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55年美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共同策划的大陈岛撤退行动,是在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下的无奈之举。在大陈岛撤退决定达成的前后5个月中,美国政府与国民党当局之间进行了多次谈判交涉。从表面上看,美国与国民党当局对大陈岛的撤退方案最终达成了一致,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外岛"政策存在着明显分歧,这种分歧由始至终地贯穿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每一次美台交涉。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内外的斗争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的同时 ,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上 ,同美国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政治斗争。 11月 2 8日下午 ,中国特派代表伍修权 ,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的会议上 ,作了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长篇发言。伍修权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三项建议 :一、严厉制裁美国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和武装干涉朝鲜的罪行 ;二、使美国政府自台湾完全撤出它的武装侵略力量 ;三、使美国及其他外国军队一律撤出朝鲜。 中国代表团这些完全合情合理的建议 ,虽然被美国操纵的表决机器所否决 ,…  相似文献   

3.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为了继续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和澎湖等东南沿海岛屿,于1954年12月2日在华盛顿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帮助国民党当局发展武装力量;国民党当局则向美国提供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部署海、陆、空军的权利;美蒋并采取联合行动对付“共同危险”。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使他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行动合法化,并以台湾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新的战争。为了粉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进一步推动与加强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锻炼和提高我陆、海、空三军联合登岛的作战能力。并为以后的三军渡海登岛联合作战创造条件,中央军委以华东军区为主,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于1955年1月18日发起了一江山岛渡海登岛战役。经过10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占领全岛,并迫使大陈、披山、鱼山等岛屿的国民党军逃往台湾。人民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显示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5.
1958年,美国当局在我国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对我国进行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国民党当局叫嚣“反攻大陆”。  相似文献   

6.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项决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而结束了台湾当局窃据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福建的“小三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在美苏两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特别是美国支持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武装窜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在研究制订“三五”计划时,将加强战备提到新的高度进行安排部署,并展开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始终处于分离状态。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美国长期以来采取孤立、遏制中国,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政策,无理干涉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由国共两党争端的中国内政问题,演变成为美中两国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干涉与反干涉的国际问题。台湾当局正是以美国为靠山,顽固地阻挠祖国统一事业。因此,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消除美国干涉这一国际障碍。 从这一期开始,本刊连载的《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将向您系统介绍40多年来,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政治较量,及台湾问题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始终处于分离状态。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美国长期以来采取孤立、遏制中国,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政策,无理干涉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由国共两党争端的中国内政问题,演变成为美中两国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干涉与反干涉的国际问题。台湾当局正是以美国为靠山,顽固地阻挠祖国统一事业。因此,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消除美国干涉这一国际障碍。 从这一期开始,本刊连载的《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将向您系统介绍40多年来,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政治较量,及台湾问题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之所以自1948年开始成为杜鲁门政府密切关注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个为已有研究所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军方认为台湾的去向会对美国此时开始制定的未来美苏大战计划产生重大影响。但美国军方在评估台湾的战略价值时存在极大的认知问题,导致其一直不能清晰回答美国是否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对台湾进行直接军事干涉这一重要问题,从而令杜鲁门政府的立场一直摇摆不定。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出于对美苏大战即将爆发的恐惧而作出了派驻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决定,但这一直接军事干涉行动因为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而引发巨大的国际争议,并成为威胁亚太安全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2.
清朝政府对台湾二百余年的主权管理,中日甲午之战后清朝政府需要各种人才与力量帮助,杨廷理、唐景崧等丰富的从政阅历及社会管理经验,是清朝广西民族英雄对台湾建设能够作出积极贡献的主要原因。开发边区,为建设经济繁荣的台湾出力,抗击日军侵略,维护台湾的国家主权等,是清朝广西民族英雄对台湾建设作积极贡献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根本原则;台湾主要领导人所持的与“一国两制“相对立的态度是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原因;美国插手台湾问题则是影响两岸关系的国外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论指南。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制定,到80年代以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再到90年代中期八项对台主张的提出,体现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宽阔胸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的明智选择,其中蕴含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回顾和分析历史,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泛蓝和泛绿是学术界对目前台湾政坛政治势力的基本划分。2001年底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之后,岛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发展成为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泛蓝阵营主要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民进党和台联党则组成了泛绿阵营,而大陆政策成为区分蓝绿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相似文献   

17.
和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力。和合精神也是多元、有序、优质和动态的融合,它蕴含着朴素的整体系统观、人与自然和合观、以人为本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在新时期,弘扬、借鉴和吸收和合精神,时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台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所以国际国内许多人士对我国实行了20多年的"一国两制"战略方针产生了疑问,加之台独分子的肆意歪曲,致使"一国两制"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理清"一国两制"适用对象和客观依据,并将"一国两制"理论与"非一国两制"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两岸关系,有助于我们推动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右翼势力的存在与发展经历了战后初期、从冷战开始至中日复交前、从中日复交至冷战结束前和后冷战时期四个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支持,日本右翼势力逐步由民间发展为民间与政府遥相呼应,成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对此,我们要洞悉日本右翼势力膨胀的原因,以制定灵活务实的战略,排除日本右翼势力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干扰,粉碎其阴谋分裂中国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来,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多法域国家,即出现“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格局。随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之间经济贸易与民事交往的增多,跨法域的民事案件层出不穷,并引起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建立完善的区际司法协助体制成为解决当前司法冲突的重要途径,而民事判决的相互承认和执行作为诉讼程序的归宿,毫无疑问成为司法协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