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纵向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龙 《求实》2000,(3):30-32
劳动就业制度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模式的总体框架 ,规定了劳动就业的具体形式。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全面创新劳动、就业和用工各道环节 ,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系统考察我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劳动就业制度的演变过程 ,对于早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劳动就业制度 ,是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呈现一个由表及里的演进历程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外围层次改革 :通过广开门路形成多渠道多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劳动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广泛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局部执政的实践中探索了战时劳动就业政策,促进了劳动就业法制化、初步建立了劳动就业政策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通过建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实施整体性劳动保障政策,形成了整体性劳动就业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开启了全面的劳动就业社会化改革,进行就业市场化改革,劳动就业成为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劳动者权益保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新时代,我们党着力构建完善高质量劳动就业体系,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打造高质量劳动就业体系,建立公平和可持续的劳动保障体系,并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观。在新时代,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定党领导社会革命的远大理想,大力弘扬伟大劳动精神,巩固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而进一步发展劳动就业事业。  相似文献   

3.
劳动就业工作,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牵动着千家万户是一项关乎全局的重要工作.近几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劳动就业工作在提出“三结合”就业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的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4.
有观点认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必然大量增加.于是便给出结论:知识经济与劳动就业成负相关,知识经济的发展势必造成失业率上升,使劳动就业矛盾突出、压力加大,为“充分就业”带来负面效应.据此提出知识经济在我国应当缓行.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本文拟就知识经济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就业问题的对策策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刚 《理论研究》2008,(4):48-51
劳动就业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之一,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劳动就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就业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就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就业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创新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乾 《探索》2002,(5):53-56
人力资本产权既具有经济效应,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也具有制度效应,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其他制度创新的条件和基础。尽快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将促进我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欧洲福利经济的发展总是相伴着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这使得欧洲经济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基本能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福利稳步增加、社会就业不断扩大。欧洲社会保险制度的政治创新奠定了和谐的劳资关系;福利经济的劳动逻辑价值提高了公民的劳动参与度;“就业第一”的福利经济改革改善了劳动供给结构。借鉴欧洲的经验,中国应该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巩固和谐劳资关系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社会就业,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呈现出一定的代际差异,劳动合法权益仍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的迁移意愿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必然影响其相应的迁移行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第二代农村劳动力从迁移意愿到迁移行为的转变,需要相关的制度完善和创新,依次是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户籍制度,还需要健全其他相关制度安排,推动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郭奕晶 《世纪桥》2010,(5):78-79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消除户籍上的不公平制度。这就要求在户籍与利益"脱钩"的前提下,以公平为基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进城乡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改革,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必要前提,否则,就无法真正取消城乡差别,实现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劳动就业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在发达国家如此,在发展中国家也如此。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而资源相对紧张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可以说,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住房制度改革,不是价格改革,也不是企业机制的转换改革,而是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要在国家规划指导下,逐步实现企业自主用工、个人选择职业,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劳动合同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然 《求实》2004,(7):66-6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 ,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的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劳动关系的主体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 ,劳动争议也越来越复杂。我国现行“一裁再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弱化了劳动争议处理的高效率 ,违背了劳动争议及时处理的原则。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机制 ,就必须建立“一裁终局 ,健全监督”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财税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营改增"能有效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在完善税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就业和稳定物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税负不降反升现象,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继续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完善"营改增"配套改革,以"营改增"为抓手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8,(14):I0002-I0003
全区统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大局,全面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创造了许多工作“亮点”: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农业、工业交通、贸易外经、能源、社会科技、人口与劳动就业、投资、房地产与建筑业等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黄红 《唯实》2004,(11):21-24
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必需.目前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主要制度障碍.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创建有利于加快建成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影响我国充分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制度环境。由于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大量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劳动力资源或浪费或闲置,失业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应健全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我国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消除一部分失业,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劳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日趋严峻地摆在了企业、社会和劳动者的面前。尤其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政府采取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人增效等措施,国有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富余人员。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就业制度,已走进了死胡同,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就业制度必然改变的趋势又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这  相似文献   

18.
民生为重     
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政府大力改善民生的措施,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方面面。省第八次党代会对于“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作出了六项部署,第一项就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要高度关注民生,为民解忧;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地方政府政绩考评指标的研究,特别是对体现社会发展方面的劳动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科学技术、文体艺术、卫生保健、居民生活、社会安全等指标的设计和考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0.
观点搜索     
“领导关注”应有更多“民生”内涵舒圣祥在2006年第三期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百余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领导干部对2006年哪些方面的改革最关注?结果显示:在“第一关注”一栏中,领导干部最关注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次是“机构人事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如果该报道所言非虚,那我会感到不小的遗憾。因为除了言之无物的“其他”一项外,“住房制度”和“劳动就业”分别摘取了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