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正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社会文明的人。这个目的达到了,这个人就是进步的、文明的。谈到教育,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这不仅是学校要做的工作,家庭、社会同样有责任做这份工作。所以,家长在自己做好孩子教育的同时,还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家庭教育做好了,学校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孩子的进步才能得到有力保证,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2.
辛华 《求贤》2009,(7):56-56
加拿大的教育崇尚寓教于乐。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交注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也马上会趴下。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如果你做不好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还是减肥,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想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小游戏。女子当了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时,要记得这个游戏。孩子虽然小,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你要把道理给他讲清楚,而且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讲那么多。  相似文献   

4.
冲儿 《先锋队》2011,(6):57-57
在理财上,美国有一条“1/3法则”。很多美国父母会鼓励孩子将自己赚的到钱1/3存到银行、1/3用于零花、1/3用来捐献。因为捐献可以培养孩子的慈善心和让孩子了解金钱对一个人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除了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外,金钱更会造福于他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自己的财富来自社会、最终也需要回馈社会的观念,这样的人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也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相似文献   

5.
童话叙事是童话家人生智慧的表达方式,童话叙事为儿童想象提供了大量素材和情境,而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能力。幼儿借助童话叙事能较好地进行叙事表达并进一步发展其想象力。这是因为童话叙事与幼儿想象力发展存在着诸多内在联系,体现为童话的文本建构能有效激发幼儿想象,童话的艺术传达契合幼儿想象发展的特殊性,因此,以童话为载体能有效培养幼儿想象力。其策略有二:一是要根据幼儿想象的特点,选择适宜于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优秀童话;二是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如作品阅读与欣赏法、故事讲述法、作品创编法与戏剧扮演法,以此培养幼儿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以往传统模式,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自己创新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这一理论引领下,高职思政教育必将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性人才,适应社会不同需要等方面显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艾迪 《党课》2007,(7):104-106
有的人总是哀叹自己缺少“机遇女神”的眷顾,其实,这些人不知道,他们所要的机会,每时每刻都在他们的想象中等待着他们。想象力是一家巨大的工厂,人类所有的计划,都是在这座工厂里制造完成的。所有的欲望和冲动在这里变成了具有实际形象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说,人能够凭借他的想象力创造任何东西。正因为有了想象力,人们才有了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才会利用并目改造了我们这个星球。  相似文献   

8.
于丹 《当代贵州》2014,(6):65-65
正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首先是父母之心,包括我们如何以父母之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面对今日诸多有违父母初心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有人说要让人的本心回到小学阶段,但我认为应该回到幼儿园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常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孩子最遵守秩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排队,他们都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但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大人总是不理他们;后来又变得不讲规矩了,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社会了。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  相似文献   

9.
培养习惯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习惯不就是束缚人吗?不许做这不许做那。这个理解是片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的大脑的解放,从一些低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习惯的培养是在培养孩子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智慧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社会性习惯和公共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时代性习惯。  相似文献   

10.
培养习惯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习惯不就是束缚人吗?不许做这不许做那。这个理解是片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的大脑的解放,从一些低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习惯的培养是在培养孩子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智慧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社会性习惯和公共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时代性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一位成绩优秀的10岁小学生竟然对同学说:“人活着没有意思”。一位9岁的小学生,因为数学考了86分,喝农药自杀了……这些孩子的言行令人震惊,它警示我们教育者要重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家长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进行教育投资;老师宁可自己不休息也希望让学生多学点儿。然而,事与愿违,收获的可能是失望,回报的可能是孩子的叛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  相似文献   

12.
语丝     
足够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但这种胜利是短暂的。 如果你不会控制自己,你就会被别人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脚踏实地,就要先让他们肩负责任。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一项工作,你就不要帮助他。 不要寻找幸福,要学会制造它。在一个地方找不到幸福的人,在别的地方也多半找不到幸福。  相似文献   

13.
德才兼备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将是道德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把道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每个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教育孩子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友爱奉献,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要从小抓起。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所以,要抓住幼年时期的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教育孩子言行一致,·恰守诺言,团结友爱。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心灵是美的,才能塑造孩子美…  相似文献   

14.
有位朋友,事业有成,家庭圆满,房子、车子、孩子,样样让人羡慕,可他总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所以拼命工作,节假日也不肯停下来休息片刻。直到有一天病倒了,他才猛然发现.自己以前的生活真的已经很好了,只可惜.自己一直奔走在前往“更好”的路上.忽略了眼前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吴青 《学习导报》2010,(22):54-56
妈妈冰心常说:教育是教书,育人。教育者要首先热爱、尊重被教育者,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人,他们相互是平等的。教育者包括父母,也包括长辈、媒体和同龄人,尤其是母亲,她们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在传递知识、技能,治学以及看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结合实际.针对特点,循序渐进。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设家庭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质。要迎接挑战,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提高素质。长期订阅报刊,不断增加藏书是家庭文化的基本建设。藏书、读书、用书应该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培养家庭文化情趣的途径很多。要引导人们逐步从低层次的娱乐向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发展,如绘画、书法、美术、舞蹈、集邮、收藏等等。其次,要树立健康意识,科学饮食,自觉保健,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从事…  相似文献   

17.
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哀,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19.
文颖 《廉政瞭望》2011,(3):50-50
钱文忠教授曾说:“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  相似文献   

20.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