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是"经济人"的本性,官员也不例外。对于官员而言,贿赂是其不正当  相似文献   

2.
承接来自先进区域的转移产业是落后区域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由于转移路径、涉及因素不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国际产业转移使落后区域形成外资带动型发展模式,而区际产业转移中政府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落后区域在产业承接中形成政府协助下的先进区域带动型模式。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面临"双重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西部地区的区情决定了不能重复东部地区的外资带动型模式,但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中西部不可避免要与国际产业转移产生联系,因此中西部要对国际产业转移进行有效承接,而最终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主动力在于区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进入不断加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其产生的效应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要。目前,由于受区际产业转移实践的限制,关于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将基于比较优势和基于空间集聚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对"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和"承接能力"的内涵进行新界定,形成以承接能力为基础,以承接规模、承接类型、承接根植性等要素为作用路径的产业转移效应理论研究框架,提出提升产业转移效应要从提升承接能力、扩充承接规模、选择承接产业类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济活动的本质是趋利,所以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可以获取更多更好的利益就成为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经常性地引发经济活动向某一区域的进入、  相似文献   

5.
刘瀑 《求实》2016,(1):46-52
中部产业集群逐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其升级过程必定与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剖析承接产业转移中阻滞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刚性"基础上,从动态能力视角构建基于组织过程、战略定位和演化路径的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阐释产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升级的基本机理,政府需要从协同发展中小企业、完善集群网络和培育集群动态生产要素等方面,培育中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核心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6.
政府要退出和转移部分市场管理职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政府退出的这部分职能由谁来承接,众说纷纭。非政府组织是社会自治力量的代表,它有能力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由于政府自利性的存在,以及社会资本分布的不均衡,加之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困难重重。解决途径有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提供必要空间;积极培育社会资本,为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提供文化支撑;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为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莫言 《学习导报》2011,(22):44-45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点事儿。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相似文献   

8.
<正>一、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主体更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动力源",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器"社会组织通过不断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公  相似文献   

9.
<正>公司虽然要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公司追求盈利应当是合法经营,取之有道的。规定公司社会责任之后,更有助于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能够很好地形容公司逐利的特点,但是在现代社会,公司的功能不仅仅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从两大法系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来看,二者都要求公司不仅要以营利为目的,还要充分考虑劳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按照梯度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只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即将丧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其必将使欠发达地区陷入"承接--落后--再承接"的窠臼,不仅难以真正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江西也难以实现中部崛起.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和苏州模式等典型产业承接模式告诉我们.承接区域以政策制度化、创新网络化、人才本土化和资源优势化,充分利用区域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竭力延纳和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江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承接热地应在承接理念由梯度承接向顺势承接更迭的基础上进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业集群视角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吸引产业转移;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服务;改善产业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罗若愚 《探索》2012,(5):69-74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遵循"以行政区为域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经济区域为域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建立→新型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善治目标实现"的路径。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东部沿海经济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而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东西部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以及区域主体偏好差异成为影响西部承接地政府间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西部地区三个典型区域为代表,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合作治理模式的构建,并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间的关系协调,完善西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途径以及合作的良好制度环境的构建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实现西部承接地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柴福花 《党课》2013,(8):97-10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快乐热闹。一个“利”字,竟让无数人拜倒在它的脚下,又让无数人趋之若鹜,争得头破血流。在人们惊叹那些被贪污的天文数字般的巨款时,不仅更加感到“利”也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杀人于无形,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10,(10)
<正>近年来,芜湖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之一,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作为提升企业、产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作为职能转移主体的政府和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主体的社会组织都存在自身体制性的障碍。要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锚定"善治"的目标取向,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建立政府购买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全面深化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文宇 《理论研究》2007,(3):17-19,52
当前,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和投资转移的大好机遇。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投资转移要从找准对接点、提升政府服务水准、完善规章制度、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7.
"洋垃圾"已经成为全球公害,而我国则是"洋垃圾"的主要受害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者,遭受"洋垃圾"侵蚀的压力也大大增加。尽管相关国际公约、各区域协定及各国立法皆为我国应对"洋垃圾"提供了依据,但由于存在立法理念、立法目的及法律效力等差异,我国应对"洋垃圾"还是遭遇诸多障碍。完善我国废物管理法律制度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我国克服上述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中两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义与利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义利之辩——如何对待伦理和物质利益的争辩。时至令日,人们对此仍议论不休,足以显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谋利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要,人们必须首先解决吃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社会发展离不开人们对切身利益的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利用人们自  相似文献   

2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是无可厚非的,谈利色变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恩格斯早就指出:“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关系”。 然而,君子求利,取之有道。这“道”自然有多种含义,但我认为首要的一层含义应该是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对此大致有三种道德选择: 一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这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无疑是崇高的,是我们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