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晶 《福建党史月刊》2009,(1):F0002-F0002,I0001-I0004,49-52,F0003,F0004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中国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54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沈战役自始至终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中央军委、东北局、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和全体指战员,忠实地贯彻执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作战方针及一系列军事原则.这是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一)毛泽东的战略决战思想,是辽沈战役胜利的保证.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在数量上国民党军仍优于我军,装备也精良,但是,国民党军已处于单纯防御、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军心动摇,指挥混乱.而我军则处于主动进攻的有利地位,土气高昂,指挥自如,可以进行广泛机动,选择敌人的薄弱部分进行围歼.根据全国战局的这种态势,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决定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而且选定东北战场作为决战的初战场.  相似文献   

3.
济南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前夕,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呈摇摇欲坠之势,我军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一战役在我国的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的时候,战争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开展战略进攻已经一年,胜利形势迅速发展。蒋介石反动集团,在我军的打击下,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全面防御”,又由“全面防御”转入“重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作战对手变化、敌我力量对比、我军的作战能力和任务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辩证地看待阵地战这一作战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军阵地战理论的发展起了指导性作用,毛泽东阵地战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作战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阵地战经验,逐步形成了我军阵地战的系统理论,阵地战能力实现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从不具备打阵地战到能够打现代化阵地战的能力。总结毛泽东阵地战理论与我军阵地战发展历程,对于我军在新时代发展阵地战理论,履行历史使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治国 《学习导报》2011,(14):38-39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优势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夺取延安。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英明的战略决策,于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战争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陕北高原。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战争,也是一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局部战争。我军在这场战争中,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灵活机动,扬长避短,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以劣势装备战胜了高度现代化的敌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这场战争中也获得了新发展。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出兵40周年的今天,回顾当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导这场战争的实践,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有哪些新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巨大胜利,是粟裕、谭震林等充分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直接指挥的结果,也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结果。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后,毛泽东在领导全党全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之际,一直密切注视着苏中局势的发展,认真倾听和吸收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及时而正确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是苏中战役胜利的首要原因。回顾这段经历,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在战争年代虚心听取下层意见的民主作风,充分调动和发挥前线指挥员的聪明才智的领导艺术,认真总结战争年代我党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一心夺取胜利的历史,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尊重前线指挥员的意见,适时进行战略调整。苏中战役前,毛泽东认真倾听和  相似文献   

8.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一个新的构想在毛泽东胸中形成:“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  相似文献   

9.
1947年6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根据这一战略部署,邓小平、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经过28天连续作战,歼敌5.6万余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 8月上旬,刘邓首长率领大军跃进大别山,经激烈的战斗和艰苦的跋涉,于8月底全部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之初,人民军队实施战略防御,先后打破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这一时期,战争主要是在解放区进行。人民军队在内线作战大量歼敌的同时,解放区也承受了巨大的战争负担。在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区面积有所收缩,加之战勤任务和敌人的破坏,农民负担比较繁重,不利于长期支持战争。在打退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解放区实际情况、我军歼敌数量和敌我实力消长等因素,为了粉碎敌人战争计划,分散和各个击破敌人,果断作出开展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决策。自1947年6月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先后转入战略进攻,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目标。人民军队转入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不但收复了全面内战开始之时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区,而且开辟出广大新解放区,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后,十兵团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进军福建。这是我军对防守在福建境内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重要城市及其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进行攻击作战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井取得辉煌胜利,在我军作战史上写下光辉篇章。48年来,十兵团福建军区  相似文献   

12.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准确地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第二年,国民党的力量已大大削弱,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但蒋介石仍希望把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以实现他的战略企图.毛泽东以他军事家敏锐的战略眼光,及时抓住关于整个战争全局的重要关节,不让敌人喘息,全面转入战略反攻,所以果断地作出了“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用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地战略力针.  相似文献   

14.
正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把战略重心放在争夺东北的斗争上,提出了发展东北,"独霸东北"的口号,但由于苏联对美、蒋妥协及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下,于1945年11月攻占了山海关,夺取锦州,使我党已不可能独占东北。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把战略重心转到建立东北根据地上来。在这场斗争中,以毛泽东、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其表现形式是策略、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创新,而实质则是研究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突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如何研究战争”的重要方法,对党在十年间所累积的战斗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一年后,他所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则从哲学角度将“如何研究战争”的理论系统化和抽象化.毛泽东对“如何研究战争”的论述,有助于拨开人们军事理论研究中的“思维迷雾”,确立正确的军事理论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人们对信息化战争的本质及内在规律进行深入思考,找准影响制约我军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为我军在未来激烈的敌我对抗中创造“克敌制胜”新战法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战略决战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这时,双方的军事力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国民党军队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可用于一线的兵力仅有174万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上任何大规模战争,对立双方必定都有自己的总战略,或者叫基本战略。众所周知,中国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是持久战。这个总战略,是由毛泽东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证的;持久战略也确实贯穿抗日战争始终。那么,为什么毛泽东能够提出并论证抗日战争总战略?这个历史过程是怎样的?在国民党没有抗战总战略情况下毛泽东思索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关于“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所部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又称刘邓大军),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又称陈粟大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又称陈谢大军)的密切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形式,于1947年6月30日夜,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打到外线去直插国民党统治的大别山区,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创建了大块的根据地,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武汉的安全,为全国战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贞勤 《党史纵横》2012,(12):53-55
炮兵是"战争之神"。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曾讲过一句话"没有炮兵便没有胜利",指示我军要"加强炮兵建设"。但当时我军非常缺少精通大炮的人才,缴获来的大炮常常成为"聋子的耳朵"。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沂南县成立以炮兵为重心的特种兵纵队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积极任用一批被俘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炮兵人才作教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