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知名主持人杰里米·克拉克森在中国搭乘高铁时,遇到一名男子连续好几个小时大声打电话,气得他拍下视频,放到社交网络上,一时成了新闻热点。高铁车厢喧嚣不止,几乎成了公害。乘坐高铁时,我们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不快":窗明几净的高铁车厢里,左边的大姐一路用手机大声"谈生意",搞得半个车厢都知道她管着"一个亿"的大项目;右边的小哥一路上用iPad打着电子游戏,音效轰鸣声吓人;前边的阿姨一路用手机放着音  相似文献   

2.
标兵     
正飞驰的火车上,列车员小宋正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查着票。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站起身,小声跟他说:"是宋成吧,我是刘全的父亲,去省城看病的。"小宋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人是同在客运段工作的同事刘全的父亲,他没有买票,想让小宋照顾一下。小宋迟疑了一下,随后从自己钱包里掏出100块钱,放进了工作用的补票钱夹里,并打印出了一张车票,笑着说:"刘叔,给您补了一张票,您拿好啊。"  相似文献   

3.
伟大转折     
杨成武 《共产党人》2006,(22):46-48
由江边败退下来的敌人,直向通往遵义大道的猪场逃窜。我们一口气猛追,一路上.“双枪将”的烟枪、步枪满地皆是,还缴了些迫击炮弹。70发八二追击炮弹摆在面前,赵章成、王东保看得眉开眼笑。这可够打一阵子了!炮兵连的战士再不必徒手行军了,每人一根竹扁担,吱嘎吱嘎响得非常带劲。六团和我们红四团一路紧迫,六团为先头团,他们首先占领遵义城。随后,我们也到了。这时,经过战斗洗礼的遵义城沐浴在朝霞里。  相似文献   

4.
希望     
突然成长是因为父亲突然的衰老。自小就觉得父亲就是一头健壮的牛,一座雄伟的山,一块坚硬的石头,从没有什么头疼脑热的事和他有过关系。生病的往往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父亲只有照顾我们的份。上初中以后大多数时间在外上学,陪在父亲身边的时间不多。即使在一起,对父亲的健康也一直是忽略的。直到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笑着迎出了门,他抑制不住的笑走漏了他的一颗门牙,  相似文献   

5.
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爸爸、妈妈和陈伯伯、张茜阿姨的关系特别好。我们家的照片簿里,有一张有点发黄的照片,那是上海解放后爸爸、妈妈和陈伯伯、张茜阿姨带着两家的孩子照的。陈伯伯坐在正当中,大腹便便的,很潇洒,也很有派头。张茜阿姨那么漂亮,头上还扎着头绳,一点也不像3个孩子的母亲。我的爸爸妈妈也那么年轻……慢慢长大了,我才知道,原来,父亲和陈伯伯的交往并非一朝一夕,他们相知已有几十年了。  相似文献   

6.
商海儒星     
一 1992年外面的世界已经非常精彩。而农七师一二五团职业高中李顺兰老师家仍贫困如故。旧报纸贴糊四壁,拥挤的房子里,除了年迈的母亲和四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连个像样的凳子都没有。木桩支起的床铺,一上人就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相似文献   

7.
我多次到欧阳海的家里采访他父亲欧阳恒文。也许是我的童年和欧阳海很相似,也许是我从小父亲就被日本鬼子杀死,我将他的父亲当成了自己的父亲。每次和欧阳恒文老人见面总是倍感亲切,有说不完的话。最使我难忘记的是和欧阳恒文老人在列车上的一次交谈。那是1978年的一天,是他在长沙参加完劳模会回家的途中,我跟踪采访,和他同坐一列车厢,并排坐在一起,谈着笑着。他手拿一支香烟,眼睛久久望着窗外,似乎在回忆往事,我抓住时机按动快门,留下了这难得的一瞬。我问他:“您老刚才在想些什么?”他说:“我在想旧社会,一个难以忘记的恶…  相似文献   

8.
刘岳 《前线》2020,(2):92-93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可信的1920年2月,临近旧历年关的一个凌晨,一辆带篷的骡车,从北京朝阳门驶出,急匆匆南下而去。车上有两个人,坐在车篷里的那位,头戴毡帽,身上的背心油光光的,看上去像个“掌柜的”。坐在车把上的这位,微胖的脸庞蓄着八字胡,戴着副眼镜,拿着几本账簿,像是随掌柜收账的“账房先生”。一路上,遇到打尖儿住店的事,“掌柜的”几乎不说话,全由操着一口乐亭话的“账房先生”应酬。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春,白洋淀采蒲台岛都沁在槐花香里,小桥流水人家随春波荡着漾着。在春意浓郁的时候,桥南的真武庙里香火缭绕正旺。采蒲台三月庙到了,平时安静惯了的村子像蛰伏了一冬的虫子,醒来、睁眼、热闹起来。此时,淀里漂满商贩和接亲的船。不久,街面不宽敞的街,挤满了林家、郭家、李家等等人家的铺子,还有就是我们这些急着赶庙会的小孩子、大孩子。那年我们在村西头的老学校读初二,这座老旧的学堂曾经是父亲、母亲听课识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小时候,我是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天天逃学,从没有一天静下心来学习。每到年终,父亲总是抄着手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邻家的孩子捧回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我总是低着头,两手空空地回家。为此,父亲很是失望。  相似文献   

