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6月10,浙江省社科联举行主题为"网络时代人文视野科学发展"的"当代浙学论坛——2010学术月"活动开幕式,并召开"网络时代与转型发展"论坛。浙江省伦理学会组织伦理学者撰写了"网络时代与道德建设"笔谈,以期对这一课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24日上午,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道路:回顾与展望"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冷溶出席并致辞,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主持论坛并作总结。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学者参加了论坛,14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发言围绕"中国道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展开,如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历史的关系;它的探索、开辟、丰富和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它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它最终形成和发展的32年间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各个方面的具体展现,等等。现将主要论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国是一个伦理价值急剧转型的社会,其中"政治身份"又成为伦理价值转型的重要内容.作为新中国主要缔造者的毛泽东,试图颠覆中国传统差序格局所构成的社会政治"身份"体系,以前所未有的激进方式,通过重建政治"身份"的途经,执著推进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这对现代中国的结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探讨毛泽东晚年政治伦理观的内涵与结构,是解释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东亮 《探索》2006,(4):172-175
后现代伦理是一种对待现代伦理的态度,以及力图超越现代伦理的一种努力;它批判现代伦理学的规范主义或规则主义倾向,要求终结"伦理的暴政",还原"道德的本相",使道德审美化,建构一个"审美化"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丰富的正义理论先进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社会基础;先进的文化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精神载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伦理实质.  相似文献   

6.
"市民论坛":离协商民主到底有多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莹 《求实》2008,10(3):68-72
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当代民主的转向:从"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转向"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而市民论坛活动则是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举措.我国已有一些城市开展了"公民论坛"活动,其中南京市的"市民论坛"活动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然而诸如"市民论坛"之类的民主政治改革能否肩负推动中国协商民主的重任?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笔者在南京市进行深入的调研,以了解真实世界中的市民论坛活动开展的现状,剖析影响和制约南京市"市民论坛"活动深入开展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逻辑,期望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开展公民论坛活动以及协商民主的成长提供数据支持和可资借鉴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瑞和谐健康论坛"上表示,我国新一轮的医改自去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初步达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基本要求。截至2010年6月底,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赋予玉石"仁、义、智、勇、洁"五种美德,玉之"五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是公务员行政伦理规范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对作为公务员行政伦理规范的"五德"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性要求,并着重论述了公务员应通过"以乐养德"的修养方法达到积极、乐现、自然、宁静、健康的伦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廉洁奉公、为官清正是我国公共伦理最为重要的规范之一.在公共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清官信仰的追溯与剖析,以及对当代中国清官信仰的伦理追求的分析,可以认为,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清官信仰背后的政治伦理追求虽然是狭隘的"忠君"思想,但清官信仰的主要要素如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规范在当代被继承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而继续发挥其作用.这也是清官信仰这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殷周秦汉"天"论的历史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周宗教性之"天".<尚书>中殷人言"帝"尚未言"天",周人之"天"具有宗教和伦理的双重意味;第二阶段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天"论分途."天"的宗教意识消隐,伦理属性张扬;第三阶段为秦汉时期的综合性"天"论.<吕氏春秋>为其始,至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达到顶峰.殷周秦汉"天"论一干而多枝,表现出早期中国哲学"天"论的三段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6,(25):12-13
正6月20日,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在波兰华沙举行,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参加开幕式,出席当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波兰地方合作论坛并作了题为《开发大数据资源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发言。孙志刚在发言中说,贵州将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同波兰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对接的机遇,推动与波兰在  相似文献   

12.
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被公众看成是领导干部的"三小"现象.日前,<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伦理体系的构建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此,我们必须正视网络空间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深入探寻网络时代伦理学的走向,多层面、多角度地探讨网络伦理建设的对策措施,构建一个与时俱进且适合国情的网络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彭美玉 《当代贵州》2014,(18):62-63
6月5日,由贵州、浙江两省文史馆和贵阳孔学堂共同主办,两省儒学研究机构协办的"黔浙文化合作论坛"正式启动。来自浙江和贵州的儒学专家分别就如何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交流。关于儒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作用何在,怎样践行儒学等问题,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有独家之见。  相似文献   

15.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周兰珍 《求实》2007,(12):51-53
西方生态伦理学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作为新兴学科迅速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中存在有过高估计中国的生态伦理资源、受制西方话语、纠缠于生态伦理"何以可能"等问题。中国的生态伦理建设应该从"何以可能"转向"何以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生态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伦理对环境的厘正其实质是伦理对技术的厘正,这是现代性视阀中的一种转换,从而使环境伦理"名正言顺",同时,它引发了本体思维向伦理思维的过渡,调整人的观念意识并认可环境伦理的生活客观性,这种努力在与某些偏激的学术观点的"较量"中为环境伦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论作为美德的"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清文 《理论学刊》2005,(7):100-103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勇敢都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德性.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勇"只有与"礼"、"义"等德性结合起来,才可能作为一种美德而成为人们追求和景仰的目标.在西方传统思想中,勇敢则更多地和智慧等德性相联系.中西传统伦理中,作为美德的勇敢都不是没有制约和规范的肆无忌惮,而是与轻妄、鲁莽、狂热等有着严格的界限.吸收传统勇德的合理因素,树立科学的勇敢观,对于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保证社会公正、有序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善"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许多伦理学体系以"善"的客观性为基础,确立伦理判断的真理性和普遍性,但是忽略了"善"的概念在提供社会凝聚力方面的功能."善"的客观性既是一个过强的假设(引入了不必要的假定),又是一个过弱的假设(无法解释伦理方面的社会凝聚力).应该以主体间性的"善"取代客观性的"善",以共识取代真理,以家族相似取代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