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完善问责制,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控制,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路径。域外党政官员问责制具有法治化程度较高、问责主体广泛、问责范围广泛,责任归属明确等显著特点。我国问责制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统一的问责法,监督问责机制大多虚置,权责不明、责任不清以及问责程序不规范,有必要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问责制实践,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军鹏 《学习论坛》2007,23(12):37-40
建设责任政府,关键是要建立与完善国家责任体制。建立与完善国家责任体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本内容,是解决当前政府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必由之路。国家责任体制由人民问责制、政治问责制和行政问责制三个部分组成。完善行政问责制是当前国家责任体制建设的重点,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推进政治问责制度建设。要创造条件,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完善人民问责制。  相似文献   

3.
陈垚 《学习月刊》2016,(4):10-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推行行政问责制,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并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成为了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实践中行政问责制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推进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问责是当代民主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有效手段。国外学者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政府责任、问责内容、问责主题、问责方式等方面,其特征是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趋向全面化、复合化,趋向于不同政体背景下的问责研究等。而国内学者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程序问责、分类问责、综合问责、异体问责等方面,其特征是从多学科的视角注重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及政府责任的主要内容研究,趋向于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的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升华行政问责制理论研究,进而推动行政问责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制在我国行政领域已经实质性地开展。在实施行政问责制和建设责任型政府的过程中,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和其他责任人员的合理利益表达渠道和救济机制明显缺失。在建设责任型政府和实施问责制的同时应加强权责划分的研究。同时,加强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从而使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的施行和责任政府建设理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问责制度应该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完成从人治问责向法治问责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类型与程序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的行政问责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西方国家的行政问责制既有其共性,又有不同。美国的行政问责制主要包括议会问责、司法问责、政府内部问责和选民问责。法国、英国的行政问责制大致包括议会问责、司法问责、政府内部问责和公务员惩戒问责。日本、德国大体包括议会问责、司法问责和公务员惩戒问责。西方国家的行政问责制总的来讲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搬用,但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对建构和完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行政问责制还是有某些启示意义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行政问责制就是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追究的制度。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我国行政问责的实施情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应界定行政问责的主体,规范问责客体的范围;政府行政信息应透明化;健全行政问责程序;强化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制度,是现代法治政府强化责任、改善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制度与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行政问责制度的应有功能,应从提高干部队伍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加快行政问责法制建设、加强“异体”监督问责、拓宽行政问责范围以及健全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等方面,着力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制构建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指行政人员有义务就与其工作职责有关的工作绩效及社会效果接受责任授权人的质询并承担相应的处理结果。在我国,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可以达到整顿吏治,打破官本位的目的,有助于建立廉洁、高效、责任政府,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问责制的推行,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从"不问责"到"问责"、从"弹性问责"到"制度问责",标志着政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显然,在当今的中国,建立和推行行政问责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助推器,也是责任政府建设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困境,表现为: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法律滞后、问责信息缺失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合理配置和划分行政权力,明晰问责客体: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制度供给、实现问责的法制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等几方面来突破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问责制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渝纪法 《探索》2005,(4):82-84
问责制的实质是一种监督与责任追究相结合、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等位互补的制度;问责制所问之责主要是政治责任,包括个人和集体责任、直接和间接责任;问责的对象重点是各级领导人员;问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政机关及其首长等。要实现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还需要明确问责制规定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式,问责与组织处理、党政纪处分、刑事责任的关系,问责的范围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13.
官员问责制的推行和完善是构建责任政府的关键.社会契约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完善官员问责制、打造责任政府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现阶段我国官员问责制运行中还存在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模糊、问责范围缺乏法律依据、问责程序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确立问责主体、明确问责对象、界定问责范围、完善问责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打造全新的行政文化等措施不断将其完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问责制度的其健全与否,事关我国责任行政理念的形成,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现今,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需求及公共领域理论、话语民主理论的理论奠基下,网络问责制度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问责途径,其为壮大异体问责力量,推动行政问责制度化进程以及行政问责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网络问责还缺乏制度化与规范化,影响了网络问责的质量、降低了网络问责的公信力.解读诸多问题,实现网络问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网络媒体、网民三个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行政问责制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经过长期发展,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行政问责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这五个国家在行政问责类型的多元化、行政问责方式的多样化、行政问责制度的系统化和行政问责救济制度的完善化四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对五国的行政问责制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问责制度改革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责任政府是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之一,而行政问责制度又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专家学者不断尝试从各个角度阐释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意义以及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进路和方法。笔者围绕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借鉴西方的经验,从法律的角度对完善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干部的问责和复出之所以存在争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争论的各方对于问责中的责任有着不同理解。 在中国,官员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党的干部,也是国家的公务员。因此,对于他们的问责,往往很难将行政问责与政治问责区分开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领导干部既是政治体系长期培养的对象,又是高度职业化的官员。除非受到严厉的政治法律处罚,否则很难退出政治体系,尤其是已经获得的政治行政待遇难以被取消。  相似文献   

18.
行政问责是一种谴责或制裁的治吏机制。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仍然存在着诸如"瞌睡问责"、"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等问责的不良现象。打破这种问责的困局,必须以明确制度定位为契机,最大限度发挥问责制度的作用,推动行政问责的法治化重构。承认行政问责制度的重构应当基于"回应性"和"特殊监督机制"的定位。将行政问责制度放在建设法治政府的时代背景下,明确法治政府中,行政问责制度应当是回应人民群众,追究特殊责任的监督机制,并基于该定位,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相关的"主体、客体、责任范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明确和强化责任与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新政"已经在我国出现并运作,但还远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支撑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因此,尽快制定并出台一部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对于完善行政问责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及其运行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监督机制的一种创新,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试行仍存在诸多问题。构建我国问责体系首先要强化官员对民众的责任感,严格划分职权与责任,做到相关信息公开化,并发挥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的监督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