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稿例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12(1):F0003-F0003
一、标题(包括副题)附英语译文,获得基金资助用“*”号在标题后及页底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批准号,格式为:*本文为×××年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稿例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11(4):F0003-F0003
一、标题(包括副题)附英语译文,获得基金资助用“*”号在标题后及页底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批准号,格式为:本文为×××年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书记砸碑”说的是湖南省临湘市某乡镇有一长势良好的黄姜生产基地,在绿波荡漾的田间,却有两块非常“醒目”的、由红砖水泥砌成的约2米见方的碑,其中一块碑上写着:“××黄姜生产基地,部门负责人×××,镇党委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稿例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12(2):F0003-F0003
一、标题(包括副题)附英语译文,获得基金资助用“*”号在标题后及页底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批准号,格式为:*本文为×××年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齐物论》中,“寓诸庸”是继“天”、“道枢”、“一”诸多概念之后的一个重要概念,亦可视之为对上述诸概念思想指向的一个反拨。由此,求“真”意识在其展开过程中,真正彻底撇弃了那种有赖于“言”不断进行概念抽象的思想指向,直接从“物”的存在及其最终意义上来把握“物-天”世界之“真”:是为超越了“形化”的“物化”存在意义之揭示,即为大“化”之“觉”。此所谓“觉”,即我们对于“物-天”对应叙事架构中“万物”存在的实质(“化”)的自我把握,不仅超越于“形化”而趋向“物化”,亦且揭示了“物化”存在的自我超越之必然性:形诸于“物”的种种“形”态生灭的大“化”运行,正是其自我存在,及其永远指向于超越性存在意义的根本理由。是为“物-天”世界“真”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廖群 《理论学刊》2005,(11):27-30
<内篇>曾作为一部<庄子>先于<外杂篇>单行于世,亦确为庄子所作.<内篇>作者庄子之所以不称引<老子>,并非没有见过<老子>书,而是他并不以老子为师.对照简本<老子>和<庄子·内篇>可知,庄子吸收了<老子>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但在许多方面都对<老子>有所超越,或迥异于<老子>.庄子是独立不倚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稿例     
一、标题(包括副题)附英语译文,获得基金资助用“*”号在标题后及页底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批准号,格式为:*本文为&#215;&#215;&#215;年度&#215;&#215;&#215;基金资助项目“&#215;&#215;&#215;”(批准号&#215;&#215;&#2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稿例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12(3):F0003-F0003
一、标题(包括副题)附英语译文,获得基金资助用“*”号在标题后及页底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批准号,格式为:*本文为&#215;&#215;&#215;年度&#215;&#215;&#215;基金资助项目“&#215;&#215;&#215;”(批准号&#215;&#215;&#2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字之曰道”是《老子》使用“道”这个词的来源出处,弄清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握《老子》书中“道”字的词性及其含义的关键所在。“字之曰道”而非“名之曰道”,是意味着被“字之曰道”的东西以其“寂”(无音)“寥”(无形)而无可“形声”,也无可“象形”,所以无法给它取“名”,只能给它取“字”,故“字之曰道”蕴含“道常无名”之意。而“道”作为“字”(而非“名”)既可以作“行”(动词)解,亦可以作“路”(名词)解。当作“行”(动词)解时,“道”是表示“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过程;当作“路”(名词)解时,“道”是表示以“反”为本质内容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0.
端端正正充君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哼哼唧唧念稿子;咋咋呼呼喊号子;牛牛气气下馆子;色色迷迷讲段子;花花哩哩摆架子;吹吹打打做幌子;跑跑颠颠找门子;拉拉扯扯画圈子;笑笑嘻嘻塞金子;溜溜舔舔求顶子;呼呼悠悠哄妻子;偷偷摸摸找妞子;时时刻刻想点子;抓抓挠挠搂票子;哗哗啦啦崩盘子;哆哆嗦嗦装孙子。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是继十六大之后的又一篇重要马克思主义文献,文章对<讲话>的"新提法"、"新论证"、"新要求"进行阐发,指出<讲话>对于我们全面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拔使用     
赵玲 《党建文汇》2006,(5):56-56
第&#215;次&#215;&#215;会议于&#215;年&#215;月&#215;日在&#215;&#215;&#215;举行。会议就目前形势,&#215;&#215;工作计划以及建立&#215;&#215;体制后的各项工作,听取了广泛的意见,并达成了共识。参加会议的有:(详细列出)共&#215;&#215;人:  相似文献   

13.
