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周玉萍 《学习论坛》2008,24(11):31-33
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描绘了一幅自然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它包括人应该以"自然"为基本的生存状态,顺应自然,采取"无为"方式治国,追求小国寡民的目标模式等.自然主义社会理想蕴涵着对社会发展和当政者行为的反思,对人类幸福、人类自由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等,它提供了一种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我们应当重视这种思想,吸取它的合理成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略论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人格价值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对当今现实的价值关系的选择上,还表现在未来理想价值目标的确定上.儒家学说对人的价值理想追求是以"君子"为标准,儒家学说中认为"君子"应当具备"文质彬彬"的素质结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可受大任"的责任能力、"和而不争"的处世态度、"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儒家这种"君子"人格特征的价值追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五四运动是一场精神革命,在文明核心价值上通过彻底打倒"孔家店"所代表的儒家价值,而拥抱现代西方文明的科学与民主等核心价值,从而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开启了中国通往西方文明的道路。五四运动虽然造成了中国文明的革命性断裂,但这个断裂是中国文明自身发展逻辑的一部分,即如此激进地反传统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在最高文明理想被毁灭的背景下,退而求其次来实现文明最低理想,由此形成了现代中国"为救亡而启蒙"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期关于"生活"概念的探讨,是他创立唯物史观的一次思想跃进。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生活实现自在发展的中介构成马克思生活概念的基本内涵。马克思生活概念的价值指向则通过他对个人的关怀、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两个方面的探索得以彰显,体现了其追求人类社会解放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而对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必须遵循阶级性和普世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深刻性和通俗性这三个方面相统一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应该由"公正"、"友爱"、"发展"、"和谐"这四个基本理念组成.在这一理性集合体中,"公正"是价值基石,"友爱"是必然要求,"发展"是永恒主题,"和谐"是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部分共产党员价值观的迷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体系,其终极的社会价值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解放全人类。但是,这一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演进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处于革命党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奏和先导。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文化关怀、情感关怀的价值意识、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事""时""势"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文关怀意识的外化不是为了束缚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自由个性的解放与发展;不是为了规范学生,而是为了示范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仅是出于职业需要,更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概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文关怀意识的外化是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理想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理想的力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具有审美特质。在社会思想史上,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都充满了和谐美的审美价值。马克思所提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重要思想为和谐社会奠定了审美基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审美理想。这一审美理想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与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审美批判。  相似文献   

9.
邹安乐 《探索》2006,2(6):10-12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认真研究价值理念的人本性、价值导向的科学性、价值实践的发展性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学习论坛》2015,(1):52-54
如何看待和设计人生是中国传统人生价值哲学的理论旨趣所在。围绕这一理论旨趣而形成的中国传统人生价值理论主要由"人性"论、"人道"论、"人格"论三个部分构成。"人性"论主要讨论如何看待人和人的本性两大问题;"人道"论主要阐述的是人生修养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有人生修养的目的、态度、途径、具体方法以及人生境界等问题;"人格"论则是古代思想家在各自不同的"人性"论和"人道"论基础上铸就的理想人格。对于上述三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反映出中国古代不同学派的思想家关于人生价值哲学的不同立场和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伦理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文精神、"大同社会"理想与和谐思想、"家国同构"的伦理传统与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操、自强不息的忧患意识和求变求新的创新精神、崇德厚理的德性文化和明礼知耻的礼治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而其中的整体大义、仁爱原则、人伦价值与孝爱美德、高尚道德情操与理想人格,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经久不衰且意义重大的理论研究主题。国内学界主要是从三个层面或三种形态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的社会主义。然而,无论是学说、制度还是运动,其背后必然包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因此,明确和指认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主义成为可能和必要。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向世人昭示"和谐社会"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主义之时代意蕴和本体承诺。这一价值形态的具体内涵包括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顺达 《探索》2008,(2):189-192
公平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均贫富"是传统中国表达这一价值追求的独特话语.然此话语表达与实践措施的不当,使追求公平的理想在实践中演变为"劫富不济贫",甚至"劫贫济权(贵)"的结果.实践与理论的错位,公平实现方式的不当,导致了人们对"公平"这一人类基本价值的误解.澄清历史真相,消除误解,公平仍然是我们当前社会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哲学渊源上深受狄尔泰和李凯尔特的双重影响,将意义概念纳入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场域,同时,更是在界分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价值关联这一桥梁,将"理解"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引入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阵营,而理想类型的设立只是韦伯为更为清晰地认识客观存在而构建的认识工具,本身并不具有现实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把握其科学内涵。"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主体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包含着我们党对于为什么人的深刻认识,同时还包含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根本的伟大的理想的认识。它既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更是与社会上出现的"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或者"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  相似文献   

16.
郑伟 《唯实》2012,(5):24-28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以认识论与价值论关系的澄清为切入点,以"体系破碎"的外观呈现出了转型态势。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为构成传统历史唯主义动力机制的"阶级"问题的退场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淡化,从而使"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危机"的色调。实际上,这种状况恰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范式的时代解构和基于中国现实的当代重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它突破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阶级问题意识形态化的局限性,再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从现实出发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转型开启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价值的新的文明发展观,它指向的是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构想。它既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和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西方中心论",也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了马克思所设想的远大理想,其核心要义和价值所指是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命运的休戚与共,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成为全球性共识,既有理想感召,也有现实基础,也因此而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基层党组织有的放矢地加强对青年战士的思想教育工作,最近我们对部队战士的思想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感到当代青年战士思想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部分战士思想存在"五化"现象。一是理想追求现实化,功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不同场合对家风、家教作了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浓厚的"家国情怀"理念。从唯物基础看,丰富的个人实践经历、崇高的人生理想抱负及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继承,是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得以形成的内外动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既是唯物论,也是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群众观,也是价值论。坚持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的根本遵循,就是要提升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就是要恪守为民造福的本质初心,就是要凝聚社会核心价值共识,就是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不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养分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为百姓辛苦,应休养生息享受安康。"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指在生活比较富足的同时,法令严明、安定和谐的一种社会状态,是次于"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要素是整合与协同的,这样整个社会就可发挥最大功能实现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