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亮 《探索》2023,(5):106-118
基于长三角地区毗邻党建实践的历时性观察来看,跨界治理中的毗邻党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根据跨界治理问题阶段性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作为初阶问题的“专项问题”和作为高阶问题的“综合问题”。目前,毗邻党建已经从1.0版升级为2.0版,在迈向2.0版的过程中,其运行逻辑从聚焦跨界“专项问题”治理转换为聚焦跨界“综合问题”治理。为了克服跨界治理边界效应带来的协同难题,毗邻党建通过“以党领政”“党领共治”等方式建构“党政协同”“多元协同”两种典型的“政党引领型治理网络”。与逻辑转换相对应,在面向跨界“专项问题”治理时,毗邻党建1.0版着力打造“党政协同”治理网络,并通过“战略借势式协同”“双线工作式协同”“小组统筹式协同”“组织联合式协同”“项目助推式协同”“问题会商式协同”“数字赋能式协同”等机制推动“党政协同”治理网络的有效运行;在面向跨界“综合问题”治理时,毗邻党建2.0版着力打造“多元协同”治理网络,并通过“战略借势式协同”“小组统筹式协同”“组织联合式协同”“项目助推式协同”“数字赋能式协同”“资源整合式协同”“产业协调式协同”“文化连接式协同”等机制推动“多元...  相似文献   

2.
谢琦李亮 《探索》2023,(3):27-38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在推动基层数字化治理实践时都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条主线。目前,学术界对于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这一命题缺少针对性的研究。如何系统地阐释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的运作逻辑、现实问题,据此提出与之匹配的优化路径,是一项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可以为本项研究课题的开展提供系统性、可行性的研究视角。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的运作逻辑,集中体现了推动结构耦合、激活过程调适、提升治理功能的有机统一。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总体上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结构层面的低耦合运作、过程层面的低韧性调适、功能层面的党建“悬浮化”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结构上的耦合型治理、推动过程上的调适性治理、完善功能上的融合式治理,是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的优化路径。一言以蔽之,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的体系是一个涵盖结构、过程、功能相互作用、动态调整的整体性运作。  相似文献   

3.
以“毗邻党建”引领毗邻地区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上海崇明与江苏的海门、启东三地通过创建“毗邻党建”联盟新品牌,打破行政壁垒、聚焦生态共融、强化党建引领,走出了一条以“毗邻党建”联盟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共创共治共享,推进毗邻城市群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探索长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提供了“崇启海”样本。  相似文献   

