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宪法监督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监督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实施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法律的社会价值不在于制定法律,而在于通过法律的实施,使社会在规则体系的控制下,按照立法者的意志,在一定的秩序中运行。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法学家庞德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如果法律的规定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不在生活中实现,那就只是毫无意义的一纸空文。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治国首先应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的权威,健全宪法的监督体制,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2.
自由、正义、秩序和权利是宪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自由是所有宪法价值的基础;正义意味平等处理所有事物,同时必须关注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秩序是人类为挽救自身而必然形成的社会动态平衡,同时宪政所追求的秩序应当向弱者倾斜;宪法是专门保护权利的法律,其所禁止的正是侵犯权利的法律。全面把握宪法学基本概念,厘清其内涵,是构建宪法学体系及宪政施行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是否保障和尊重人权,是判断一国宪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是否具有现代性的基本衡量标准。从当今世界各国宪法比较中可以发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构成各国宪法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内容。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是为我国宪法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精神和新的价值标准。当然,人权的宪法保护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权利是当代包括宪法学在内的整个法学的核心观念。宪法所要构建的,应当是一整套有利于保护人类社会最崇高理想——在公平、正义、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规则体系,而这种规则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宪法中的权利。当代宪法中权利概念的渊源于霍布斯、洛克等人的自然权利理论。与当代宪法中权利概念相关的概念主要涉及人的自由、正义、秩序。宪法所着眼的终极价值指向,决定了人类社会必须通过立宪实践,将观念的权利构建为现实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权威。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好的宪法,但是在国家和社会实际生活中,尚未真正树立起宪法权威。小法冲击大法、规章冲击法规、法规冲击法律的现象较多。因此,建立法治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整顿宪法秩序,不断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把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问题提高到宪法原则上来认识和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的宪法权利得到法律保障,使政府权力受到法律制约。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6.
基本人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域外国家宪法无不确认基本人权原则。各国宪法所确认基本人权原则的构成模式包括明示和默示两种,内容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别体现了政治与工具价值、建设与发展价值、宪法与宪政价值。研究基本人权原则在域外国家宪法中的演变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宪法的启示,为中国宪法完善基本人权原则提供参考,进而为宪法的实施,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灵魂的实事求是原则与现代国家中确立公民个人一般法律地位的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是统一的、互补的.涉及认识过程问题,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原则;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问题,应当遵循价值论原则.这两项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功能,共同推动刑事诉讼朝民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了早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全面地系统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潘永才 《学习论坛》2003,(10):65-66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像任何国家走向法治社会一样 ,我国要步入法治化轨道 ,建成法治国家 ,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是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蕴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 ,即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忠诚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 ,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  相似文献   

9.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宪法和普通法律产生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和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公  相似文献   

10.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1.依法行政的概念: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治的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开展行政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途径和保障.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本质,在于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是运用宪法和法律,是崇尚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治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方  相似文献   

12.
诉权是当事人享受的基本人权,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在宪法中明确诉权概念,加强诉权的宪法保障,不仅符合现代法治理念,而且是维护公民权利、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诉权宪法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在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亟需按照《物权法》的基本规则重新构建矿业权的法律秩序.修订后新的《矿产资源法》应明确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矿业权之间的融洽关系.立法者应借助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一次置权、分期付款”模式,使得矿业权的产生符合国家预期,实现国家权益.与此同时,引进“增加掘进矿区制度”和“单一矿业权制度”,有利于解决矿业权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处理矿业权与土地权利的关系上,基本农田保护和城乡建设规划应该成为限制矿地优先权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行政契约是在行政管理中产生的既有行政性、又有约定性的一种管理契约,它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法律概念.首先,它是属于政治契约中“统治契约”(contract of government或者contract of submission)的范畴.相对于基本的统治契约宪法和法律来说,行政契约作为政府职能的行使方式,是统治职能(经常通过管理体现出来)的具体实现,是在国家管理职能的行使中联系国家与社会,规范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以实现共同的公共目标的一种手段.其次,行政契约是一种法律概念.“法律是契约的最高形态”,“契约是法律的延伸”.行政契约内在包含着这样一种法律性质,它一经形成,在对双方的约束力上就具有法律的效力.法律规定具有一般性而法律适用具有具体性,行政  相似文献   

15.
胡献忠  韩杰 《学习月刊》2014,(20):27-28
法治高职院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在高职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广大师生依据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条例,按照高职院校实际特点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遵循民主、公平、有序、和谐的原则进行依法治理,规范办学秩序,提升育人水平,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辰鎏 《奋斗》2004,(10):21-22
宪法是规定国家制度、确定公民与国家的基本关系、限定国家各机关的职能权力的内容和范围的规则总和。宪法既是国家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法律部门,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与其它一般法律不同的地位,又有与其它法律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以宪法为首的我国社会法律体系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依据。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宪法及其法律体系实施有效监督。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宪法实施过程中的群众监督是指公民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对国家机关的一切管理活动、司法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是对整个国家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下运作状况的监督,因此,它既包括对重大违宪行为的监督,又包括对各类违法行为的监督,既包括对国家机关活动的监督,也包括对国家公务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应从价值、规范、秩序、治国层面全面地立体地审视法与道德关系,才能回应现代法治国家对法与道德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从价值层面看,法律必须服从道德评判及其价值指向;在规范层面上,二元社会结构使法与道德成为并立互补的不同规则;在秩序层面上,伦理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为主导;在治国层面上,推行法治立国,德治并用.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与入宪,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它是邓小平法制思想指引下从人治型法律秩序向法治型法律秩序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法治国家的建设,必构建完备而完善的现代法律体系,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还要致力于人民法律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这一要求表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持久性功效。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追求和理性升华,既包括国家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又涵纳宪法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