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中庸"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多少带点保守、平庸的意思,与其本义相去甚远。"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真正掌握了中庸之道,"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著。子思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儒家学说传承中承上启下,自成一派。后世有"思孟学派"的说法,认为子思受教于曾子,再传  相似文献   

2.
正敬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处于一个重要位置,"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从起源上来说,敬字是会意字,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有紧急、急迫之义。《说文》:"敬,肃也。"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释名》:"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是说敬的意思就是"警"。郭沫若先生说:"敬者警也,本意是要人时常努力,不可有丝毫的放松。"从含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3.
<正>"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格"即推究,"致"即求得,其基本意思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人治学、修身、处世的重要原则和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促进"格物致知"的创造性转  相似文献   

4.
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均等"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平均、平等".汉王充在《论衡·雷虚》中说,"天之所恶,小大不均等也.如小大同,王者宜法天."作为延伸的"均等化"则可以理解为"平均、平等或相等的状态"或"使之趋于相等、平均或平等的过程."[1]然而均等化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是追求"平均、平等"状态的一种努力过程,绝对均等化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闻,最开始的意思是听。《说文解字》云:"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在古汉语中,闻多作动词用,比如《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闻,是听见、听到的意思;《出师表》中"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表闻名、传扬之意。闻也作名词用,比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闻,指的是见闻、知识;《论语》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的闻,指的是名声、名誉。  相似文献   

6.
遗嘱自由是私法意思自治原则在《继承法》中的具体体现,它充分表明了法律对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但遗嘱自由也需要加以限制。限制遗嘱自由制度被称为“必留份制度”,它存在许多缺陷:“必留份制度”适用的主体不够明确,而且范围过窄;“必留份”数额不确定;“必留份制度”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定等。实践中,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特留份制度,以达到科学限制遗嘱自由的目的。建立我国特留份制度应明确特留份权利人、特留份份额的计算、扣减权制度的设计等规定,应使特留份制度与“必留份制度”并存。  相似文献   

7.
"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受人重视,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早在春秋时,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孔子曾标举"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等作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则把"耻"提到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因为必须有勇气才能知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顾炎武也曾说:"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相似文献   

8.
失职和渎职在字面上意思是相近的,都是不尽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失职解释为没有尽到职责;渎职解释为不尽职,在执行任务时犯严重过失。近年来,一些重大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以及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问题比较严重,每年发生的领导干部因失职、渎职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要  相似文献   

9.
张瑶 《前线》2017,(10)
<正>《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余篇,于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照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曲,"颂"是宗庙祭祀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不仅是一部具  相似文献   

10.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养气说"又是古代气论文艺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为代表的"养气说",其内涵就是要保持生命之先天本性,使生命之本性在文学创作中自然而然的显现、流露。这种文论思想是古代"气"本体论的具体表现,它以道家的思想为渊源,与稷下学派、王充、魏晋玄学养气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整个《文心雕龙》体系中,我们不能把《养气》篇仅仅视为对《神思》篇的补充,而应看到它的独立地位,"养气"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一块厚重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华夏的由来     
曲鸣明 《实践》2014,(8):32-32
<正>我们常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华夏",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夏朝是第一个正式建立的王朝,影响巨大。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因此中国就有了"华夏"之称。"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的意思,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周朝时曾将国土称为"中土","中土"加上"华夏",所以中  相似文献   

12.
<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胡说"是"瞎说",是"没有根据的或者没有道理的话"的意思。这种说法起源于东晋之后。东西晋时期,人们称我国北方和西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为胡人。由于西晋王朝的腐败,引得胡人进攻中原,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主宰中原之后,胡人与中原人民的接触逐渐多  相似文献   

13.
<正>为政之要贵在决策,重在执行。各级都在强调执行,上下都在为执行相互责怨,"执行难"与"执行不力",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刘显强(化名)在县委书记任上已6年有余,对基层执行力问题有着切身之感与深入思考,本刊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正>《吕氏春秋·孟冬记》提到,"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意思就是,国家强制工匠将名字刻在器具上面,一旦发现产品的质量有问题,负责产品质量的官员"大工尹"将对不合格产品"按名索骥",追究处罚相关责任人。秦国能在列国的纷争割据中脱颖而出,以富国强兵之势一统天下,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功不可没。"物勒工名"的优良传统之后被沿袭下来,并起到了监督产品、工程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孤独"在多数人、多数时候的语境里,是个贬义词。"孤",其字根的基本意思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独",《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云:"老而无子曰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分重视家庭、家族的社会氛围里,孤与独,都是相当凄惨悲凉的事情。后世对于孤独的理解日渐泛化,主要是指"孤单""没人陪伴"的意思。如此看来,"孤独"确实是一个有着贬义色彩的词。发展至当下的网络社会,我们应该不能再说"孤独"了。因为  相似文献   

16.
王峰 《北京党史》2012,(5):59-61
正"与时俱进"一词由来已久,与之意思相近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散见于中国古书中。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理论学史》,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1917年10月,为纪念辛亥革命六周年,李大钊写文章指出,为了"新中华之诞育",必须继续努力,"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以  相似文献   

17.
正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官箴》开篇即写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意思是说,当官应清正廉洁、慎独慎微、勤勉尽责,唯有如此,"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这是古代贤哲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依然如洪钟大吕,常读、常思、常悟,可以帮助我们清醒头脑,更加从容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相似文献   

18.
广闻博览     
正【热词百科】盘"盘",本来是文玩爱好者手拿串珠、核桃等物件来回把玩的一种状态,但随着孟鹤堂的相声《文玩》中的一句魔性台词——"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儿都不圆润,盘它"的走红,"盘"字也频繁出现在各种语境下。如果你想表达对某人、事、物的喜爱,"盘"指的就是将其捧在手心里;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盘"则表达出一种"怼"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正>7月31日,上海"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政策满月。"周边梗"一点都没要歇的意思,最新的是奶茶珍珠按颗数、烧烤归盒不要签,以及"一只猫把干垃圾叼出来,扔在了可回收垃圾箱里"。不能否认上海人一个月来的努力,但仅有"最严",基本很难通往文明习惯。《汉书》中不是就写到,"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韩非子》也记载过,"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你们瞅瞅,在古代乱扔垃圾不是在脸上刻字就是要断手,不能说不严吧,但这种好习惯要么没传下来、要么根本没养成,不然今天哪用得着这么兴师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古代,"作家"一词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这个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