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应促进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应根据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调控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水平,根据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优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根据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提升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层次,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在中国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帆 《世纪桥》2009,(5):102-103
当今世界许多生产力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大缩短了毕业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了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不仅如此,还优化了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升级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种来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入中国以来,一直受到业内外人士关注。在全球经济处于危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5):8-9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大量专业技能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扩大就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解决青年就业为导向,系统设计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专业结构,实现与现代产业、公共服务和终身教育体系融合发展。要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建设敬业奉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中国发生了两次产业区域布局战略转移。始于“三线建设”的第一次转移将经济建设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但投资效益不高,影响了全国整体发展速度。改革开放至90年代的第二次转移将经济建设重点移至东部地区,促进了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本文着重讨论一下目前是否已发生或需要推动第三次区域经济重心转移。 由于目前中国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的活跃初期,各种区际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对区域经济重心格局作一准确描述。这里先介绍两类相反的观点,然后对它们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成长性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长期以来,产业集群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梳理国内外产业发展实践可知,产业发展成为集群状态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经历多阶段、克服各类风险的结果,产业集群是生产要素集聚扩张与生产要素结构优化的双重过程。有必要结合产业发展实践认真总结产业集群成长经验,不断提炼产业集群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相雪梅 《理论建设》2020,36(2):56-62
关联是区域经济的本质特征。文章从分析经济要素间关联入手,扩展到企业间、产业间和区域间关联,构建了"要素-企业-产业-区域"超网络。基于超网络,分析了单区域经济发展与多区域经济协同的内在机理,从理论假设、理论模型、理论应用三个方面描述了基于超网络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指出超网络的非均衡结构提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出外生动力借由内生动力产生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发展的结论,丰富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政策、制度的精准制定提供了可行视角,为定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办学的合理定位。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重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组成了苏北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产业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命题,但又紧密联系。产业调整的实质是将全国产业发展序列按各地区比较优势禀赋状态和地区分工原理,落实到各个地区,最终体现在各地区间产业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区域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产业经济的空间表现,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也要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于一定地理区位的产业经济活动。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是以产业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倾斜要变为产业倾斜,否则只能形成孤岛式的据点和区域二元结构,无法实现关联、扩散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既存在严峻挑战,又面临难得机遇。通过系统回顾全球价值链及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中国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与升级现状,以创新国家高新区发展机制、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吸引外资为契机,探讨中国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通过全球价值链升级促进和推动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办学的合理定位.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重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组成了苏北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一样具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其发展对于促进国家发展、稳固经济步伐、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走“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路线。这一路线不仅能够促成人力资源供应链与产业形态需求链相匹配,也是巩固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特色的核心。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创新思维,改善机制,提高认识,通力合作,本文从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师资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助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分工与合作始终处在核心地位。南昌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合作,需明确区域内产业一体化合作的基础条件,区分产业间的差异,厘清产业互补关系,充分利用南昌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互补关系,实现传统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等多领域、全方位的互惠合作,进一步把南昌的区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包含着区域品牌的孕育、成长和建立过程。产业集群是塑造区域品牌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产物,代表着一个区域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与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为例,探讨了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和"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提出了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魏孟举  肖金成  高远 《前线》2022,(1):58-61
电力指标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产业的计算尺。近年来,京津冀持续推动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工业减污降耗稳步推进;加快发展绿色运输,交通电能替代大力推广;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实现无缝衔接。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快解决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加大产业协同力度、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动实施区域差异化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有效促进区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经济是地域经济成长与产业结构演替进程柑结合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总体经济处于从轻化工业向重化工业推移的过程,其经济发展的区域产业化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虽然我国区域经济从建国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区域经济步入市场则刚刚起步,特别是区域与产业的结合尚处于接驳之中,区域的产业化和产业的区城化因区位市场弱质而嗷嗷待哺,客观上需要政府扶持区域产业经济步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搞好社会服务,为区域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号召下,高职教育需要不断提升内在功底,积极寻求产业布局对接口,充分发挥好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以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4,(3)
正共聚合·共发展·共分享定制区域经济多元体助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采禾国际集团"定制区域经济多元体"是以城市与城镇为主体,根据地方区域资源、产业结构、发展规划需求,量身定制的产融城一体化投资运营模式。通过主题量身定制方式,采禾国际集团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源进入地方区域,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一同打造不同主题的城市综合体、城镇综合体、产业聚集区等,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智造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9.
产业对接转移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环,其核心命题是系统架构、优势再造、创新引领。基于产业发展新本质和创新活动的新趋势,结合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对接的现状,可以看出产业分工协作与产业转移具有新内涵、新判断、新路径和新动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是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产业分工协作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再造,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世界级创新中心,打造新经济增长方式引领区。由此,建构适宜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形成区域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加速区域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转移对接。  相似文献   

20.
省委作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部署后,南江县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县睛,科学谋划发展,坚持以扶贫攻坚为突破,以做强产业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快建设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县,努力探索贫困山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