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婷 《理论与当代》2010,(11):49-52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公共政策与一般政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的公共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公共政策无论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共政策公共性与非公共化的分析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实现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政府实行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公共政策,公共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然而在现实中,公共政策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目标却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因此,考虑如何实现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回归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种有效的和良好的治理模式,善治在赋予了公民更多参与政府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公共政策维护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但在现实运行中,公共政策却由于政策主体自利化、价值取向两难化、问题认定偏差化和推行手段异化而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如何对公共政策进行矫正以促使其公共性回归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背离与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应然状态,典型体现在公共政策的主体、目标、对象、手段四个方面。在实然状态中,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却发生了偏离,出现了公共政策主体的割裂、政府自利行为对公共利益的扭曲、信息失真与阻滞导致公共问题认定的偏差、公共政策手段——公共权力的异化等现象。唯有通过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培育与公共媒体的形成、人大功能复位与人大代表代表性的加强、决策体制的透明化与民意反馈渠道的疏通、政策评估制度的完善等措施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矫正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简论政策公共性的价值及规范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政策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政策合法性、权威性的关键因素。公共性丧失是政策过程常见的现象。规范政策公共性应当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观念、完善规约政府行为的制度体系和加强公共政策参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构建中,公共政策的有效选择应该把和谐理念贯穿于公共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全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和谐性;追求合乎社会价值的公共政策取向标准,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提升公共政策设计、分析与执行能力,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畅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渠道,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开性。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治理国家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公共政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彰显社会正义基本价值,突出公共性本质特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项公共政策而言,它的最显著特点就在于它的公共性。而如何实现这种公共性,则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之时时刻秉承公平、正义等价值原则。为此,政策制定者们必须增强民主参与程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政策合法化程序与机制。就我国目前而言,如何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已经成为我们完成"十一五"规划、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的利益导向关乎大众百姓的切身利益。实践中,不良公共政策利益导向严重危害公共政策系统,加剧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导致社会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公权力发生异化、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社会价值观发生扭曲等因素所致。因此,应建立合理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加强对权力异化的遏制;规范法律法规,增加政策透明度,强化对公共政策的监管,进而使我国公共政策利益导向集聚更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刘东杰 《唯实》2010,(3):14-17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最直接的来源,因此,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将影响党执政的合法性。要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必须增强其公共性。途径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完善规约政府行为的制度体系,推动公众参与监督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是政策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政策过程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政策过程和谐既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和谐的必要前提。公共性缺失是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政策常见的现象。所以,如何规范政策公共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充分的要素,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涵义、特征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昌雄 《探索》2003,(4):37-41
分析公共政策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不仅对规范政策科学的学科范畴、完善政策科学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实践中的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为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或做出的承诺。它具有权威性、公共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公共政策对其自身具有替代功能 ,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功能 ,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议程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强彬 《求实》2008,(1):70-75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公共政策议程犹如一支"漏斗",经它所过滤的政策问题才能进入政策决策的轨道,公共政策的"公共"规定性又表明政策议程的"过滤"根本不同于私人问题的解决,它不应为哪一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所操控,任何影响政策制定和受政策影响的组织和个人都应具有相应的机会和渠道参与公共政策议程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协商民主的引入有助于维护公共政策议程建构的公共性、合法性、民主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为公共政策议程建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规避公共政策议程建构中的"隐蔽"、"垄断"和"不决策"等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品质并促使其得到顺利贯彻.  相似文献   

14.
刍议公共政策之公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慧 《理论研究》2005,(2):45-47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合理分配公共利益,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公共政策基于公共利益,面向社会公众,无论是政策制定或执行,都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必须落实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加强和完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使公共政策真正体现“公共性”。  相似文献   

15.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属性,也是公共管理得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性基石。但是,公共性不断受到公共管理发展中的管理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挑战和威胁。因此,挖掘公共性的内涵,对公共性进行界定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行政改革是在公共危机下进行的,如何去捍卫与补救公共性,是中国行政改革进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行政改革中要确立公共性是确保公共部门行为与公共政策合乎公共利益,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物品的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是政策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政策过程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政策过程和谐既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和谐的必备元素。但公共性缺失却是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政策常见的现象。所以如何规范政策公共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充分的要素,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隆辉 《学习论坛》2006,(11):47-50
公民参与是地方政府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说,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行政民主化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两方面的内在要求。20世纪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地方治理理论则为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社会,利益团体种类繁多。作为非公共性组织,它们是通过影响与之相关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来维护本团体的共同利益的。其既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的合理化,又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要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利 《理论研究》2009,(6):39-40
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将政府与社会连接起来,使得公共政策过程由传统意义上的官僚决定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参与.政治体系通过媒体的力量实现了内部与外部的开放性沟通,实现了政治精英与普通公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大众传媒作为公共政策体制外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公共政策过程的完善与优化中扮演着无以替代的重要角色,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合理性、公共性和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公益性是探讨政府公共性的逻辑起点,但政府行为中也包含逐利性因素,政府公共性限于特定的边界内并具有公益逐利双重性。基于优质基础教育择校政策的案例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性是有边界的,政府公共性在公益性与逐利性的缺失、分离与统一中逐渐彰显。在公共性边界外,政府逐利具有合理性,但应控制在促进政府的公益性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限度内。政府公共性边界现象的政策意义在于:公益性边界的勘定遵循边界内公益最大化原则;政府的逐利效率无法通过民主实现;善政不仅要遵循民主法治逻辑,还要遵循经营逻辑;应注意"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