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刘忠全  陈东英 《探索》2008,1(2):126-129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蕴涵着两个维度:自由的个人与和谐的共同体,它展示了人-社会-国家-共同体这四个因素的内在统一.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不是空穴来风,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发展问题的价值反思,目标是在个人与整体、权利与善的张力中寻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2.
陈东英  刘忠权 《探索》2007,1(4):121-124
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是以强调国家建设为前提的,它展示了人-社会-国家-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四个因素的内在统一,是其国家批判理论与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国家批判理论既有德国渊源、英法渊源,也有犹太渊源,国家消亡理论作为其中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内含四种视角人学视角(应然维度)、技术视角(实然维度)、犹太视角(文化渊源)、辩证法视角(方法论).这四种视角在马克思文本中往往交错出现,但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它们共同论证国家的起源、消亡及其最终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多部著作中均体现这一思想主题。其中,《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社会,即为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未来中的新社会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其本质特征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个体"。基于此,本文从人的总体性存在、全面解放、全面发展、"完整的人"的各方面探讨纳克斯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总体性构想。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方法是当下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面向事情本身"可以在"自身所与"的情况下客观再现马克思文化思想,"境缘性的理解"旨在将马克思文化思想置于其由以生发的周遭世域中做历史性的理解。"视域融合"可以在马克思原初视域与理解者的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因而,以现象学的方法观照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历史性理解,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本人对"自由"、"解放"有着不同的认识.基于此,马克思对"人权"也有着独特的思想解读.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以"政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人权追求与无产阶级以"人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政治解放"的实践价值在于使人从某种狭隘的群体附属状态中独立出来,从神权专制和封建特权中解放出来,使"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成为普遍的东西.而"人类解放"的实践价值则不仅仅在于人的独立性的实现,它的意义重在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在于克服人类自身由于不断受到具有物的形式和偶然性的社会关东的统治而早致的人的个性的丧失,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6.
马俊峰 《唯实》2012,(7):26-29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开始批判书报检查制度的不合法性和不合理性,认为当时的新闻出版自由与自由报纸都不能真正成为人民政治参与的渠道。通过对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指出国家是一种虚假的共同体。这种反思为提出建立每个人真正自由与发展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理论的铺垫,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维理论指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既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价值关系,又在实践层面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拓宽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空间,焕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自由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既具有终极目标性质,又是贯穿始终的价值追求。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精神的自由,集中体现于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每个人个性的张扬和能力获得充分发展是其基本特征。主要由于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及其理解和认识中的误差,导致20世纪社会主义陷于自由"困境"。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实践在重视自由的同时必须注意遵循自由发展规律,努力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具体语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消灭分工"的思想;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现实状况。马克思理论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指引并号召人们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而不断地进行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而消灭这种"现存状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因此,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与马克思理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观点.但是,从劳动是人与世界关系建构的视角,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价值,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把"生产劳动"当做理解人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即为真理性的教育活动阐明客观依据、概括"人的教育"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展示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三方面理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文化融合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转型的新指向.在“民本法治”、“德法合治”、“权利义务关系”、“和谐诉讼”以及“生态保护”等法的内容构成、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文化理念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补性,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始终立足于对传统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基础上,是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指归的新人学。这种新人学,体现在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批判逻辑中,也体现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生成逻辑之中。正是这双重逻辑的展开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实践基础的总体性的人学变革。  相似文献   

13.
从"人"的发现到"以人为本"--马克思的"人学"发展理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荣海 《理论学刊》2005,2(1):20-25
马克思对"人"的新发现在于揭示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命题,并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性角度提炼出人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人学思想有着深刻的"以人为本"底蕴,表现在人处于实践和理论的出发点地位;社会发展是"人的解放"的过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目的.马克思人学思想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甘永宗 《理论导报》2012,(8):13-15,33
在马克思共同体视界里,"自由人联合体"是在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之后形成的真正共同体形态。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体演进的价值旨归,而共同体是人自由发展的客观环境,两者在互为中形成共同体的和谐境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实现"自由人"与"和谐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的当代性论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道德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他的道德批判具体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批判,二是对一般道德的理论批判,三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道德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辨析和阐释,可以在历史语境下更深层次地解释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价值审视。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关怀,它为人们提供了通达“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和寻求美好生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人权作为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理解人权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理论界依然存在着分歧乃至误区,有一种把现实的人权诉求说成是马克思的人权理想的倾向.如有学者认为"人权之于马克思,是一个经过反复论证的社会理想"[1].我认为,这是对马克思原意的误解,对于马克思而言,人权是有待消解的历史性权利,他的社会理想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而非"人权理想国".本文拟立足于对马克思原典的解读,结合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前史,力求对马克思的人权学说作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吸收借鉴和合文化的整体系统观、人与自然和合观、以人为本思想、人际和合观、身心和合观、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欧洲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思想嬗变。总起来说,欧洲古代政治学追求符合"至善"理念的道德共同体;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人的自由权利为核心内容,追求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利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以"人类解放"为基本价值取向,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立足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与自由主义政治学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得出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发展状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逐步向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奋进。今天我们依然走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找到其可借鉴的正确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今后的实践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所追求的,不是生产力的无原则的发展,而是生产力的发展由异化形态转化为自主形态.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价值坐标上已经开始收缩生产力拜物教思想,更加突出一种合乎人性和自然规律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没有无原则地肯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与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区别开来;但马克思也没有无原则地否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与空想主义区别开来.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摆脱生产力拜物教思想的禁锢,从各种各样对马克思的理论"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