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实践性尤为重要。在实施“以德治国”的实践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以什么样的“德”来治国,即德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建立的道德体系是什么样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所用以治国的“德”与传统道德有区别,与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也不同。就我的理解而言,就是要在对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归纳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以来的实践经验,建立起适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女老师满脸怒气地找到我.劈头盖脸地指责了我一番:“我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什么时候没遵守过规章制度?家里来了一个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办公耽误了十分钟.教务处就要记考勤,你们还有人情味吗?口号倒喊得响亮。人性化管理,你们人性化了吗?”是啊,我们有人情味吗,我们人性化了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开始深入思考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如何有机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道德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他的道德批判具体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批判,二是对一般道德的理论批判,三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道德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辨析和阐释,可以在历史语境下更深层次地解释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价值审视。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关怀,它为人们提供了通达“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和寻求美好生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道德的属性 谈德育.首先要涉及道德的两个基本属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道德是否永恒?这个问题可以解答道德的本质。使论道者知道在什么基点上说话;第二个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敦清本体和现象关系.知道如何以道德审视制度,从制度读出道德。了解这两个基本属性.就能从根本上理解道德,就能在体制变化的迷雾中看清道德教育的来路和去径,正确把握教学认知方法.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5.
问:美国驻华使领馆每天发布其所在城市PM2.5监测值,结果通常为“非常不健康”,与中国政府官方公布的结果大相径庭,而中国环保部门近日批评美国驻华使领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在网上发布结果,是干涉中国内政行为。请问PM2.5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6.
为贫者讳     
王淦生 《奋斗》2007,(2):60-60
根据马斯洛先生的理论.人的生存需要按照重要性的层次来分,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心理、物质等),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方面。闲得无聊时,我便常常将人的种种需求往这“五大需要”中去套。却发现总有一些需求实在难以找到归属。譬如这“暴露欲”(文雅点称“表现欲”)一项。就不知道该归入哪种“需要”中去。幼时小伙伴们有谁穿上件新衣。总是忙不迭地呼朋引伴在公众面前展示一番,以博得精神物质的双丰收;今天就连一向崇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象牙塔中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出笼,欲求在媒体上混个脸熟。后者招来了非议,指责最多的便是“学者本该枯坐书斋岂能与媒体厮混”云云。而我却在想。这些指责者当中难保没有吃不着葡萄的狐狸在吧?倘给这些人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几个人能当得了柳下惠?  相似文献   

7.
科学界的“通货膨胀”与公务员制度建设杨超,肖继文当前,人们在普遍关注着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然而,在我们社会的另一个方面─—科学界也出现了“通货膨胀”。那么,科学界的“通货膨胀”将指什么样的现象?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科学系统和其他社会系统会造成怎...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也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自从华龙网在网上挂了一个专题,就有大量的网友参与,有一个“当当网”的网友说:“这些道德模范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个模范选出来到底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贡献,怎样让这些模范、榜样体现他们的价值呢?”周放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9.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0.
今年四川财政的钱怎么化?今年将集中省级财力办哪些民生实事?PM2.5的监测成本不菲,有无财政保障?“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为大家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全民性的“五讲四美”活动。可以说,“五讲四美”作为一个群体性记忆,成为当时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对道德文明的渴望,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那么,到底什么是“五讲四美”,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又对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怎样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求解     
王妍 《先锋队》2014,(3):53-53
“老师,你认识元芳吗?“不认识。”“你认识程祖吗?”“也不认识”“那你知道他们的姐是谁吗?”“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德国有多少中国人?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统计过,也没有打听过。反正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感觉不会错。街上见到一位黄皮肤的路人,友好地笑一笑,说声“您好!”如果对方回答“您好!”那他就是中国人。接下去便是相互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哪里来?”“住哪里?...  相似文献   

14.
倪洋军 《党课》2013,(23):104-105
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向来被外界干部、群众“高看一眼”,总被认为是什么都知道的,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所到之处.组工干部也常常会被一些“好事”“好奇”之人拉住问上几句:“听说又动干部了,某某和某某又到什么单位了?”而当组工干部“客气”地说“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15.
《哥达纲领批判》第一章第三节思考题解答张大军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按劳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获得,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反复阐述的一个基本思想。由于在这个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还...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5):67-67
我是一名共青团员,现在也开始注意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争取早日入党。日前,我读到一篇党内文章,其中提到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请问什么是“三会一课”,为何要坚持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7.
祖仁 《求贤》2010,(6):37-39
一、什么是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全市每年招募21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2年,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至第三年的8月份结束。  相似文献   

18.
李大创在1919──1920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光辉著作,在中国第一次用唯物史观论述了道德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大别批判了“道德不变”、“道德复古”、“道德无用”等种种谬论,精辟地论述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针对“道德不变论”,李大别指出,“道德者利便于一社会生存之习惯风俗也。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而道德之进化发展,亦泰半由于自然淘汰,几分由于人为淘…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讨好新来的县委书记刘群?这是文化局局长周吉眼下最大的难题,这可是关系到在不久就要开始的换届中他能不能干上副处级的大事。县委书记刘群是从外地新调来的,周吉不知道初来乍到的刘书记爱好什么,也就不知道怎么讨好他。他知道,讨好人的关键就是投其所好,不然花了钱不但没讨到好,还可能会因“拍到马蹄子上”而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0.
朱铁志 《党建》2011,(5):59-59,61
人们从凡庸的生活中产生“星空情结”,很可能最早源自康德的名言,他说令他感到由衷敬畏的,是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为什么“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会让用“三大批判”冷峻审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大哲学家感到“由衷的敬畏”?乃是因为“夜晚的星空”蕴含了大自然无尽的秘密,而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当中,人类甚至连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也算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