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异地高考政策实质是围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机制,它涉及多方面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考生与家长等。异地高考政策是一个由多元利益主体构成的政策网络,可以分为政策社群、府际网络、专业网络、议题网络。政策社群之间部门利益之争,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之间的教育公平和权力之争,府际网络之间的招生指标之争,府际网络与议题网络之间的利益之争,议题网络之间教育权利之争,导致了异地高考政策执行难度。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使异地高考政策网络成为一个非零和博弈的互动网络,推进异地高考政策的良好执行。  相似文献   

2.
常海龙  徐达松 《前线》2014,(8):26-28
<正>税收工作是地方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大背景下,以"营改增"和构建地方税体系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地方税制和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改革,是实现税制体系科学优化和再平衡的有力举措。继续深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营改增"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营改增"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下一步改革的大体脉络是:在分析、总结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  相似文献   

3.
正"营改增"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的税负。据测算,"营改增"后,黔西县"四大行业"每年减少纳税9000万元左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黔西县结合地方实际,大胆创新,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政策效应不断凸显,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实现了中央向地方的部分"放权让利",但出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均衡化的"不公平"现象,产生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政策不力等负面影响.为了保证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发展,应当逐渐实现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公平对待,建立地方利益表达机制,并通过立法和监督机制的建立来改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横向政府间关系是横向的两个以上的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省级政府之间、中央部委与省级政府之间、中央部委之间的关系为典型,网络型的多元地方政府和多元中央部委之间的关系是探究重点。横向府际关系往往是以多元杂糅的方式纠缠在一起,"条块分割"难以解释多元府际争议。本文基于法理学拓展横向府际关系研究领域,提出政府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亦属于府际关系内容,以多元的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之间关系举例,以完善和补充府际关系的研究范畴;本文力图从法制不健全、司法不独立、职能不清晰、竞争不规范、公平难保障等方面追根溯源,将府际关系协调纳入宪法条款,促使政府依法行政进而实现政府再造。  相似文献   

6.
"营改增"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环节,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营业税和增值税一直是我国税制中最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两税并收的弊端逐渐显现,"营改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营改增"的意义和效应,不应局限于财税体制改革范畴,也不应拘泥于结构调整范畴,而应当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视角中进行探讨。将"营改增"改革提升至宏观经济发展层面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棋局中加以审视,全面认识"营改增"的意义与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府利益、地方(部门)政府利益、政府官员个人利益等不同层次利益的存在及其差别,必然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使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政策能够反映公共利益,要使反映公共利益的政策得以全面、正确地执行,就必须合理调整各层级政府和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规范中央与地方权能关系,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化,规范民主选举,建立民众参与制度,对政府官员施行有效的约束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潘心纲 《学习月刊》2011,(18):21-23
政府合作方面的研究属于府际关系的研究范畴,国内研究府际关系的学者较多,并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著作,但在研究中过多注重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研究,对于地方政府治理尤其是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研究显得十分薄弱。  相似文献   

9.
近日,北京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引来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经营权"无限变有限"的核心一环,从根本上"触动了这一行业的利益格局"。观察近期各领域改革实践,"利益"无疑是关键词。如正在铺开的"营改增",进入新阶段的医疗改革,都会触及既有利益格局。改革之难,也难在此,正如李克强  相似文献   

10.
<正>70-56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率先实施"营改增"试点,这是全国范围内意义深远的重大税制改革创新。上海"营改增"基本解决了试点行业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在破解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税制瓶颈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国范围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扎实基础。图为"营改增"试点6年改革历史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财税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营改增"能有效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在完善税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就业和稳定物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税负不降反升现象,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继续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完善"营改增"配套改革,以"营改增"为抓手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钟文智 《理论导报》2013,(12):33-33
营业税改成中央与地方共享的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优化产业分工和协作,推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从长远来看,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财源。但是,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其退出无疑将在一定时期内大幅缩减地方税收收入规模,加剧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并对地税部门日常征管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8月1日零点,四川省国税局办税大厅依然灯火通明,伴随着打印机最后一声声响的消失,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许盛辉手握全省"营改增"试点的第一张增值税发票,成为全场焦点。这也标志着我省正式跨入全国"营改增"试点行列。此次"营改增"意义重大,李克强总理认为: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级政府间关系难以厘清,缘于法治体系并未对府际关系做出明确界定,当代表不同公意的多元行政主体利益相左时,府际争议不可避免地发生;府际治理倡导的多元政府参与、协商、审议的交流平台遥遥无期.我国行政主体的独立性尚不够明确,权责划分并不明晰;而政府间权益不清,也就难以分清彼此,导致府际关系纠缠不清.府际治理的新路径是:行政主体独立性基础上的权益分清,行政主体间的角色互换;打破行政层级局限,破除依赖中央解决争议的弊端;营造行政主体间性的自生自发秩序,实现联动发展、有序竞争、平等对话的多方治理语境.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营改增,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后,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自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这意味着,占税收收入半壁江山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即将完成合并,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一项税制改革将在近期全面铺开。为什么要全面实施营改增?简言之,就是减少重复征税,降低整体税负。过去,增值税主要以第二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大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涉农税费改革,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但在改革攻坚期,应深入评估政策执行效果,分析财政支农的现实困境,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农村税收制度,增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驱动力,为"三农"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推广"营改增",完善税收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袁方成  李会会 《探索》2020,(3):142-155
如何理解和解释不同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呈现出的效果差异,从而推动政策的有效执行,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Y县宅基地退出政策执行的个案经验展现了政策认同建构与政策有效执行的内在逻辑。其中,认知-情感-意愿是"制造同意"的三个关键环节,直接作用于政策受众对自身利益和政策导向的判断和选择,并最终决定行动方向。地方政府通过信息传递、关系运作、需求感知和利益协调,并借助自组织运作优势,逐步强化农户的认知、情感和认同,从而将政策认同的建构过程贯穿其中。由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建构并强化政策认同,有助于提升目标群体的支持度和参与度,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归纳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并由一般到重点分析了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政策制定、政策领会、政策执行原则、政策决策机制、政策执行条件、政策执行者素质和政策执行理论研究等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政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郭蕾 《探索》2013,(1):58-64,90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传统的一元利益框架已被逐渐突破,社会多元利益的格局正悄然形成.在多元利益的宏观背景下,地方各种利益主体地位凸显,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通过立法等形式进行扩权,为其在政策、资源、项目、人才等方面与中央政府激烈竞争提供合法的外衣,这是中央与地方争议变迁的根本所在.中央与地方争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迫切要求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有新的解决思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争议,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一套系统思维.具体说来,就是以中央与地方的法律分权为基础,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争议解决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而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产权经历了国家垄断、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部门分权、向企业赋权、向社会让权的改革历程。在这一改革历程中,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管理权和收益权,地方政府又逐步把权力分散到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体,显示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企业赋权的治理特征。改革进程也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利益分割、部门间利益分化、村干部腐败、官煤勾结等问题,反映了煤矿产权改革中政府治理转变的曲折与艰难。文章采用制度分析方法,通过对煤矿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经济运行背后的产权结构进行政治分析,考察不同利益主体在煤矿产权改革中的博弈行为选择,揭示煤矿产权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