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研究日益丰富,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维度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文章对学界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研究,主要以不同理论支撑、以不同主体的研究视角、以工作内容为研究对象、以信息时代为视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梳理;同时还对关于协同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以及高校协同机制的研究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有助于学界对该方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系统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入手,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规律、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对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演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一体化协同为研究视域,探讨了主渠道主阵地育人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互补性,并结合哈尔滨师范大学实际,对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对新形势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关于如何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目前,学者们关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原则、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文章主要对上述问题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分离现状,文章从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多维协同视角下深刻认识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辩证统一关系,基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理论,寻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构建新时期高校特色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从协同理论的视角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协同理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内部协同关系及校内、校外系统协同关系出发,提出了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8.
魏圆圆 《世纪桥》2023,(1):68-70
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为了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偏差、流于形式等问题,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建设。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应通过上下贯通的多层级有效协同的管理机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导向明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和长效发展的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增强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9.
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建工作可以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提供组织保障。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现实中,高校育人存在着主体单一、育人过程分散、育人阵地相对固化等问题,影响甚至制约了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融合发展。因此,要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探索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融合的运行机制,积极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长效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1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冲击,高校如何做好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工作的原则,在综合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上,结合笔者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具体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呼应,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高校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教育主体自身及双方的良性互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文章就主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构筑教育者主体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的协同机制,培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生教育机制、创新生生协同教育机制,建立良性教育主体间双向协同合作关系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教育主体自身及双方的良性互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文章就主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构筑教育者主体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的协同机制,培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生教育机制、创新生生协同教育机制,建立良性教育主体间双向协同合作关系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中国改革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呈现新特点。学界聚焦于思想谱系、理论蕴涵、时代价值等基础理论问题,创新于学校以文化人系统化构建、载体探索等实践问题,交叉学科研究持续丰富,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加强以文化人思想史研究,聚焦大中小学以文化人系统性研究,推进以文化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将会是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三个自信”为研究视域,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要转变工作理念,改革工作机制,优化工作载体等。研究结果对新形势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效果如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者各有其职责,各守一段渠,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守的是同一条渠,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校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稳定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协同育人的效果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够起到提供学科支撑、学理支撑、人才支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堂 《求实》2011,(Z1)
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作为一个理论热点,学界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立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就以人为本的本意来看,学界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人是什么的理解、对本是什么的理解以及以人的什么为本的理解。总观这些研究成果,可谓是纷繁复杂,分歧远大于共识。梳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背景以及党中央  相似文献   

18.
袁炳昊 《世纪桥》2020,(1):56-58,62
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相关的研究著作有许多,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成果也十分全面,为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界的研究者们大多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现实表现、当代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极少有人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本文结合马克思的相关著作,梳理人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将人学思想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从人学思想是关于人本质的探究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工作是中央苏区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体呈现出从重"反腐"研究到趋"倡廉"研究的视域转向。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学界在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建设举措的研究中,主要围绕制度治腐、机制保障、思想教育等层面展开。在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研究中,学界走出了马列主义理论与实践规范的单向度范式,逐渐建构出马列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框架。针对既有研究存在的研究边界不明、史料挖掘不够、批判性思维缺乏等不足,学界需从史料的进一步挖掘利用入手,下沉研究视角,注重个案呈现,从事实和价值的双重维度中辩证分析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工作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0.
十年来,我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涉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内容构成、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多个方面,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内容的体系性、研究视域以及教育合力实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应在深化内容体系建构、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促进学生自育自为、着力于协同合力的生成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