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邹广文 《理论学刊》2001,1(3):28-3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东方文化理论内容 :(1)关于“世界历史”基本思想 ;(2 )关于东方社会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3)作为东方文化研究个案的中国“农村公社”。马克思的东方文化观是以时代精神为参照对东方社会包括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所做的深刻的理性审视 ,这种理性审视极大地丰富完善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
哈耶克的“自由与法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耶克遵循“无知”和“分立”的知识观,提出了“理性有限”观与“自生自发秩序”观两大政治哲学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哈耶克不仅关注自由概念的界定,还注重法治真义的阐释。他从“法治下的自由”及“自由的法律”两大视角出发,探索自由与法治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与把握他的自由主义理论提供了一条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虎 《理论研究》2007,(2):52-54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人的问题”认识的理性反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中关于“关键在人”判断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以人为本”本质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周述康同志担任中共大竹县委副书记期间,一直分管党史工作,1993年8月担任县委书记后,仍然关心和重视党史工作。他的重视,是理性的而不是应景的。他有过多篇关于党史工作的署名文章,在其中的一篇中说:“忽视党史的价值和党史工作的社会意义,是认识上浅薄和政治上的短视。”这不是流行模式中秀才捉笔领导画押的应景之谈,而是对党史的社会价值理性思考后的心迹展示。正因为有了如此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一贯站在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全局的高度,要求县委“一班人”给党史工作应有的地位,为党史工作开拓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多次…  相似文献   

5.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关注的热点,哈贝马斯通过“生活世界”实现理性与主体的统一,用交往理性和主体间性取代工具理性和个人本能,从而解决了哲学现代性的基础问题,本文通过试析交往理性和主体间性作用、意义,管窥哈贝马斯作为二十世纪最大且最后的理性主义者对后现代主义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6.
中共运城市盐湖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柴存喜同志撰写的关于查办案件经验体会的文章,读后令人颇为感慨。作为一名区纪委书记,他能够做到不被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所羁绊,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工作规律,这是可贵之一。案件查办是纪检监察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又是一项硬指标,他迎难而上,研究新形势,探讨新策略,这是可贵之二。他撰写的文章,不哗众取宠,不用“官话”“套话”充数、包装,源于工作实践,基于理性思考,则是可贵之三。我们衷心希望全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同志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多写这样的好文章,推动我省纪检监察工作向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7.
章胜 《理论学刊》2004,(9):46-47
波普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明确提出的“开放社会”的观念,通过对人的理性局限性的哲学论证,揭示了社会政治问题上“乌托邦社会工程”作为“封闭社会”的内在局限性,进而对其倡导的“开放社会”提出了实行“零星社会工程”的建议。波普对“开放社会”的诠释是以批判历史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其理论既建立在关于人的理性局限性的哲学论证基础上,又以西方文明的理性结构作为讨论背景,因而,辨证地对待波普的理论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惩罚”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有争议的话题。在教育实践中,要不要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惩罚的效果如何,惩罚会产生什么心理反应,如何惩罚等等,一直在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问题,争论一直在继续,有关研究也在继续。 1.桑代克(Edward L.Thomdike,1874-1949)关于“惩罚”的研究。 桑代克关于“惩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效果律”中,他关于“惩罚”的研究在  相似文献   

9.
白雪 《党史纵横》2005,(1):48-49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赫鲁晓夫当时内外交困,地位岌岌可危,他非常需要在兄弟党内有影响的中共伸出手拉他一把。于是,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请中共…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中国人把音乐抬高到了整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地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沦语·泰伯》),他认为音乐成就理想人格,使人自我完善,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因为中国人认识到礼治是偏于理性、外在和他律的。礼主要用于使人知道人之间秩序的等级,所谓“礼者别宜”即是说礼是用于区别尊卑贵贱、长幼男女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9.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两个文明”是“三个代表”的理论铺垫,“三个建设”是“三个代表”的理论雏形,“三个代表”则是“两个文明”和“三个建设”的完善和成熟表述。从“两个文明”到“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承前启后、补充完善、发展创新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