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吸收借鉴和合文化的整体系统观、人与自然和合观、以人为本思想、人际和合观、身心和合观、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营造和谐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和谐"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所关注."和谐"的本义,拆开来看,"和"即和睦、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之意;"谐"即相合,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做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范式提出来,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和合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累。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合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合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养分,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要切实把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渊源,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借鉴和继承其内容。  相似文献   

4.
和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力。和合精神也是多元、有序、优质和动态的融合,它蕴含着朴素的整体系统观、人与自然和合观、以人为本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在新时期,弘扬、借鉴和吸收和合精神,时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9,(11)
文化心理植根于过去,又孕育着未来,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基本特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深层的"和谐""互爱互助""反对战争"等中华和合文化心理有着本源的联系,这种文化心理使人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能够自觉地认同并接受该思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建构应当重申中华和合文化心理,整合西方民主文化心理,坚守共建共享发展心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美"和"、求"和"、为"和"的主流式态.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尚中贵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等构成了中国和谐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传统"和"思想的认知与认同,是中国文化实现超越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性双重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有效地解决了人类历史上"科学"与"人文"关系的难题,因此是对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科学观"与西方传统语境中的"科学观"的双重超越.就前者而言,它克服了中国传统科学观中"以人文涵纳科学"或"以科学涵纳人文"的两大极端,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互补并进的统一体.就后者而言,它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扬弃了以"役自然"为向度的"发展主义";在人与社会关系上,昭揭出西方的"科学意识形态"之不合理性;在人与自身关系上,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高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想,从而成为克服"单向度人"生活方式的精神利器.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  相似文献   

9.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这一要求表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持久性功效。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追求和理性升华,既包括国家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又涵纳宪法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讼村居"是"村居"概念的引申义,是指村居存在的一种状态或一种形式,与社区相对应,是基层法庭所辖各村居,而非社区。"无讼村居"契合于和合文化和调解文化的历史传承,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基层法庭参与"无讼村居"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应大力促进"无讼村居"建设,并以村居"无讼"推动社会"无讼",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一、建设"无讼村居"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无讼村居"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普世伦理扎根于人类社会的公共理性,它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人类活动都起到道德约束作用。在一般的意义上,当代世界各民族认同的普世伦理具有四大主要特性与基本内容:其一,普世伦理具有植基于人类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因此它包含为公共理性所认同的普遍真理性内容。其二,普世伦理具有跨地域、跨文化的公度性,因此包含优先于各特殊文化价值的可公度性内容。其三,普世伦理具有当代工业文明提供的现代性,因此涵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现代性话语系统的内容。其四,普世伦理具有最基本起码的人类底线性,由此决定了它涵纳不容违逆的基本人权内容。由此,普世伦理的最大功能是其能服务于和谐世界的建构,而这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经历了中国古代传统形态和近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间接文化源头,而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论原则和思维生长点,抑或说是直接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3.
黄诚 《党史文苑》2007,(11):59-60,66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儒家"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体现于"天人合一"、"守中尚中"、"有容乃大"之中,因此,对儒家思想蕴涵的和谐思想加以新的诠释和发掘,从中吸取思想精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的中国,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没有如此之近过。这靠的是什么?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文化(或"国学")逐渐成为显学。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新一轮"国学热"的意义、方向、途径、方法等做了界定和规范,这是十分可喜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弄明白:第一,"传统文化"或"国学"涵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复杂转型的十字路口,以"和而不同、包容互鉴、多元共生"为特点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一是弘扬"整体性"。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创共赢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发展要求。中国自古以来推崇"亲仁善邻""兼爱非攻""协和万邦""和合万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二是提倡"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海  相似文献   

17.
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构造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实现和平、合作、和谐、共赢,文化软实力要发挥先行作用。只有文化软实力得到认可,"一带一路"才能受到各国欢迎,才能掌握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建设和谐宜人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军 《新长征》2009,(6):57-58
加快建设和谐大学文化,是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和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大学的重要举措。在和谐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营造健康校园舆论环境为基本职责,以和谐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以“和合”文化来提升大学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高等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和谐作为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传统和普遍的精神,涵涉儒、道、墨、释,成为各家各派的思想学说的重要支柱和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这种源远流长的和谐文化传统,反映了多元共生、综合创新基础上的文化合作与交流,保证了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和核心。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珍品和精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民为贵,君为轻"的重民贵民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