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规章越权设定行政收费的行为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在我国现行立法规范制度的框架下,地方政府规章的自主立法范围仅限于行政保留事项,排除了其对于行政收费的设定权。在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的层面上,地方政府规章的行政收费设定权也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立法规范冲突给法治建设带来的问题往往是根源性的。通过对立法冲突个案的考察;第一,涉及重大立法规范冲突的背后已经是重大利益的冲突;第二,涉及利益冲突的立法规范冲突往往已经跨越了法律技术层面的范畴;第三,法律对于立法规范冲突的控制应侧重于事前预防。  相似文献   

3.
论地方立法的合宪性审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立法有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而且地方立法也呈现出多层次性,如何保障这些地方立法合宪,不仅是国家法制统一的问题,也是宪法的权威能否得到维护的问题.合宪性审查不仅要审查地方立法与宪法典是否冲突,还要审查是否与宪法性法律相抵触以及是否符合法制统一与和谐的要求.应充分调动所有主体的启动积极性,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启动积极性,不应附加任何条件来限制审查启动.审查主体不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应该包括地方立法的制定机关、上级监督机关并遵循自下而上的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4.
王玉 《世纪桥》2014,(11):61-63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地方立法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地方立法的数量逐年增加,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仅从数量上看立法工作基本上满足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此时地方立法质量的保障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制定体现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使地方性法规规章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选择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已经是一个公认的规律和趋势。而依法治国,前提必然是良法之治。影响良法的因素很多,但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其重要环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制化是立法民主和立法公开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立法质量和法律认同度的重要措施。我国立法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均有一定的规定,但整体上仍然存在参与范围规定不够广泛,参与形式规定不够多样,参与程序规定不够具体,参与效力规定不够明确等问题。为了更好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范围和程度,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需在参与范围、形式、程序、效力等方面通过法制化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选择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已经是一个公认的规律和趋势。而依法治国,前提必然是良法之治。影响良法的因素很多,但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其重要环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制化是立法民主和立法公开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立法质量和法律认同度的重要措施。我国立法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均有一定的规定,但整体上仍然存在参与范围规定不够广泛,参与形式规定不够多样,参与程序规定不够具体,参与效力规定不够明确等问题。为了更好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范围和程度,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需在参与范围、形式、程序、效力等方面通过法制化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互衔接,又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发生冲突。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间的协调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着手,具体路径包括化解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事前控制、构建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衔接机制、加强党内执法和国家执法的联系与沟通、解决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事后排除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通过产业立法来规范文化创意产业,是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做法。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亟须地方立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在全国性统一的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之前,可以根据辽宁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相关上位法,制定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此明确相关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从法律上有效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将政府掌握的海量数据开放于民,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目前,政府数据开放已成为一项基本政策,为保障政府数据开放稳定发展,现阶段最主要任务是对其进行立法.理论层面,现有文献对立法研究较少.实践层面,除贵阳、浙江、上海三地出台了相关地方法规规章,还未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政府数据开放立法研究,明确政府数据开放的立法目的,确定立法模式,厘清立法内容.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同立法源自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我国区域协同立法过程中存在的规范欠缺、主体不清、事项模糊和理念冲突等难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通过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或修改法律来解决,而必须首先考虑现有宪法框架和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在立法协同实践中,不应受制于中央与地方立法非此即彼的僵化逻辑,也不应因区域立法的法律依据的不足而停滞不前,而应在维护国家宪法体制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在我国立法体制框架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可操作的协同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虽然不断发展,参与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仍然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特别是要在完善立法公开公告制度、地方立法听证制度及配套制度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纠纷大量增加,学生伤害赔偿立法也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已有部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就此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国家教育部也于2000年制定了相应的行政规章,以指导中小学校学生伤害赔偿纠纷的处理。但是,无论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还是行政机关,都无权就有关人身伤害赔偿这一基本的民事制度进行立法。对每一特定领域的人身伤害赔偿问题进行个案处理方式的立法,势必会导致法律规则的冲突大量增加,适应性降低,而且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因而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杨士林 《学习论坛》2007,23(5):62-65
在西方国家,行政立法是在经历了长期议会民主的黄金时期后才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先由议会立法再到政府委任立法的发展过程。没有议会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能制定调整外部关系的法规,而只能制定调整内部关系的行政规则。我国的相关理论和立法并不是根据内部、外部关系界定行政立法的权限来源,从而导致法律与行政法规之间、法规与规章之间,以及行政法规、规章与行政机关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法制和谐是指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协调与统一。它要求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下位法必须符合上位法的规定;要求横向的法律规范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和抵触;要求调整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体系没有盲区和空白,具有其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制和谐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制度基础,因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由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的。但是1982年宪法确立的只是我国立法体制的基本框架,各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并不清晰,而长期的立法实践又逐渐带来了法出多门、越权立法、立法冲突、政令不统一等问题。这些现象使明确划分立法主体的权限、严格立法的监督、理顺法律规范的效力并以法律形式加以定型,成为迫切的需要。《立法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规范立法行为,有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地方自然资源立法,是指省级、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同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结合本地区自然资源的具体状况,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效力的各种地方性自然资源法规及规章的活动。笔者认为,地方性自然资源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具有执行性和补充性,为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因地制宜制定一些符合地方特色的法规与…  相似文献   

17.
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中央立法中对于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未有明确的规定,管委会在前述法律规范中至今仍然缺席,只是在国务院的部门规章中才偶有出席。而对管委会的法律地位有较为清晰的勾勒则归功于地方立法,尤其是地方性法规功不可没。但由于关涉一个国家的宪政体制,仅凭地方立法的规范则必然勉为其难,且定会导致管委会的合法性危机的不断显现,并严重影响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推进和法治政府的实现,唯有对管委会合法性危机’及时作出法理性回应,其合法性危机才能最终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学习论坛》2001,(3):16-17
20 0 0年 3月 15日 ,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 ,7月 1日正式施行。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国家立法制度的专门大法。这部具有“小宪法”之称的法律 ,对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立法监督等立法事业的诸多环节 ,订立了一整套制度规范 ,为从法律上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矛盾中的地位中央和地方 (包括部门 )的关系 ,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中央处于分配、协调利益的主导地位 ,主张统一和稳定 ,地方则力求分权和利益倾斜。二者的利益冲突在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9.
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完善立法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开展地方立法需要立足本地经济、社会、文化、地缘现实,抓住关键,顺势而为,通过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给和发展保障,引领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柴方胜 《求实》2013,(Z1):58-60
<正>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立法权以来,全国已制定地方性法规一万多件,地方立法工作成就斐然。但是随着立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立法冲突问题日渐突出。加强地方立法监督,解决立法冲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已成为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走向法治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