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德育理论界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已经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主题。本文试图从德育的回归开始真正的尊重学生的生命整体,以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其缺乏实效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德育低效的原因很多,其中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德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忽视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是根本性的原因。因此,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关注生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价值生命实现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建构人生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生活德育旨在生命不息的时空中,塑造学生的心灵,促其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生活德育既是一种德育理念,它倡导德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儿童完满的现实生活的同时,为儿童建构可能生活打下良好的德性基础。同时,生活德育也是一种德育的途径和操作模式,即在儿童生活中育德,为了儿童的生活而育德,把德育作为儿童生活的本身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德育质量与效果却仍然偏低。究其原因主要两点:一是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特点相脱离:二是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内化过程分离,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德育普遍的逆反心理。因此.把道德需要作为德育变革的主要突破口.充分了解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和动机,唤醒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因素.对于推动道德教育向现实世界的回归,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命之维的大学生社会化德育范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要求德育从生命价值实现视角确立逻辑起点和基本向度,在知性德育与社会德育深度联动的基础上,推进大学生德育目标、载体、手段及功能的优化和完善。研究德育社会化对传统知性德育的革新,应在构建德育范式的过程中系统开发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社会生活资源,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掌握社会结构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德育内涵,实现德育向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在儒学"为善去恶"理论中,善与恶不是相对的概念,与恶相对的善亦是恶;儒学所谓的善是指人之为人的根本性,"善教"指明的是人生命发展进取的方向。这些观点给当前德育工作提供了借鉴:一是去恶不是为善,德育要正确处理外在规训与内在自觉之间的关系;二是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善构成了生命前行的一种根本指向;三是德育的过程是生命在"为善去恶"道路上的延绵。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在此背景下.高校的传统德育应由传统的人际德育向新型的生态德育转变。生态德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和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传统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高校德育生态化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对环境的忧患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感受自然美、在自然中陶冶自我情操的能力,以真正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从德育生态的视角审视高校学生宿舍,我们获得的最有新意的启发是:从大学生的角度,一方面关注让其道德品质得以不断生成与提升的内在机制;另一方面关注大学生个体与他人及其他外部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突破现有宿舍德育中的一些局限,创造有效和长效的德育机制,让大学生精神生命主动健康成长获得内在动力和不竭资源。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德育观念、德育功能和德育目标上的反映。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毕业生德育答辩为契机,面向所有学生构建了以 新生德育论文开题报告、二三年级中期答辩、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德育评价新机制,在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营造环境氛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那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为学科教学始终是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科德育在中学德育新格局中的应有作用,坚定学生的理想与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4.
谈谈德育接受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一种主导成分的教育,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德育。德育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将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意识(志)和外化为自身的品德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客观结果就是德育接受。德育接受客观上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质内容,因而它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德育接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德育接受的过程性学生良…  相似文献   

15.
现代道德教育应重视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现代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之中。通过反思我国道德教育走向困境的现状,笔者认为要重视开发生命教育的德育功能,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实现道德生命的回归,这样才符合德育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魏明 《理论导报》2010,(4):51-52
以高职德育为参照构建整个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在目标上确立以低线道德出发的应用式德育;其次,教师应以低姿态展开教学,促进师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再次,要根据学生情况,从低起点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丰富的德育思想折射出对教育客体完善人格的构建和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珍视,这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实践·和谐,提炼出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德育理念。在广雅中学这所百年老校里,我们既能感受到传统德育的精华,又能欣赏到现代德育的创新。“人文广雅、活力广雅、和谐广雅”,不仅体现了广雅中学鲜明的办学特色,更折射出广雅中学美好的发展前景。广雅是一个教育宝库,也是一笔教育财富,祝愿这颗教育明珠更加璀灿夺目。  相似文献   

19.
张飞燕 《探索》2011,(1):131-133,174
德育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它还是让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德育课堂理应回归"育人"本质,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而构建德育生态课堂文化,目的是唤醒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追求一种以系统性、动态性、和谐性为特征的生态课堂文化的价值,赋予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多元的文化交流、拓宽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刘胜良 《世纪桥》2008,(2):115-116
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有了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闲暇是自由和道德的统一体,闲暇德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从构建形式多样的闲暇德育活动载体和构筑闲暇德育的长效运行机制两个方面来实施闲暇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