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社会十大俗气: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三、遇美人必急索登床;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五、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八、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九、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十、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只要做人便是。颜之推《家训》中说过:"但成学士,亦足为人,必乏天  相似文献   

2.
刘军 《理论与实践》2001,(10):44-44
“抱瓮老人”何许人,他的眼光如何?请看《庄子·天地篇》第11章:孔子的学生子贡路经汉阴时,见一老人“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很费力,便告诉他有种提水工具叫桔槔(也称“吊杆”,利用杠杆原理从井里提水,现农村偏僻落后地区仍沿用),使用它提水可以省力高效。不想这位“抱瓮老人”听了不仅不感兴趣,反而生气地说:“有了机械,必有机巧之事;有机巧之事,必有机巧之心;有机巧之心,人心就不纯了。我也知道有这种提水机械,是以为可耻才不用的。”  相似文献   

3.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4.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5.
“九头鸟”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一流传很广的俗语,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推涌,其使用范围又有所扩大,如一些公司、酒店便以“九头鸟”命名。“九头鸟”之说,到底是褒是贬?许多人并不清楚,因而值得一辨。 “九头鸟”又名“苍(?)”,是古代传说中的不祥怪鸟.宋代李昉等人编辑的类书《太平御览》卷927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后演化为迷信故事,宋人周密著《齐东野语》卷19“鬼车鸟”条云“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为灾咎,故闻之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风雨之文,往往闻之。”该条还记载说,有人捕得九头鸟一只,见其“身圆如箕,十脰(音豆,颈项也)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有一天,一只九头鸟飞到某公主家捣衣石上,哀鸣啾啾,射之不中,这天晚上,公主便死了。周密于是断言“信乎其为  相似文献   

6.
周英杰 《唯实》2009,(5):96-96
自古至今,中国人评价官员一向爱用简单的“两分法”:“贪官”和“清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于“贪官”的无比憎恨,可以说是“必欲食其肉,寝其皮”方才解恨;而对于“清官”,则一律加以敬仰膜拜、感激涕零。  相似文献   

7.
柳明 《四川党史》2001,(3):31-31
什么叫赌博?《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用斗牌、掷骰子等形式,拿财物作注比输赢。法理上的定义是:以金钱或有价值的物品作台面上的抵押,通过各种形式的输赢较量后,使这些抵押品在投注人之间更易或转移的一种行为。 对赌博的危害性,古代有识之士早就有深刻感受和认识,明确指出:“天下之恶,莫过于赌”,陷溺其中,必致废时误事,“能令士失其行、农失其时、工商失其艺”,使人“荒弃本业,荡费家资”; “输极无聊”,即“掳卖人口,谋财劫杀”,“斗殴由此而生,争讼由此而起,盗贼由此而多,匪类由此而聚”。所以,自古以来,有良…  相似文献   

8.
培根曾有名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之学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仅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在青年男女热衷于美容的今天,似乎还可加上一句:任何生理上的缺陷也完全能由学问来补救。读书能使人美容,当今青年要挤秀外慧中的“帅哥”“靓妹”,什么霜啊,乳啊,都不济事,最佳途径莫过于多读书了。美与丑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些人初看蛮丑陋,但越看越美丽;有的人初看蛮靓丽,但越看越俗气。何以至此?原来一个人的美丑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9.
许海 《前线》2014,(3):116-116
当下,随时打开电脑上网,“网言网语”便不由分说地扑面而来。有的是一串匪夷所思的数字或符号,如“520”、“PLMM”等;有的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词语,如“酱紫”、“杯具”、“我伙呆”、“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有的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如曾经短时间被疯狂回帖、点击量达到几千万之巨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叫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0.
湍水石 《前线》2013,(4):83-83
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谁都会有错,但错不可怕,肯改便令人称道。而肯改者,一定容得下尖锐批评。毛泽东曾宽容农妇的诅咒,周恩来凡事爱作自我批评,陈毅“道歉亲上门”,陈云“喜欢听坏话”。他们无不是容得下尖锐批评的典范。然而,现今一些党员干部却不怎么喜欢这样的逆耳忠言。他们愿意听表扬话,听顺耳的话,不愿尖锐批评的话。一遇尖锐批评,便暴跳如雷,“老虎屁股摸不得”;他们平时一言堂惯了,陶醉于“上一呼而下百诺”,对尖锐批评,耿耿于怀,或给人脸色,或给人“穿小鞋”;他们嘴上说“欢迎批评”,表面上“虚心接受”,但不是百般辩解叫冤,就是竭力推卸责任,找理由搪塞,寻原因逃避,觅别人“垫背”,要不就敷衍了事,一转身撇在脑后。  相似文献   

11.
梁衡 《新湘评论》2006,(10):60-6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2.
文风四题     
水有深浅,山有高低,文风亦有优劣之分,用平易语说实话,是好文风基本而主要的标志,亦是我国文风的一个好传统。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孟子说:“言无实不祥、”陆游亦有言:“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实,乃有是文。”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干部成长的永恒主题。荀子说过:“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培根曾讲:“读书可以增长才干.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通观全局.得以担当重任”。两位思想家的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学习是为政之基、为官之途,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红包源于何时,不可确考。不过,华夏民族乃礼仪之邦,自古便有送礼的习俗。春秋时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朱熹解释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据说,脩是干肉,十条肉绑成一块为束脩。古代诸侯大夫以束脩为礼物相馈赠。《礼记·少仪》说:“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说:“他们用四壶酒、十条干肉和一条狗  相似文献   

15.
绮云 《红岩春秋》2014,(10):44-44
人不可离世而独立,然性行端方,才智卓越之士,投闲置散,幽岩穴而不用者,又所在多有;此世之相遗,非所以遗世也。至若志存公忠,睿知英发,能为生民造福利者,其被世之摒斥也必益剧,甚且必欲逐之蛮貊,弃诸四夷而后快。然疾风有劲草,板荡出英雄,世虽欲遗之,而又每不可得。孔氏所谓“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余之认识含章,殆如是耶!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指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于读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本可与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可尽。自非通人,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里汤显祖提出了“情”,鼓吹“情之至”、至情,说有了这么…  相似文献   

17.
向大家推荐一篇古文——《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有了人类,收藏便与人们的生活如影随行,不离左右。最初,人们收藏是为了生活,如收藏衣服、收藏种子、收藏农具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藏已经从单单为生计而转向精神生活领域了。改革开放后,这一自发的群众性收藏活动越来越深入人心,参加人数之多、收藏面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小小收藏,为何能引起如此众多的人关爱,其中的奥秘大概就在于人们为“藏”一个“趣”而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9.
“结交青松枝,砥行碧山石”。这是古人以松树傲霜雪而青翠坚韧,巨石御烈暑风雨而坚实庄重,形象地喻为人品行操守,与知己共勉的名句。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马万祺先生和廖承志之相知相交,十分确切;读马先生所咏有关廖、马交往的诗作,便可体验到他们如青松磐石般坚贞崇高的友谊,令人敬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执政党,群众看着我们党员干部,世界看着我们共产党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现实的党性问题。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是一面旗帜,一种宣言;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蕴藏着魅力,必“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江总书记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跟过来。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确实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一点也不能小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