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成华 《前线》2009,(2):47-4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随着北京城市向郊区扩展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耕地被征用速度加快。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再一次说明: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为此,昌平区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实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对于推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通县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给城乡一体化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推进大通城乡一体化建设就要以科学规划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统筹城乡发展,要在"统筹"上很下功夫。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镇)化发展道路。刚刚起步的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发展是否能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城乡二元结构能否从根本上得以破解的关键。农村城市(镇)化和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两大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6,(2):12-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改革的原始起点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但其逻辑演化过程却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然而,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我国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朱佩明 《理论文萃》2002,(4):16-21,1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崛起,同乡镇企业的崛起一样,是中国农民在体制转型中的伟大创造。这一创造对于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2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功能的转换,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郭琰 《学习月刊》2014,(10):17-19
一、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及其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乡二元社会的形成和巩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然而,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却带来日益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全面进步的强大阻力。为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并且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发展的被动和落后状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始探索如何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愈来愈大,形成了“发达的城市,落后的农村”的格局。对于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我们不能泰然处之,如果不从现在就下大力气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灵寿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中央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灵寿而言,既是难点,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拟就灵寿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郑文 《支部生活》2006,(11):17-17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抓住“六个关键”:一是推进产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牛产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基础设施搞不好,农村面貌变不了。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潜力。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曹应旺 《党的文献》2012,(5):97-1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事业发展滞后,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二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维护农民民主权利,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四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6,(7):32-32
据有关部门估计,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目标,国家需要投入巨大财力。仅仅用于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扣除已建成的投资项目,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4900元,全国都搞起来,大概需要4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将达到3万亿元左右,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可以说,国家已经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李胜茹 《探索》2006,(3):85-88
强化产业支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基石。培育农村新型产业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原则,以现代农业建设为基点,以农村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化和城乡产业一体化为主要发展路径,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前提条件。为增添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应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核心,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设计,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但最突出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三是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扩大。这些问题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财力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发展战略。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 ,并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基本内涵和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说到底,就是激发农村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锡文 《求是》2012,(23):28-31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体制性障碍。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我国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财政作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内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改变社会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新疆策勒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文化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财力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有:解放思想,扭转农牧民陈旧观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完善政府引导机制,提高服务农牧民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郭玉才 《学习论坛》2000,(12):14-15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屡治不愈,根本的原因是一个体制问题。因此,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不能在浅层次上循环往复,更重要的是应从深层次上探究机制性的原因,釜底抽薪,才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农民负担过重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宏观分配政策有的方面不合理,明显存在着“重城轻乡”的倾向。现行的“五统三提”制度是在八十年代撤社建乡时形成的。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国家拿不出足够的财力来支持乡镇政府履行其职能,只好通过向农民提取集累和集资来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由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后的体制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改革乡镇政治体制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总而言之,就是要加大多予力度,要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支持,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对农村投入增长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