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聚焦中心任务,立足岗位职责,持续深化"三转",是新时期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作为纪检系统的一名组工干部,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围绕中心全局,选好干部相好"马",当好"无名伯乐"。首先,要有"赏马"的胸襟。古人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能力超凡,但仍需伯乐发现。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挖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具体负责干部的实绩和口碑考察,就要有发现别人优点、助推别  相似文献   

2.
不知是哪位前辈的脑筋如此富有创造性,把人中才俊即学识才干出众的人比喻为"千里马"。随之,"伯乐"也就成了善于发现和举用人才之人的代称。这样的"伯乐"历朝历代层出不穷,留下了慧眼识才、成就人才的一个个美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伯乐"队伍的成分逐渐起了变化,因为后世凡握有用人之权或负有察才、荐才之责者,争相以"伯乐"自诩,闹得"伯乐"多则多矣,但他们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其思想行为五花八门,心目中"千里马"的形象和评价尺度差异也让人难以想象,那么,"伯乐"现象也就复杂起采了。韩愈曾对此作过研究,说出了一个较著名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四》)这里的"不常有",或许是指由于"伯乐"因素给"千里马"即人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窃以为其内涵深广,不妨试作揣摹。  相似文献   

3.
质疑伯乐     
伯乐相马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古人说,“世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伯乐的作用大极了。伯乐善于相马,人们对他是十分信任的,他对马的评价就是马的身价,他说这马是千里马,那么这马立马身价百倍。我觉得,让伯乐拥有这样大的相马权力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成为一件可怕的事。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史载,一次,伯乐的一位朋友拉着一匹普通马到集市上卖,无人问津。于是他找到了伯乐,请伯乐前去帮忙,他让伯乐仔细地看他的马,而且走后还不停回头瞧那匹马,伯乐依计做了,结果此人的马立刻身…  相似文献   

4.
伯乐亦常有     
伯乐亦常有黄荣光人才问题可以说是千百年来经邦治国的大事之一。唐代大散文家韩愈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指出了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伯乐。因为有了伯乐,才能去发现千里马,可见伯乐之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  相似文献   

5.
依机制用人,不宜单靠“伯乐”相人。说起用人,人们便会自然想到那位善相“千里马”的伯乐,并希望多出一些“伯乐”式的领导,让所有的“千里马”都得到发现和起用。其实,伯乐虽然有独具的相马慧眼,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个人精力、视野范围、认知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东耳 《前线》1984,(11)
这几年,伯乐确实走了红运。报纸上、刊物上,不谈人才便罢,一谈便言必称伯乐,而且大抵是从韩愈的《杂说》中引伸出来,说是要象伯乐识得千里马一样识得人才。“四化”建设需要人才,希望多出几个伯乐,多发现几个人才,那用心自然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有一则《伯乐相马》的故事非常烩炙人口,到后来,“伯乐相马”通常用来比喻考察发现人才,“伯乐”则泛指那些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无数纵横驰骋,引领潮流的“千里马”,更需要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那么,怎样当好当代“伯乐”,与时俱进地研究“相马”之策,有意识、有目地地考察、发现人才,依然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中的这句话近年来广为人们传诵,伯乐于是吃香起来了,“伯乐相马”也几乎成了知人善任的代名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于发现,靠伯乐相马并非尽如人意。因之本人也来凑凑热闹,提出“三疑”,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9.
传统解读韩愈<马说)多以感叹良才不遇于世、有待伯乐以识为文章旨归,由此托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论断.本文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历史材料、以哲学的思维重新审视韩愈<马说>,指出围绕"伯乐相马"之议,应当形成一合理的人才现.它同时蕴含"任物自然"与"自我实现"双重寓意,只有此双重寓意的贯通乃可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0.
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许多马们思忖着坐等伯乐也不是个办法,说不定一辈子也遇不上伯乐,不如主动去找伯乐。 现代的马们也是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当中,到伯乐家去总不能两手空空。伯乐们也不拘泥于日行千里而荐,找上门来的马被荐上去了,连一些被马甚至专门喜欢踢人的马也得到了重用。而且并没有人来找伯乐算账。于是马们便纷纷效仿去找伯乐,说自己如何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那些不认识伯乐的马也想方设法找认识伯乐的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牵线搭桥,与伯乐拉上关系。实在找不到关系的,便大着胆子直接到伯乐家中拜访,…  相似文献   

