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工程,让科技助力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并且重点强调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要重视科技的因素,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擘。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工秤,让科技助力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角度,围绕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使《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建  相似文献   

5.
江文 《江淮》2011,(12):6-7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决定》把文化创新提到事关文化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抓住了繁荣发展文化的关键和要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做好新形势下文化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全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进程是一个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的过程。以"科技文化普及"的用语能够很好地涵盖我国《科普法》界定的任务;科技文化普及能力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怎么提高科普工作的绩效;加强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基本方略;科技文化普及的复杂性与效率问题呼唤创新发展思路;面对当代信息科技革命和信息传播革命,费省效宏地加强科技文化普及工作,要充分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以此构筑先进的科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传播体系,推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炳轩 《奋斗》2012,(1):3-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角度,围绕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使《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顾杰 《学习月刊》2011,(23):9-10
中国有句俗话:“一把软草可以捆住一捆硬柴”。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家硬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如何提高国家文化竞争的软实力?在人民群众物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如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此作出了重大部署,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最高决策层直接以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所做的又一次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部署。《决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成为六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本文从文化自身特性、国内发展现状、国际全球化三个角度,分析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并从提高文化自觉、塑造文化之魂、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邴正 《新长征》2012,(1):4-6
省委几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古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礼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旅、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需要对"文化软实力"开展多视角的研究。笔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定的向与量的统一体。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共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郭建宁 《共产党人》2011,(Z1):99-1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衔接、相互贯通和内在结合,从而使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项武生 《奋斗》2012,(1):17-17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周韵视阈来思考当代文化发展,从延安精神的视阈来思考当代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冬梅 《世纪桥》2011,(23):17-18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行文化创新。本文以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导,提出新时期黑龙江省文化发展的战略,并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我省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启瑄 《学习导报》2012,(7):11-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全会《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  相似文献   

19.
周茂非 《前线》2014,(10):97-99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北京市十分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在2011年就提出了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进一步明确了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文化与科技均列其中,新的定位为北京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促进北京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文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正如《决定》所说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