张大庸  书民 《党史纵横》2003,(10):41-43
1932年7月29日至30日,沈阳<盛京时报>、大连<泰东时报>、北京<商报>、上海<时事新报>、<申报>、云南<国民日报>、山东<民国报>、香港<大公报>等十几家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爱国人士、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等十几人被捕、惨杀一案.<盛京时报>发表了题为<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谋叛始末--袭击省城未遂事件>的文章;上海<时报>又以<割舌火焚而死>为专题报道了惨杀事件;<中央日报>也以<残暴日兵,焚杀张凤岐、割舌杨春元>为题作了报道,这些报道震惊全国上下,各阶层反映极为强烈.  相似文献   

14.
观点搜索     
《理论与当代》2005,(10):37-42
政府职能转变攸关改革成败;公开不是秘密的秘密;政策权威不能靠个性官员捍卫;农民消费水平落后整十年;“受贿扶贫”现象之忧思;谁在阻止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农民工贡献大收益小;民意热点聚集什么;把社会公正放在突出位置;飓风带来防灾警示;洪昭光:英年早逝谁之过;呼唤低成本法治;香港廉政公署官员淡反贪;德国司机行年有德;法国独特的“星期三现象”;美高等教育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5.
“四个全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回避“现实的人”及其“自主活动”的问题,它的每一个“全面”都闪耀着“人民主体”的光辉。“人民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代引领“人民主体”实现新发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明确的积极的纲领”,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活力”与“凝聚合力”,以全面依法治国规范“自主活动”,以全面从严治党做好“群众的向导”,不断提升“人民主体”的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16.
1516年英国莫尔著《乌托邦》最早提出未来美好的社会主义理想,到20世纪却发生三次形态转变,即转变为“恶托邦”、“异托邦”、“实托邦”。当今纪念《乌托邦》出版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要继承、超越、践行“乌托邦”的理想,就要创新观念,本文提出并且论述了“优托邦”、“科托邦”“谐托邦”、“华托邦”、“真托邦”、“善托邦”、“美托邦”和“世托邦”八个新名词、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道家看来,“道”没有明确的形体,超乎世俗认知,非人类的“视”、“听”、“抟”、“言”等所能认识和把握,因而指出“道”不可道。然而,老庄并没有放弃对“道”的阐发,而是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来帮助世人理解“道”本身。即以道与万物之关系为言说的起点;以天道、地道、圣人之道为言说的参照;以似、若、几、或、近、比等为言说的语辞;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的方式;以得道者对战争、百姓、为政等方面的看法为言道的标尺;以道与德之关系为言道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姜爱林 《唯实》2005,(9):103-105
艾滋病立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抓紧起草&lt;艾滋病防治法&gt;;尽快出台&lt;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gt;;及时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规章;逐步健全地方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朱熹《论语集注》对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解读,讨论了天之北极与为政的关系;对于“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的解读,讨论了科技“小道”与儒家“大道”的关系;对于“游于艺”的解读,讨论了学习科技之“艺”与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关系。这些解读,既反映出朱熹对于科技的重视和研究,又可以看出朱熹强调科技“小道”必须隶属于儒家“大道”、“游于艺”必须由仁德来统摄的思想,这对于今天在发展科技过程中所面临的科技“双刃剑”的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20.
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到“知性知天”代表着孟子最基本的认知方法,也是中国传统认知方式的具体运用。在以往的研究中,“以意逆志”及其超越性指向固然得到了文史研究的基本认可,但“知人论世”却往往被人们通过所谓宏大叙事之“论世”方式,从而给“知人”以“派定”性的理解;至于“知性知天”,则始终被视为一种神秘主义倾向。实际上,作为传统的认知方式,“知人论世”、“知性知天”与“以意逆志”一样,全都脱胎于孔子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也都是由具体以指向抽象并通过个别来理解一般之普遍而又超越的认知指向。从根源上看,这种通过具体以认知抽象、通过个别以认知一般的指向,实际上也就代表着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而“通神明之德”与“类万物之情”方法的落实与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