11.
1950年6月的一天,我们革大毕业的一行20位同学满怀对革命工作的无限激情,乘坐一辆闷罐汽车,从龙岩驶往连城.在狭窄的车厢里,各自坐在简单的行装上,随着颤动的车厢,我们高唱在校学会的革命歌曲,一种推翻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豪情在我们的心田里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2.
<正>怎样才能留住匆匆而逝的时光?对于父亲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相机定格。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生活在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个时代,周围人都在背朝黄土面朝天地忙于生计,拍照是一年都碰不上一次的稀罕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父亲对只见过几次的相机着了迷,出于对这个新鲜事物的强烈向往,他用辛苦积攒三四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海鸥120相机。可这个奢侈品把母亲震怒了:我们住着村里人  相似文献   

13.
4月初的一天,大地升腾着热气,树木透露出绿意。我从北京回长春,上火车前就盼望着遇上个熟人。一开车门,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坐在车厢里。我情不自禁地喊道:“立兴!”他也同时喊出我的名字。他是我省原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崔立兴同志。  相似文献   

14.
守住秋天     
正那年秋天,收获的季节,我正在夜校上课,父亲的同事来找我,说父亲脑淤血突发正在急救;那年秋天,没能留住父亲的脚步,他走了;那年秋天,在父亲的葬礼上,母亲将我们四个孩子的头按下,向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鞠躬;那年秋天,我们几个孩子突然长大、懂事了;那年秋天,父亲去世不久我便步入了婚礼的殿堂;那年秋天,母亲去了哥哥家,从此我就没有了自己逢年过节想回的那个小小的家;那年秋天,有太多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每次往返于北京和家中的旅途都是一场历险,让人头疼的事情并不来自于小偷和骗子,而是身边的同胞。从家开往合肥的硬座车厢里,对面的大妈很自然地把鞋脱了,很舒服地把腿盘起;坐我旁边的年轻人发现自己的同学也同乘一趟车,便执意要他挤进来坐在一起,于是我们这一排人都动弹不得。到了合肥转车,候车室里尽管有禁止吸烟的标识但依然烟雾缭绕,坐下之后突然觉得眼前在飘瓜子壳。起身一看,原来是楼上的人正凭栏嗑瓜子,好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55岁的吕永海,依然记得他4岁时那年一个晚上,父亲和几个战友去地里浇水,临出门时,他看见父亲手中除着铁锨外,还在腰间系了根长木棍。当时他不知道这根棍子是做什么用的,到他快10岁的时候,父亲才告诉他:木棍横捆在腰上,可以防止掉进洞穴里,是救命棍。1991年,66岁的父亲在临终前对他说,"孩子,我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你,这根拦腰棍你  相似文献   

17.
姜皓 《求贤》2008,(1):26-26
他是穷山沟里的孩子,常常坐在田埂上,望着太阳的方向无限向往地憧憬着。父亲问他想些什么,他说:“我在想,等我长大了,我不要耕地,也不要上班,而是天天坐在家里等着别人为我寄钱。”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1,(11)
有一次,何五公(何叔衡的别名)看到一个孩子背着书包坐在路边哭,忙蹲下身子笑着说:“哭什么呀?是逃学被爸爸敲了脑壳吧!”哄了好久,才知道孩子在家中看牛割草,书没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生前是一名林区教师,一生桃李满天下。父亲是严厉的,也是慈祥的。小时候,我们兄妹最欢喜的时光就是晚饭后听父亲讲历史故事——"三尺巷""孔子学琴""苏武牧羊"……二哥上初二那年,他和班上几个调皮的孩子常常一起逃课,偷谷穗喂鸟,荒废了学业。老师将此事告知了父亲。放学回家,看见父亲板起的面孔,我们兄妹连大气儿都不敢喘,二哥更是吓得紧闭眼睛"等候发落"。没想到,父亲并没有打骂二哥,而是把我们叫到一起,讲起"孟母断  相似文献   

20.
愿望     
有一天,父亲和三个孩子一起坐在花园里休息,父亲问他们:“假设可以满足你们一个愿望,让你们得到心中最想要的一件东西,你们会选择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