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学生与网络民族主义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网络民族主义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当代青年的参与方式则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迈向实际爱国行动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网络暴力现象中的青年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既是网络暴力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人群.青年参与网络暴力,是由去个体化心理、相对剥夺感和逆反心理、自我辩解与正当化心理和成就动机心理等共同引起的.同时,参与网络暴力也对青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健康的文化心理具有负面作用.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网络技术建设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入手,消除网络暴力对青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进程入手,指出其存在目标选择的世俗化、行为表现的非理性倾向等特征,并结合民族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影响,提出在大学生民族意识教育的理念上要加强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视,内容上要加强对民族主义理论的系统研究,方法上要结合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开展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前青年极端网络民族主义表现为政治上的狂热激进、文化上的保守狭隘,处理外部矛盾强调敌视与对抗的战争思维,面对社会问题表现为“无为”的情绪型“内政愤懑”。其在根本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背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6.
网络结社是现实结社行为在网络空间的能动性映射。作为网络社会主体的大学生,大都加入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团。这些网络社团对大学生政治和社会参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大学生媒介素养、个性特质及网络监管乏力、教育引导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结社呈现出盲从性加盟、极端性表达、无涉性维权、非理性离团等矛盾特征。针对大学生网络结社的现实,必须从大学生的成长要求、心路历程、行为规律等角度出发,建构大学生网络结社的教育、引导、管理路径,减少和避免网络结社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负面冲击,为大学生全面成长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时代网络社会构成主体的青年网民,在重大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信息传播意愿不足、线上及线下法治联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网民"在重大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不但会导致"部分青年网民"与现实生活脱离,更会对整体青年网民的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价值观层面加强引导,激发"部分青年网民"的社会意识;发挥"疫情话题领袖"的引领作用,建立正能量的网络社群;依法强化"部分青年网民"的主体意识,促进网络社会良性运行;激发青年学生网民的责任感,唤醒"部分青年网民"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青年已成为共青团就业创业重要服务对象之一。充分发挥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职能,针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方面的各种非理性认知偏差,应用前景理论从心理方面对大学生青年就业创业的经济行为做出解释,并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青年政治参与呈现出进步性与落后性相互交织的矛盾特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与政治冷漠并存、政治参与形式多样、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等方面。从政治社会化角度来看,这些矛盾是由农村青年参与意愿与利益偏好并存、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水平不高造成的。解决农村青年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实现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提高他们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民生固民主;完善义务教育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教化和监督作用;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化是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效应之一,主要表现为参与极端和参与盲从两种形式。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化主要缘于网络技术特点、网民结构失衡、群体极化效应、现实中负面情绪在网上的折射等。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戕害政治民主、侵蚀政治稳定、危害社会和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网络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新的存在样态,新时代引导网络爱国主义对培育时代新人、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挑战、推动爱国主义传统转化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鉴于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在发生场域、互动方式、引导主体、存在方式、展现样态方面的特征,为引导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良性发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就要掌握网络核心技术,规范网站内容建设;拓展网络爱国空间,搭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优化网络舆论生态,正向引导青年网络亚文化;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构建理性精神,指导网络爱国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2.
简敏 《探索》2006,(4):139-142
青年政治社会化在青年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它既是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也是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环节。身处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青年群体,政治热情高涨,参与愿望强烈。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客观现实和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影响,青年政治社会化难免存在一定偏差和任意性,迫切需要澄清误解,纠正偏颇、端正导向、塑造机能,以利于造就和培养成熟、理性、负责的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录是研究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比较形象而直接的触角。从网络盛行的笑话、怪话、狠话中反映青年行为存在无奈颓废、无聊娱乐、暮气世故、嘲讽恶搞和偏激暴力五种行为或状态,从中可见青年亚文化中的犬儒主义与民粹倾向,要通过主流文化和价值影响、引导和改造青年亚文化中所存在的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外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成熟的管理和规制经验,他们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完善道德规范、丰富规制手段、加强技术开发等比较成熟的做法使互联网运转走上了健康发展之道;国外对网络参与行为进行规制的认识有过艰苦的思想考量过程,也值得我们在选择规制措施上做出理性判断。他们以规制为主、多手段并举,推进了规制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在规制理念上,变传统的管理统制为服务和治理,政府强化回应机制建设,促进了网络社会的稳定有序。国外规制网络参与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将对我国的网络问政规制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问题却被忽视,也无法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甚至制度的变迁做出应有的理论回应。在修正经典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参与的这一动态过程,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生成逻辑和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它包括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和网络空间的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而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民族主义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形态,具有突发性、信息复杂、传播速度快且难以控制等特点,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大影响。以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朝预定目标发展而不是任其盲目蔓延,是当务之急。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前提,科学引导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关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方针,吸收合理因素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动力要求。  相似文献   

18.
塑造积极网络社会心态是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青年作为网络使用主体,是网络社会心态的重点研究对象。培育青年群体积极网络社会心态迫在眉睫,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机制,保障青年网络社会需求;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提高青年网络社会认知;融合线上线下心理教育,调适青年网络社会情绪;把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引导青年实施网络利他社会行为;着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网络社会价值观和认同感。综合施策,全方位、多角度地培育青年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民族主义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形态,具有突发性、信息复杂、传播速度快且难以控制等特点,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大影响.以社会主义棱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朝预定目标发展而不是任其盲目蔓延,是当务之急.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前提,科学引导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关键,尊重差异、包客多样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方针.吸收合理因素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动力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志立 《世纪桥》2013,(1):77-79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学术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论点、新问题、新观念,进一步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容,拓展了专家学者研究的领域。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有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之效,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的政治思想状况结合起来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思想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