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知止是一把尺子,也是一把利剑。知足知止,是自我约束、自我警醒,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明智选择。《增广贤文》有言:"知止常止,终身不耻。"这句话是说,人的一生,要学会适可而止,做了错事就要改。知足知止方可远离屈辱、长久平安。  相似文献   

2.
悬檄督抚     
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的江苏督抚张清恪,曾悬《禁止馈送檄》拒贿:“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阳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檄一出,果使行贿送礼者望而却步,风气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3.
秉持气节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分。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名吏张伯行为拒绝地方官员送礼而发布的通告。通告表现出张伯行拒收贿赂、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和崇高气节。  相似文献   

4.
廉政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党政干部的内功修炼。这修炼之功可概括为三部曲。 一是重修德讲品行。注重道德修养,讲品行德性历来被许多有志之士和廉洁清官所奉行,留了了千古传颂的高尚品性;“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人不可不自爱,人不可不自修,人不可不自尊,人不可不自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传统美德,应该为各级领导干部所效法。一位中央领导干部说得好:“做官要先做人,要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堂堂正正的人。”然后,再加上其他条件,方能做成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因为有德才有威,才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有德才有廉,才能慎独自律;缺德就无威无廉,就不会造福于民,而且还可能会腐败变质。所以要防腐抑贫,首先要加强党政于部的自身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钟叔河 《新湘评论》2012,(24):53-53
悬檄督抚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但张伯行对来访者的贡奉,执意不纳分毫。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昆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徜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相似文献   

6.
钟叔河 《学习导报》2012,(24):53-53
悬檄督抚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但张伯行对来访者的贡奉,执意不纳分毫。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昆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徜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相似文献   

7.
廉洁出威信     
《湘潮》1991,(5)
干部要有威信。因此,令才能行,禁才能止。干部的威信从何而来?古人云:“廉生威,洁生信。”也就是说,威信来自廉洁。北宋的包拯,为官不贪,执法如山,百姓视其为父母,呼为“包青天”;明朝的于谦,洁身自好,“两袖清风”,调任时黎民“伏阙上书”,“长跪相留”;宋代的苏轼,“非吾所有,一毫莫取”,生前人们为他立生祠,死后人们长哭于市。  相似文献   

8.
正鲁国宰相公仪休在治国理政、肃清吏治方面颇有卓识,但让他名扬青史的却是他嗜鱼而不收鱼的典故。"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直白、老实的回答,却给人颇多启迪。正如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好逑淑女,但要发乎情,止乎礼。党员干部要古为今鉴,学习古人的自律功夫和朴素思想,在从政之路上正道直行。慎行克己,算清"廉洁账"。公  相似文献   

9.
正艰苦的革命生涯,使黄克诚养成了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的节约作风。事无巨细,凡是能"抠"出一厘一毫的,黄克诚就绝对要"抠"出一厘一毫,因此常被打趣为"抠门佬"。长期以来,黄克诚为民、为国、为军队"抠门",留下了不少令人感动的事迹。亲改军帽军服省布料,为根据地人民"抠门"赢"称号"1941年1月,黄克诚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抗日。  相似文献   

10.
正明代薛瑄既是著名学者,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廉吏。他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尚名节而不苟取,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大意是:明白事理,就不会任意获取礼物;珍惜名誉,就不会随意获取钱物;害怕法律制裁,就不敢轻易获取财物。以史为鉴,为官从政者可得到"理明、尚节、知戒"的启示。理明"不妄取",修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之境界。理明,  相似文献   

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源于《管子·权修篇》,日:“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在这里,把“树人”视为“终身之计”,既说明育人周期之长,也道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干脆用“百年”来统领和归纳“树人”这一穷年皓首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2.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13.
《军队党的生活》2011,(12):12-12
励志篇 常怀抱,爱国心,立大志,守海疆。 人之春,在青年,光阴迫,惜时间。 欲立业,学为本,学有成,靠后天。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一天,都有我的好友在微信圈里提醒我:现在不用再每天凌晨起床、勤奋做事了。我对朋友们说,不是一定要通过勤奋努力达到什么,而是我依然充满激情,梦想依然在熊熊燃烧!我常对青年朋友们说:奇迹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等着你,关键的是你要大踏步走向世界,而不是畏首畏尾,止足不前。其实,一个人是否真正到达高  相似文献   

15.
正"酸"蕴含着岁月的味道,与其说它是味蕾的选择,不如说是苗家人对自然的探索,它是苗家人的生活智慧。凯里人常说:"一天不吃酸,好菜也不香;两天不吃酸,饭菜不想沾;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倒西歪)……"由此可见凯里人对"酸"的感情。旧时,苗族同胞居住在大山里,山高路远,生存条件极其严苛艰苦,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盐也严重缺乏。据乾隆《镇远府志》卷九记载,"黑苗在镇远之清江台拱胜秉皆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十大俗气: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三、遇美人必急索登床;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五、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八、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九、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十、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只要做人便是。颜之推《家训》中说过:"但成学士,亦足为人,必乏天  相似文献   

17.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抓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既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人心所向、职责所在,组织部门需从思想上重视、在大局中谋划、用行动抓落实,全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且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正"《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曾子讲"止于至善"之前专门讲"止"。先引《诗经·商颂·玄鸟》两句诗:邦国都城周围方圆千里,都是民众居住的地方。——这是说民之止。再引  相似文献   

19.
生肖私语     
鼠 全凭了猫的宽容和呵护,这一年来, 我们过的是舒心的日子。所以,评猫当先 进,我们老鼠举四肢赞成。 牛 栏中圈养之辱,我们忍了;穿鼻之 辱,我们也忍了;加轭之辱,我们又忍了; 鞭抽之辱,我们还是忍了。却正是这无休 止的忍,成就了我们被人奴役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战胜诱惑     
《唐文粹·猩猩铭·序》中有则这样的寓言,一群猩猩特别嗜好喝酒,喜欢穿木履学走人路。猎人掌握了猩猩这个习性,就在树林里摆上米酒和木屐,“恭候”猩猩。猩猩始见,大骂曰:“诱我也”。思之再三,相谓曰“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可一试其味,面对米酒和木履的诱惑谁都欲罢不能,喝得酩酊大醉。其结果是“相蹈籍而就絷,无一得免焉”。我们常哀叹猩猩战胜不了诱惑而自投罗网。其实,人生在世何尝不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功名利禄,金钱美女,“小可一粟一毫,大可金银珠宝”。一般来说,人都能看得清诱惑,但也有吗?纵观古今,在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