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教育格局以及思想引领工作方式等都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通过重新布局媒体传播渠道,策划创新传媒内容,开展针对青年舆论政治生态的思想舆论引领,建设网络宣传队伍等方式,有利于高校共青团在全媒体平台获得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而做好青年思想的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教育格局以及思想引领工作方式等都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通过重新布局媒体传播渠道,策划创新传媒内容,开展针对青年舆论政治生态的思想舆论引领,建设网络宣传队伍等方式,有利于高校共青团在全媒体平台获得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而做好青年思想的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共识作为互联网时代价值认同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主流价值认同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基于网络舆论场展开的以核心价值认同为导向、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主流价值认同为目标的,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行动逻辑。网络共识从多元向共识的演进经历了模型期—博弈期—消退期等三个阶段并以舆论主体自发参与、媒体舆论场推进、政府舆论场管控几种方式进行演进。当下,网络舆论场中的共识建构面临着看客文化下网络围观的非理性"、极化-涓滴效应"影响下的"沉默"的反抗和社会情绪作用下的共情性共识等问题。基于此,价值认同视角下的网络共识再造需要从共识建导的三个主体即舆论主体、传播媒体及政府三方面着手,多方协同,共同实现网络舆论场中的网络共识建构。  相似文献   

4.
杜家雷  黄婷婷 《唯实》2015,(2):77-78
自媒体已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引导的独立源头。当前,江苏自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着风险预警机制欠缺、联动处置机制断层、网络执政能力薄弱、技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自媒体大发展背景下,江苏网络舆情引导应该要探索网络风险评估,健全舆情预警机制;要建立联动处置机制,监测网络舆情事件;要开拓政务公开渠道,完善舆论平台建设;要加强正面宣传力度,宣扬自媒体正能量。一、江苏自媒体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自媒体时代,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等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情况;接着基于大数据社会网络下的分析,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最后,在基于舆情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供一些引导管理策略。文章从"技术+管理"的新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引导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与自媒体爆炸式发展,让"网红"成为互联网空间高活跃度、高关注度的群体,其思想行为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适应新变化,总结、吸收"网红"思维特征和传播经验,因势而新,因势利导,培育一批校园正能量"网红"队伍,充分发挥"网红"资源的建设性作用,打造"网红"传播阵地,熔铸"网红"文化,注重"网红"舆论引导等,探索新途径,促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历史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具有不同的职责与功能。由于社交媒体的冲击,高校统战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在"大统战"格局下,高校应转换思路,协同创新,提高统战工作的舆论引导能力;立体传播,整合互动,提高统战工作的舆论沟通能力;因势利导,同心同治,提高统战工作的舆论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的勃兴给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网络舆论由于其载体、参与主体的独特性而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外部冲击、体制待完善、科学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需要从阵地建设、制度保障、方法策略、网络文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我国网民有近六亿人,手机网民有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随着社交传播媒介广泛运用,主流媒体如何利用微信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升  相似文献   

10.
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国网络传播中存在着真实可信度低、舆论"一边倒"、网民言论情绪化等问题,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网络管理、加强媒体互动、引导行业自律,从而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新的舆论格局下,传统的政府宣传和舆论掌控手段应对乏力。政府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应当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公信力,尊重公众;真诚沟通,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感染力;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社交媒体的兴起和网络社会化三大新趋势,提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几项举措,即澄清互联网内容事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育网络意见领袖、警惕网络异化现象、引导网络交往新风,以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后真相”政治的动因、逻辑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分化,媒体垄断催生的恶性竞争,互联网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转型与社交平台导致的认知偏见,以及公民政治信任危机等因素,是"后真相"政治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后真相"政治强调价值先于事实、真相让位于情感的秩序逻辑,在催生传统政治传播格局解体和新兴社交媒体生态成熟的同时,也加速了精英群体的溃退和"后政治心理"的初具雏形,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理性坍塌、信任异化、道德相对主义泛滥和"第三种现实"滋生等政治危机。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逻辑,可能需要建设共享、发展的利益格局,打造开放、有序的媒体环境,营造包容、规范的公共领域,保持谦逊、开放的政治心态,建构权威、共识的舆论话语,来应对网络时代"后真相"政治的挑战,破解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遵义市宣传文化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讲好了新时代的"遵义故事"。一是主题主线为要,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认真抓好深度策划报道,精心策划主题宣传内容,浓墨重彩报道十九大、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文明遵义等内容,引领主流舆论和声音。积极向中央、省级媒体推送新闻选题,喜迎十九大期间,中央重点媒体报道遵义300多条(篇),省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平台不仅是技术和媒体,更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其在大幅提高政治信息传播速度、深化扩展政治信息传播空间、激发普通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热情的同时,也使政府舆论引导的效果受到制约,信息控制容易失效,有可能引发网络侵权和犯罪。为此,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培养网络时代的"笔杆子",强化舆情监测的公开透明,完善网络化参与制度,将国家治理简化到指尖,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面临全球化语境中社会思潮多样化、信息化浪潮中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青年思想意识活跃需要转换引导方式的社会语境。青年丁真爆红的网络现象中,主流媒体对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主要表现为校正网络意识形态的审美标准、发掘真善美的精神特质、珍视努力奋斗的草根人物等方面。提升当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力,需要尊重青年诉求、创新引导方式和坚持价值引领,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课题。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贯彻落实这些重要部署,有效提升舆论引导水平,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E时代,网络舆论作为现实社会舆情在虚拟社会的投映,往往是民意的一种集中表达,在与各级政府的多维互动中,需要各级政府做出积极回应并进行理性引导和处置,这既是在检验政府的行政能力,更是考量E时代政府的公信力伦理建设。在应对网络舆论的实践中,政府面临着"信息场和舆论场"错综复杂、价值冲突、制度悖论、技术难题等挑战,政府应该根据网络舆论在发酵、扩散、爆发和平息阶段的特点,立足于现代政治伦理维度,建立快速的反应和回应机制,真诚负责地构建官民互动平台,实现制度"硬控制"和价值关怀"软引导"的协同并进,从而守护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以博客、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风生水起的时代,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的博弈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传媒作为一种软实力,国际间对传播话语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都市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发挥正确舆论导向,提升舆论引导力方面显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教育部连续下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将今后德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衔接,优化相关内容。鉴于此,本文围绕自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践行视角,从文化引导、自信培育、为人处世、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层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