4.
文宏  李风山 《求实》2023,(6):50-64+108-109
党建引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调适—吸收—重构”分析模型,对佛山市G村党建引领促进村庄治理蝶变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党建引领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机制具有动态演进和相互关联的属性,其本质是对调适能力、吸收能力和重构能力的多层次渐进提升的过程。在提升环境“调适能力”上,G村党委基于洞察探寻机制,向内主动识别治理问题以洞察农民需求,向外积极探寻发展机会以打开变革窗口;在提升组织“吸收能力”上,G村党委借助结构赋能机制,不仅实现了对权威性和配置性资源的吸收,而且框定了正式制度;在提升场域“重构能力”上,G村党委利用过程整合机制,促进组织学习和情感联结,推动隐性知识的生产及转化,强化了村民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5.
党建有效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本质上要求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实效运行,这一权力的运行以对认同激励与选择性激励在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间的综合分配为中介,并以治理活动为载体,融入治理过程之中。以“权力—激励”为分析框架,剖析天长市“党领共治”改革实践,启示在于:实现党建有效引领农村基层治理,要形式灵活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夯实领导权运行基础;平衡分配认同激励和选择性激励,实现领导权有效落地;精准衔接党建机制和自治机制,推动治理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克服农民的分散性和改善农村社会的弱质性,是以党建引领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现实课题。通过S省J市S村“加强农村党建的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探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五个功能作用机理,抓住了农村党建这一关键点,最终形成“以点带面”乡村振兴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模式,如何破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这种引领关系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助推式耦合”以治理需求为指向,通过调控党建介入的精准性和介入度,实现党建引领与治理需求的“供需适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互促。“助推式耦合”引领模式通过党建的目标、组织、机制建设及党建互动,契合了基层治理对动力、网络、机制和信任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引领的精准性,通过目标设定权下移、主体自发联建、机制同构及互动的约束规范等刚柔相济的灵活方式,实现了党建引领的适度介入,确保了对基层治理的有效助推。“助推式耦合”的机理在于执政党权威是“助推式耦合”的根本保障、党建介入的灵活性是“助推式耦合”双重提效的关键、自发秩序是“助推式耦合”运行的基本遵循、精准性和介入度是“助推式耦合”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金山区主动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时代趋势,结合地缘、人缘、业缘等毗邻地区实际,率先在国内探索了"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的工作模式。通过三年来的探索,沪浙跨界治理、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共惠于民的实践效果引起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9.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必然选择。基于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的实践样态透视与经验研究表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主要呈现三个关系型特点:一是党建引领发展与治理相统一的结构性整合,旨在以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二是党建引领活力与秩序相统一的体系化建构,旨在以体制机制的创新走好乡村善治之路;三是党建引领主导与主体相统一的共同体治理,旨在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结构功能主义、治理与善治两种视角,而政党和社会的二元结构构成了基层社区治理转型的逻辑。基层社会存在着政党、政府与社会三重力量,基于整合这三种力量的思考,建构“结构-能力”的包容性耦合框架,契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包容性耦合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纵横结构的包容性耦合,并同步实现政党执政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和社会自治能力的聚合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进程、现实探索以及实践逻辑来看,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逻辑。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与协调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在总结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对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微观层面的治理创新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的治理创新机制构建的前提是认识和把握在“三治融合”中党的集中领导和民主协商机制的有机统一,在治理实践中凝聚乡村善治的合力,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和谐、有序、有效的合作治理机制,才能达到乡村善治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昌邑市以基层治理示范镇创建为契机,在柳疃镇探索建立“一核引领、一网兜底、一体服务”基层治理体系,从体制机制上有效纾解基层堵点难点问题,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一、“一核引领”,让党建“小项目”驱动“大治理”一是完善“五级联动”领导体制。强化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构建“镇党委—社区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组织设置,确保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无空白地带、无缺位错位。单设党建专责机构,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加挂党校(党员教育中心)牌子,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以及社会自主性的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脱嵌"和基层党建的"悬浮化"问题同时浮现出来,将这两大问题统合起来进行解决,实现基层党建的去"悬浮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再嵌入,成为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它涉及多层次的治理网络,多种形式的议事平台以及正式、非正式合作机制的构建等多个维度,这些探索的目的是实现嵌入式引领与有效治理的统一。围绕治理在何种理念上展开、治理依托哪些主体参与、治理需要哪些资源以及治理在何种机制上运行,按照类型学的划分,可以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分为价值引领式治理、平台搭建式治理、资源整合式治理、机制保障式治理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层次分明、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4.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本土特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是“统合”社区、“管控”社区、“包办”社区,而是“激活”社区,推动社区自治迈向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形成“联动”治理、“委托”治理、“情感”治理、“自主”治理、“兜底”治理的创新模式。“结对帮扶”“多方联动”的方式,党建引领商业型社区“联动”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单元楼“无人管”的难题。党建引领安置型社区“委托”治理模式增强了居民的主体性意识,明晰了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以“情感”为联结机制和治理要素,党建引领过渡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陌生人”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党建引领老旧型社区“自主”治理模式以供需有效对接为核心,社区党组织引导社区自组织主动对接居民需求,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院落型社区“兜底”治理以“连片捆绑”为核心机制,推动院落型社区的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在乡村治理语境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基于对烟台市党建示范区的案例分析发现,乡镇党委通过构建区域性党建的治理结构、发展政经合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建立党群联结的社会治理网络三个方面的党组织建设创新,从治理理念的转型、治理主体的转变和治理结构的构建三个方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路径在于,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政体制与村民自治中的一种治理机制,利用党组织建设的灵活性和党员身份的复合性,通过党组织建设创新,推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主体的现代化转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其特殊的组织优势,能够实现乡镇政府和村庄社会的联结,成为后税费时期“悬浮型”政权落地和推动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党建引领是构建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以价值引领凝聚治理共识、以机制创新整合治理资源、以行为垂范驱动治理活力、以利益协调保障治理成效,构成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理。对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进行个案考察发现,塔元庄村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用凝聚思想共识、推动责任共担、强化协同共治、实现利益共享等方式,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提升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度”,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该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启示:加强思想引领,建设价值共同体;加强责任共担,建设责任共同体;加强协同共治,建设行动共同体;加强利益协调,建设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模式、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实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彰显了人民本位、公平正义、社会善治的价值旨向。新时代实现治理现代化要以党建引领“社会化”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共治能力,以党建引领“法治化”提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以党建引领“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科技赋能,以党建引领“专业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施治。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9,(6)
基层社区面临功利化、空心化和碎片化的治理危机,新时代呼唤政党介入社区治理,发挥其领导和政治整合功能。而政党嵌入社区要实现高效的党建引领,也需要遵循社区自主性原则,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参与程度"因势利导",不同社区类型的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程度也不相同。居民参与度低和政党介入度高的社区,政党发挥着"主导式"引领;居民参与度和政党介入度都高的社区,政党发挥着"协商式"引领;居民参与度高和政党介入度不高的社区,政党发挥着"自治式"引领。基于对上海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调研,从政党的治理理念、治理能力、关系重塑和治理资源四个要素来分析如何优化这三种党建引领类型,在发挥政党的引领作用的同时,矫正政党行政化和党建虚化的弊病,实现政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和社区服务功能的高度融合,营造良好的社区共同体,发挥好政党和社会两方面的自主性,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9.
霍军亮 《探索》2023,(6):93-107
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已经成为一种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也是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蕴含着深厚的学理逻辑。政治逻辑层面遵循了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理论逻辑层面体现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的耦合关系,历史逻辑层面传承了中国共产党治理乡村的优良传统,现实逻辑层面回应了乡村社会的内在诉求。利川市的“小院说事”创新实践,通过搭建“说事”平台、设定“说事”内容、制定“说事”规范,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和政治引领作用,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彰显了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走出了具有本土性、创新性、前瞻性的乡村治理新路。利川市的实践探索有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和学理价值,体现了“组织—内容—制度”的逻辑框架,通过“组织再造”整合了党组织资源,提升了组织动员能力;通过治理内容的优化,回应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激发了乡村治理活力;通过制度建构,重塑了乡村治理规范,提升了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行动,要以增强农村...  相似文献   

20.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的重要实践,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党建国家的发展历程、解决当前紧迫的社会治理问题,以及政党的再社会化诉求,决定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层党建主要通过组织嵌入、资源整合、行动倡导、价值引领和体制协调等5个方面引领社会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也还存在着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性不够、“党政包办”有余而引领共治不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认同度还不高,以及制度供给过剩而有效约束不够等问题。已有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应从拓展研究内容和研究议题、平衡政党与社会的双重研究视角和更新和丰富研究方法等3个层面,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