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丽萍  刘兰 《廉政瞭望》2012,(16):22-23
2005年,狂人李敖在看望自己的小学老师鲁荣坤时,为了能离恩师近一点,他不顾右腿疼痛,单腿跪下,握着老师的手说:“老师的身体比我想象中的好。”能让以狂狷著称的李敖屈膝者,无他,师道传统之重。跪下来的身子愈低,师道尊严抬得愈高。  相似文献   

2.
江飞 《党史文苑》2004,(11):32-33
黄帅事件掀"破师道尊严"浪潮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了长篇编者按语."小学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黄帅的信是她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后家长要她写的.《日记摘抄》是《北京日报》按"破师道尊严"的需要摘编的.  相似文献   

3.
石利  苏勇 《世纪桥》2005,(3):74-75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依托.没有教师,人类文明就难以传承,个体就难以发展,社会就难以前进.教育价值的重建,首先就必须还教师以尊严、还"师道"以尊严,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来说,这种尊严感的恢复与确立尤为重要.关键是要对"师道尊严"的内涵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和把握.只有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优良传统,以师德建设为先导,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4.
说“一致”     
朱铁志 《唯实》2001,(1):68-69
在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历程中 ,是否与人“一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小的时候要与父母一致 ,进了幼儿园要与阿姨一致 ,上学要与老师一致 ,工作要与领导一致 ,结婚要与爱人一致 ,老了要与儿女一致。从小到大 ,生命个体仿佛一簇随风摇荡的毛发 ,总要附着在某一张皮上 ,从来没有作为一棵独立的大树 ,巍然挺立在风中……婴孩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听大人的话 ,与父母保持一致 ,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这既是个体生命生长的需要 ,也是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学生听老师的话 ,与师长保持一致 ,是保持学习质量 ,维护师道尊严的先决条件 ,似乎也是神圣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育观念重师道尊严,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亦步亦趋;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间的关系异化为行政式的上下级关系或者家长式的长幼关系,学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6.
正"文革"十年,事件频出。发生在重灾区教育战线上的"黄帅事件"——一个小学生批判班主任老师的所谓"师道尊严"的事,被"四人帮"利用成为"反潮流典型",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造成了灾难性影响。"黄帅事件"起始于北京日报社的一篇内参报道——《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我当时是报社内参部一名记者,对发生在"文革"期间的这一轰动全国的事件,现仍有些记忆,回顾往事,汲取教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成功与失败     
“一”者,数之始也。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表明:“一”虽小,却是“0”的突破,作用与反作用大。万物成败皆源于“一”。中华文字内涵丰富,复杂多变。同个“一”字,用在不同地方,含义截然不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勇士之勇让人敬佩;“一日千里”,速度之快令人感叹;“一呼百应”,得道者多助;“一诺千金”,诺言一句,价值千金;“一举成名”,叫人欣喜不一……这些“一”,非同凡响,多多益善。相反,“一之为甚”,过头的事,哪怕过了一点头,也就害在其中;“一之谓甚”,犯过一次错误,亦为可叹,其可再乎?“一人传虚,万…  相似文献   

8.
“惰政”也叫“怠政”、“懒政”。中国的官场文化中,有一种怪象:“多做事,多错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许多行政人员缺乏“勤政”的“原动之源”,而“惰政”,却是心安理得。“惰政”是一种逃避责任、庸懒散漫、粗心大意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权力寻租的利己心理,是一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归根到底,行政人员“惰政”是对于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一种忽视和亵渎。  相似文献   

9.
书讯     
“《“二个代表” 思想·领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表,是历次培训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央党史研究室____。__,。__、,_I,____、___。—’—’““““”“”“’—一““”“”““”””“—”““一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专家石仲泉原副主任、研究员陈威,室务委员。第三研究部主___。。_;。,,。;、。_..t,^_。_____。”””“—’—””“““”’”’一’———””’””—”’““””一 著,广东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全书42万字。本书是任、研究员章百家等6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授和辅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0.
鸡年说“机”,马年话“码”。此“机” 非彼鸡,此“码”非彼马。“机”就是计算机,“码”就是汉字编码。对于“机”,人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说法。“机”是信息时代的圆心,“机”是知识经济的砝码。“机”已经从科学的圣殿中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教九流都在用“机”,一“机”一车走天涯。而“码”则不然,现在是一“码” 当先,万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哲学界一直有论者在批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哲学命题,并同时提出了“一分为三”论。据论者称,作为哲学命题的“一分为二”是“有缺陷的”,需要以“一分为三”论“补充”、“纠正”之;有的则进而论证只有“一分为三”才是科学的;他们甚至把“一分为三”论奉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呼吁人们用“一分为三”论去观察、认识、分析、改造世界。我并不愿意怀疑“一分为三”论者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愿望的真诚,但是我以为,要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诚愿  相似文献   

12.
周远斌 《理论学刊》2006,(1):103-105
理解“述而不作”,重在“述”、“作”二字。古今对二字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述”一解为“循旧”,一解为阐述;“作”一解为“新制礼乐”,一解为“创作”。这里不但有分歧,而且还有误解,经考证,“述”应作遵循、继承解,“作”应作别创解。“述而不作”,即遵循、继承先王之事业,而不改创非王道之业。孔子“述而不作”的政治追求,实质上是“无改于父道”之孝道思想的流露表白。  相似文献   

