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说的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大都喜欢施展拳脚,好好表现一番其实我倒以为,与其盲目地急着烧“三把火”,还不如先洗好“三盆水”:“第一盆水”洗洗头,头脑清醒,不做“昏官”;“第二盆水”洗洗手,双手干净,不做“贪官”;“第三盆水”洗洗脚,不做懒官。  相似文献   

2.
王建柱 《党课》2014,(23):66-69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一名好医生,必须兼具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二者相辅相成。贾立群用朴实的行动,树立了医德与医术两座高峰,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敬仰。在北京儿童医院B超室做检查,贾立群B超的结果十分精确,同事称他是“神探”,很多外科医生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就会在B超单子上注明“贾立群B超”,这样,他就变成了外科同事口中的“阑尾炎确诊标准”、内科同事口中的“B超神探”、患儿家长口中的“贾立群牌B超机”。  相似文献   

3.
你以为     
“你以为”是个很有意思的句式。在青海人的表达习惯中,对你说“你以为”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你的习惯性思维和经验性判断出了问题,你对某人某事,某种现象做出的结论出现了偏差或者谬误。比如。你听说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个清官的张三被双规了,你大吃一惊,啊!张三也是个贪官?有人对你说:你以为。“你以为”就是对你大惊小怪的理性安慰。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5):7-7
目前,“办事难”已成为影响一些地方发展环境的一大“顽症”。成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毒瘤”,严重制约了这些地方发展的步伐,各种各样的“办事难”问题已经到了痛下决心非抓不可、非抓出成效不可的时候了。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一方面习惯于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另一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企业和群众的“主人”;一方面把用纳税人的钱视作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却不把为纳税人办事看成分内之事;一些管理部门一方面只强调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不善于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换位思考,服务也就常常缺位:  相似文献   

5.
《嘹望》新闻周刊刊登慎海雄的文章说,好人主义盛行、党内生活庸俗化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伤和气”之所以成为党内建设上的一大痼疾,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有的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满意度”,以为只要不得罪人,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就可能确保“高票”。稳坐“钓鱼台”;至于业绩如何,有没有给一方百姓谋福利,则是次之更次之的事情了。于是,这些干部到处搞“微笑外交”,成天忙于应酬,连正常的工作都变成了茶余饭后的“业余工作”,更不用说读书学习充实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清朝帝国龙旗号,投与江流逝不还。”90多年前,武昌城头一声枪响,赶跑了皇帝,缔造了共和,宣告了两千年来君主专制的寿终正寝。在这场伟大的辛亥革命中,发动者和参加者绝大多数是青年。面对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目睹祖国山河破碎、大陆沉沦,青年先驱者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抱着“牺牲个人,以为社会;牺牲现在,以为将来”、  相似文献   

7.
文风与实干有着内在关联。古人讥称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为“具文”。东汉王充认为“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即有助世道人心之文多多益善,否则一篇都嫌多,这里其实就蕴涵着一种务实精神。我以为,文风即世风。一个实干的人.其文章是不可能摆花架子的;而二个行文套话连篇、虚张声势的人,做事待人也多半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当人们追求吃好,穿好,玩好,紧追时尚的脚步时;却不知道在“时尚”的背后,健康正受到威胁。 都市人的很多时尚是不科学的。就从吃来说,“胶囊族”现在很时髦,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女士不吃早饭,中午吃盒饭,再吃大量维生素丸、补剂,以为这样营养就可以得到弥补。其实补药没有多少营养素,只是暂时增加对某些营养素的利用,起到抗疲劳、提神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依赖补药对健康是不利的。“无厨房家庭”现在也多了起来,工作节奏快了,时尚女性要从家务中解脱出来,正餐都要“下馆子”,似乎很潇洒。其实在家里吃,营养素的…  相似文献   

