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目标的根本在于建立"自治、共治、公治"并行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在公共危机事件干预全过程和公共危机治理全要素支持的双层叠加回应机制中设计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体系结构,将风险管理(R)、危胁管理(H)、应急管理(E)和灾害管理(D)整合形成连续统的治理框架,打造全主体参与、全要素剖析、全过程应对的协作网络和制度平台,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应急预案有效、机构职能明确、技术手段先进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网络是现代社会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是政治社会化得到充分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互联网是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网络日益成为主流媒体,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不同话语主体意见表达和情绪发泄的公共场域,跨越行政边界、功能边界和时间边界,信息和情绪高度复合,错综复杂。在网络话语高度自由的当下社会,网络暴力事件、群极化现象和反权力话语盛行等现象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话语失序的舆情危机,造成对话、沟通和了解情况的困难。这些危机频发,网络变成舆情危机弥漫的信源地,诱发、促成、放大、激化和助推危机及其影响力,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要化解网络视域下这种舆情治理困境,政府需主动介入议程设置,主导网络话语权,并从制度建设及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共同推进,为网络舆情的高效治理提供健康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7,(6)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是信息社会的时代产物,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已然成为时代潮流,彰显了新时代社会大众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多元文化背景下,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也走向多元化,这给政府执政公信力提出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政治伦理意蕴。强化危机意识和明确责任意识是政府在新时期重构执政公信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和谐社会的晴雨表。近年来,由于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在应对频频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时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争取主动权,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引导机制、联动机制和处置问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理论建设》2012,(5):103-105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网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者进而形成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舆论形态。面对如火如荼的网络舆情,如果地方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网络民意,正确及时引导网络舆情,互联网就能成为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疏导民怨,采纳民智的好桥梁,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参考、创新社会管理的好窗口。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已成为地方党政部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以典型案例为实证,分析地方党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以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反应是对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一种考验。适度反应行为研究则是把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行为构成要件作为着力点,分别从危机反应态度、危机反应速度、危机反应程度和危机反应效果四个方面,梳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适度性原则和策略,以减少网络舆情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要真正形成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危机的适度反应,就要有涵盖规范机制、预警机制、引导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和善后处置机制等在内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正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实事求是地分析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周东昶  张琰 《世纪桥》2008,(5):36-37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于突发公共危机治理,我国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领导、举国体制、对口援助和全员参与是化解公共危机的重要法宝。但我国的危机治理仍存在应急管理法治不健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管理体系中权责不对等、紧急状态下公众个人需求与防控举措存在张力等问题,需进一步推进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治化、健全公共危机事件信息流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权责制度化、完善危机事件预警与应对预案及提升公众危机意识与应急能力,以全面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增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对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引控对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考虑到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我们原来的控制型社会治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治理的发展需要,为了充分实现对网络利益表达的有效治理和整合,我们的网络舆情治理要在理念上与时俱进。我们认为,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治控应从以下建立基于政务协同系统的网络舆情联动机制、打造高效的网络舆情防范体系、形成针对突发网络舆情的危机处理机制、确立网络舆情公共危机事件善后制度等几个层面着手,使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最终效果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体现的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观评价。公共危机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需要在危机管理理念、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及地方政府公务员素质和民众参与意识等方面积极提高以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治理过程,社区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系统的末梢,社区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的危机管理绩效。由于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社区在危机管理中具有信息、资源、沟通和行动等优势,然而,应急组织结构的弱化和社区自治建设的薄弱限制了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效能最大化。切实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因此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科学制定社区危机管理规划,培育良好的社会应急文化,加快社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已由非常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如何应对和处置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