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何亮 《学习导报》2014,(12):57-57
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把勤奋布施出去,钱就来了;当有钱的时候,把钱布施出去,人就来了:当有人的时候,把爱布施出去,事业就来了:当事业有成的时候,把高尚人品布施出去,喜悦就来了。第一句话:天道酬勤。第二句话:财散人聚。第三句话:博爱领众。第四句话.德行天下!: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真义     
陈独秀 《学习导报》2013,(11):58-60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甚么?究竞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得回答的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约有数种: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甚么世界,还有甚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  相似文献   

3.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权力腐败一直是个祸害。古人也曾为纠治权力腐败动过脑筋,像中国古代有御史制度的创立,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学说就诞生于制约权力腐败的思考。但是,权力腐败问题并未因此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弊端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5.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相似文献   

6.
平静和快乐     
大约在 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真理:“思想的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成天堂,抑或将天堂变成地狱。”  也许你会感到这个真理太深奥了,无法理解,那么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他的权力达到了几乎整个欧洲;他的财富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和他相比;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荣耀,甚至那顶皇帝的桂冠。那时,也许有相当一部分人羡慕他,认为他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  相似文献   

7.
杂谈两则     
“尽量让读者满意” 题目打了引号,意在说明不是我说的。我只是个读者,如果有谁问起来,我当然有这个要求。但像我这样的人要求又有什么用呢?再说,说这话的人最好是作家。只有作家们这样认识到了,这话才能真正变成现实。所以,题目上的这句话,不仅要读者说,最好要作家们去说。 可现在没有几个作家这样说,尤其是在心里这样说。有人至多不过在嘴上说说而已,还有不少作家连嘴上也不这样说。这样做的结果,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文学期刊不好卖呀,多少作家写的小说散文进了废品站呀,更不用说一家又一家刊物没有去“尽量满足读者…  相似文献   

8.
朱文鸿 《实践》2010,(6):56-56
清末权臣李鸿章有一句话说:“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倘若连官都不会做,那也太愚蠢了”;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也有一句话,却是感叹为官的不易:“当权力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离结束也就不远了”!同样是为官,为什么他们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为官到底是难还是易?  相似文献   

9.
权力是责任     
权力是什么?不同世界观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认为权力是权威,有了权力就有了权威,就可以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可以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有的人认为权力是金钱,有了权就有了钱,可以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可以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好处”,一句话,可以用权捞钱。最近,  相似文献   

10.
《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讲:“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这两句话深刻阐释了文化、生态和文明的极端重要性。围绕文化、生态、文明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提出生态文化这样一个概念。生态文化就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文明、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现在,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知中原者知天下。”从诸多方面看,河南在全国的地位都类似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在世界大格局中是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河南在中国的大格局中是第一人口大省,十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中国在世界的大格局中是农业大国,河南在中国的大格局中是农业大省;中国在世界的大格局中是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河南在中国的大格局中是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12.
劳骥 《党课》2014,(7):108-109
有个犯下重罪的贪官“忏悔”说:我是被权力害死的,没有权力时,拼搏努力想权力;有权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儿,就这里那里都想搞(贪),最终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赵亚兴 《奋斗》2005,(5):55-56
有人说.社会就像一个染缸.几乎没有谁能逃脱它的薰杂。古人也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老奶奶也常对孙子说,见好学好。见坏学坏,整日跟着歪瓜劣枣.就得学个葫芦瓢样。这些话。其实说的也都是一个意思:环境对一个人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相似文献   

14.
权力是责任     
在綦江虹桥垮塌案中犯有玩忽职守罪的林世元、张基碧等4人被依法判刑。令人惊奇的是这4人竟然不清楚玩忽职守罪,只知道对工作不负责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由此想到,权力到底是什么,当前仍有不少领导干部不十分清楚。有的认为权力是荣誉,有了权力就有了政治荣誉,就可以光宗耀祖;有的认为权力是权威,有了权力就可以高高在上,独断专行;有的认为权力是待遇,有了权力就可以坐高级轿车,吃山珍海味;有的认为权力是金钱,有了权就有了钱,可以以权谋私,用权捞钱,中饱私囊。其实,在党的性质、宗旨和党员的权利、义务上…  相似文献   

15.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学家哈灵顿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政府的权力在法律之上,这个国家就必然是一个“人的王国”;如果政府的权力在法律之下,这个国家就必定成为“法律的王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法治政府中,政府的产生和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作为依据。2004年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出一种神秘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20):18-21
“郡县治,天下安。”这一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让县委书记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也颇多非议。一方面是县委书记“白加黑”、“五加二”,一方面是质疑他们权力过大;一方面是县委书记责任重大,高度紧张像惊弓之鸟,一方面是质疑他们权力失控,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无论如何,他们都为一个县的发展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县委书记有权,也有责;有少数人腐败,但主流还是奉献。这个群体是中国治理的基石,他们和整个体制内所有的岗位一样,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大潮中。对这个岗位,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有三句话,从不同的侧面,科学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的改革与社会主义未来的关系。我们就以这三句话为三个小标题来加以论述。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的影响 某些西方右派著作家从苏东剧变这场危机中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它没有未来,资本主义是终极的社会制度,在它之后没有什么东西了。原兰德公司分析家弗朗西斯·福山在苏东剧变时写了《历史的终结》,该文说:“或许我们正亲眼目睹的事情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也不仅仅是战后某个特定时期的结束,而是历史的终结:即人类意识形态演变和作为人…  相似文献   

19.
忠言何必逆耳李邦云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从主观愿望来看是不错的,但客观效果却不尽然。就拿历史上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魏征来说吧,他也只有碰上了雍容大度的明君李世民才得以施展其才干。以致于魏征死后,李世民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相似文献   

20.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