9.
艾迪 《党课》2013,(19):103-104
小的时候听见小鸟叫就以为每只小鸟都会唱歌,长大了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也有不唱歌的鸟。曾经以为“大灰狼”们只会凶险地藏在连环画里、罪恶地躲在卡通片中,可是,有一天当你的身心顿感被撕扯之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早些年,丽江的一位纳西族朋友,曾调侃式地向我讲过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纳西人讲普通话。”这不难理解,纳西族同胞住地偏远,较少与外地讲普通话的人的交流,多少年来习惯了讲少数民族话和本地汉话,因而偶尔卷起舌头来撇一撇京腔,“普通”上一番,难免生硬拐扭,频频放出“黄腔”,令人“怕”之。   这几年来,纳西族同胞却透出了非常的顽强与执著,不顾谁“怕”地将普通话讲开了。前不久,我移居丽江。一天中午,窗外的池塘边传来一阵阵嫩声嫩气的普通话声音,初时我以为是外地来旅游的孩子跑到这里玩耍,探头一看,有几…  相似文献   

11.
偏差之一:以为群众的思想可以统一,追求所谓“统一思想”。在政府工作中.特别是在有些官员的讲话中.自觉不自觉地预设一种前提.就是:群众的思想观念可以统一,应该统一。这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处于体制深刻变化、利益结构错综复杂的转折时期,利益多元,必然导致思想多元;即便利益不多元,思想认识也不可能一致。偏差之二:以为官员队伍的问题是思想觉悟问题.过度强调“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组人 《党建文汇》2008,(1):17-17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岛内二三十岁青年(“80后”)的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39%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大陆年轻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不知道台湾“外交部长”是谁;新闻系学生天真地以为实施“朝贡”制度能让台湾“独立”;一位青年说,他是台湾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大陆的事”。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习惯把没有任何色彩的数字贴上一个吉利或不吉利的标签。比如4和8这两个简单的数字就莫名其妙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4避而远之,对8情有独钟。如今我们的许多楼盘已经没有了4层,据说这样的楼层不好销售;堂堂星级宾馆,客房的4层、4号,要么空过,要么来个3A、5A代替;近日某市车辆管理所在全国率先推出车牌“尾号无4”的举措,还被冠以“人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相似文献   

15.
四川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曾盛行一种“怪”现象:乡干部“怕”进村,村干部“懒”入户,干群之间不对话、不通气、不往来;群众见干部就骂,干部见群众就躲;农税不交,纠纷不断,村风不正……臭名远扬的中坝村“乱”到了极致:然而,7年后的今天,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使中坝村奇迹般地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16.
袁浩 《党课》2006,(12):60-60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前正值换届之际,一大批年轻干部将要走上领导岗位,年轻干部热情高,干劲足,都想大显身手,这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些同志只想“放大火”,却忽视“备足柴”。上台以后对一些“老大难”问题,事情未弄清楚就“一刀切”,急于见成效而乱指挥。最后,火放了一把又一把,不是方向烧偏了,就是对象烧错了,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损失。因此,笔者以为,要放火,须有柴;要使火旺,必须柴多。柴不足而求火旺,无异于“求木之长而不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而不浚其源泉”。为官一方,“放火”并不难,难的是“拾柴”,善于将散乱在各处的“柴”聚集起来,累成堆,火自然就会越烧越旺。  相似文献   

17.
智慧的喜悦──哲学随笔录朱铁志两个月前,我写过一篇《不“追星”让他们追什么》的杂文,为一些情感无以寄托的少年朋友鸣不平;也对我们这些为人兄长的“新闻界人士”进行反省。我以为,少年“追星”是以新闻媒介和某些企业家“追星”为前提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这般...  相似文献   

18.
圈里圈外     
人活着,总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范围,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圈子”。工作,有工作的圈子;社交,有社交的圈子;交友,有交友的圈子;娱乐,有娱乐的圈子。如此等等。诸多个具体的小圈子组成一个大圈子,就成了一个人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16):59-59
习惯是人们一种行为的养成和自觉,《汉书》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了“习惯”也就化怍了“自然”。人的一生中会养成很多种习惯,但最重要的莫过于爱读书学习的习惯。学习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提升素质、陶冶性情、增强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句话,学习是人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报载:某厂党委副书记、厂长,因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金额达7000多万元.从中牟取非法所得,被检察机关立案侦察。正在侦查之中.却由有关领导将其调至另一个厂任党委书记(由副转正)兼厂长。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腐”而不“败”。按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凡物或事既“腐”就必然要“败”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腐”而不“败”的现象呢?我以为,大抵有以下几种原困: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部门在用人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才的一面,而忽视了德的一面。以为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就是好干部,就应该重用。而在腐败分子中,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