13.
最近 ,在通辽铁路分局召开的冬运工作会议上 ,局长、党委书记赵毅同志会议伊始 ,便颁布了一个“三不许”的“会议禁令”。一是与会者汇报工作时不许念现成的文字材料 ,一律讲“普通话” ;二是汇报中不许说官话套话空话 ,一码“捞干的” ;三是每人的汇报时间不许超过十五分钟 ,否则“两牌(黄、红)伺候”。结果 ,往年需用一天多时间的会议 ,这次仅用半天时间便结束“战斗”。对颁布“会禁”之作法 ,笔者感触颇深。归纳起来 ,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 :一是实行“会禁” ,可促使一干官员养成“实话实说”的良好习惯。假如作为会议主持人的各级“会长”们 ,逢会便“明令严禁”“稿书记”“套首长”做“作文朗诵”表演 ,假如各级官员在听下属汇报时 ,坚决给那些“放之四海而无错误”的“指引下”、“上级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进取”、“再创辉煌”等一系列官话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水话等“杂碎” ,出示“黄牌”“红牌”进行“过滤”和“截流” ,那么出自各级“官场”的一道道“会禁令箭” ,便会成为一剂剂外治“献媚官员”“口吐莲花”之“口病”的“良方” ,成为内治“作秀官员”“虚假政绩”之“心病”的“猛药”。如此 ,“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干部作风何愁“...  相似文献   

14.
走进图书馆,各种各样的“外”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报刊上有些诗或文的标题后面也常有“外一首”、“外一章”,或“外二首”、“外二章”等字样。书架上也摆着诸如“外传”、“外集”、“外篇”、“外史”、“外编”之类的书。那么这些“外”各是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这些“外”都是对“内”或“正”而言的,但因用场不同,而有差异。如: “外一首”或“外一章”。它是指除正题标明那一首或那一章外,还有另外一首、一章,或二首二章。 这类作品有两种情况: 一是与内容有关,只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或一章作总标题,余者称“外”;二是与内容无关,所谓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下连队采访,总能听到一些职工抱怨,前几年连队成立的这个“家”那个“家”,现在不少“家”由盛变衰,有名无实了。到实地一看,果真如此,有的“家”,铁锁生锈、关门闭户,有的“家”甚至挪作了它用……笔者仔细一数,连队办公室建立的各种“家”真不少,如“职工之家”“党员之家”“青年之家”,还有电教播放室等,有的是一室一牌,有的是一室数牌,一家多用,不可否认,这些“家”过去在帮助职工学习政策、科技知识,开展文化、党员活动、职工议事等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职工们称它是“贴心之家”“求知之家”。然而,不少地方的“家”由于常年不开展活动,便成了徒有虚名的“家”。调查得知,造成“家”门不开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家”好,但不长开。这一类的“家”条件最好,“家具”最全,但是不到活动日不开门,上面不来人检查不开门。二是“家”穷,门难开。只有一间屋子,一张桌子,几条凳子,四壁空空,缺少实实在在的活动内容和条件,有的虽有几份报刊却是几个月前的。三是名不副实,无法开门。挂着“家”的牌子,变成连队的仓库。已经尝到过“家”的甜头的职工都不愿意与“家”分“家”了。他们热切地盼望把“家”建好、管好、用好,做到“家”门常开。  相似文献   

16.
一叶及其他     
一叶 一片叶子何其渺小?然而,汉语的“一叶”,却幻化出许多的哲理和诗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一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又一句。 “一叶障目”,是怎样的一片叶子?桑榆抑或杨柳,枫树的叶子还是榕树的叶子?不,都不是。绿色的叶子布满园林,金黄的落叶飘洒大地,从没一片会遮住你的眼睛的。 挡住视线的“一叶”,拂之不去,揭之不落的“一叶”,遮掩着,覆盖着,封闭着一些人的双目,隔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亲密联系的“一叶”,在当下,便是那金黄色灿然生辉的“贝”,的“币”,那枯燥无光、木然无情的一张张“沙沙”作响的“纸”了。其实“纸”也是一种象征,乃是“物化”了的一种“精神”。“一叶障目”,岂但泰山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了。无论理想、信念,无论爱情、友谊,统统看不见了。 人们,你可要警惕啊! 片瓦  相似文献   

17.
这里讲的“打招呼”,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办成某一件事情,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而是私下表达个人意愿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写在信笺上的“招呼”,也包括当面“打招呼”、电话“打招呼”,或让别人传递信息“打招呼”等等。 领导干部“打招呼”,内容包罗万象,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钦定”工程项目“打招呼”。有的领导不顾客观条件,不搞公平竞争,通过“打招呼”把某一工  相似文献   

18.
“一”字为数字之首,“一”字最好认,“一”字最好写。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西安火车东站站长宋宽荣,谈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政作风时,他的每一条体会都离不开这个“一”字。他也正是凭着把好“一”字关,唱响“一”字歌,保持了一身清廉,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赢得了全站职工敬佩、信任和赞扬。从“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谈起曾有记者采访宋宽荣同志,问:“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你作为一个站长,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回答:“要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在他看来,作为一站之长,在东站他的权力最大。“没监督的…  相似文献   

19.
1945年黄炎培先生对毛泽东作过一次著名的历史周期率之谈。他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有一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不怕“艰难困苦”,努力“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结果是“其兴也勃焉”;但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力的扩大,“环境渐渐好转了”,历时一久,便“惰性发作”,且“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便“无法扭转”到头来是“其亡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8,(7):22-23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委组织部创设的“文化组工”讲坛成为组工干部的“充电器”和“加油站”。“一人一讲”展示形象。“文化组工”讲坛坚持“每月一课”、“每人一讲”,每次邀请两位组工干部主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