11.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战胜项羽的原因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大意是:论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安邦治国我不如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但我能用他们。项羽也有个能人范曾却不能月用,所以我能战胜项羽。 刘邦善于识才,堪称伯乐。然而他更善于用人则超越了伯乐。伯乐因能识千里马而久为人们称道,但细想之,其相马之道可谓狭隘。千里马征战杀场大有用武之地,而普通作为牲口驯养的马也不乏“干才”,或善拉车,或善犁地,或善爬山等等。可  相似文献   

12.
谁都知道,韩愈那篇有名的《马说》,是讲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知遇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名句,差不多已是妇孺能诵了。但细查一下,《马说》全文151字,直接讲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知遇关系的,只  相似文献   

13.
世间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干百年来,无数怀才不遇之士在苦苦等待之中发出了无尽的感慨。然而,有了“伯乐”,“千里马”就真的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吗?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田忌赛马”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渴望伯乐     
渴望伯乐大川说起伯乐,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大文豪韩愈老先生笔下那个相马专家,想起那“世有伯乐,然后有干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不朽名句。正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缘故,伯乐才更可敬,要有价值,才有了这篇《渴望“伯乐”》的文字。不常有还是...  相似文献   

15.
李振军爱才     
李振军爱才刘秉荣编者按:人们常把那些发现人才、荐举人才、重视人才的人,比作相马的伯乐。在一群马中,识别一两匹良马,确实不易。而发现和荐举人才比起相马来就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首先,人的内在本质常常被现象掩盖着,况且人无完人,人无全才,因此要突破现象看...  相似文献   

16.
相马三则     
(一)伯乐相马的故事,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这中间,韩愈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名曰《马说》。《马说》全文一百五十一字,却写得字字珠玑、句句寓理。我们今日读之,仍觉感人肺腑、发人深思。文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相似文献   

17.
伯乐的高足九方皋,自称相中了一匹千里马,却对马的毛色、雌雄说得驴唇不对马嘴。有人对伯乐说:九方皋徒有虚名,不辨马之骊黄牝牡,还有什么资格相马?伯乐则说,这正说明九方皋是一个相马行家。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众人问其故,伯乐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其实,伯乐所说的何止是相马的“天机”,对领导者选人用人也极  相似文献   

18.
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们的工作便忙了起来,渐渐地也就不大有时间到马场上去了。许多马们思忖着坐等伯乐也不是个办法,说不定一辈子都碰不上伯乐一面,这岂不是枉了一生,还不如主动去找伯乐。现代的马们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现实社会中,到  相似文献   

19.
干事不拒小     
正在工作中,笔者不时能听到身边年轻同事的抱怨,有的认为自己从事的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无法成就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伟大业绩;有的认为机关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工作缺乏挑战,所以经常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有的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所知所学大都用不上,一味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0.
伯乐相驴     
商正 《前线》2000,(10)
春秋秦穆公时代,有人偶得一诀窍,专靠相马赚钱,发了大财。此公姓孙名阳。一次,此人所相之马,四蹄生风,飞奔千里,轰动了朝野和市井,人皆称其所相之马为千里马。一时间,孙阳名声鹊起,身价倍增。时人皆信佛,讲究天人合一,苍穹中有主天马之神星,曰“伯乐”,人竞崇之。于是,世人以伯乐之称盛赞孙阳。当时,凡孙阳一眼相过的马,价格奇高,故孙阳又有伯乐一顾之美誉。后来,关于他的各类传说越来越神乎其神,说伯乐不仅能相马,还能相苍蝇。苍蝇落在马尾巴上,被伯乐孙阳一眼看过,这苍蝇也就超群了也有说孙阳还相过驴的。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