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舆论引导是党和政府一项基础的经常性工作.转型期舆论引导必须具备相当的公信力、精准力、表现力、接受力和契合力,才能确保社会健康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变化,舆论引导工作在舆情把握、舆论关注、舆论利用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使政党执政的基本环境发生显著改变。一方面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受到挑战,舆论危机、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另一方面,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舆论的复杂性特征,以及新闻舆论环境变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唯有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才建设、媒体建设、受众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才能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立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提高引导能力”、“唱响网上主旋律”等战略任务。网络舆论引导力是引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引导力指舆论引导者按照预期引导方向,传播一定观点与信息,并对舆论运行过程进行协调与平衡,影响被引导者意见、态度、倾向的能力,主要包括引导的方向、大小与着力点三个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
<正>舆论引导力是指特定的组织、个人或媒体根据其意图对舆论的性质、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引导的能力,它主要由舆论引导中的传播力、影响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四要素构成。当前,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以及其影响的日渐广泛,做好新形势下的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站在"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切实增强新媒体舆论引导力。增强新媒体舆论引导力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化解舆论危机,保持舆论平衡状态,增强舆论引导力。处理好以下3组关系,对于增强政府官员舆论引导力,化解舆论危机,保持毁沦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提高新时代新闻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需要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创新新闻舆论的传播方式方法,积极转变新闻舆论的传播观念,努力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社会舆论的发展传播也获得了新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如何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传统媒体在微博中的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传统媒体在微博中的舆论引导力进行初步探究,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及党和国家的舆论引导力构成严峻考验。加强网络监管,利用互联网传播先进文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引导力,营造和谐网络环境,有利于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宣传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福祉,是国之大事。新时代的中国面临诸多机遇和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宣传舆论工作发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为此,宣传舆论工作应在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党中央部署,聚焦理论和实践问题,贯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通过精准定位导向、精准推送内容、精准选择方法、精准评估效果来提升宣传舆论的公信力、引导力、传播力、驱动力,方可最大限度消除负面舆论、增强社会信心,筑起维护党和政府权威及社会稳定的舆论堡垒,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0.
舆论体现公众集合意识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作为国家主权问题的核心之一,岛屿争端问题日益突出,围绕岛争事件的舆论逐渐增多。由于岛争事件的特殊性,其舆论对于争端的解决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积极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对于提升中国国际舆论引导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开展传媒外交,增强国际舆论引导的硬实力;二是善打传播组合牌,提高国际舆论引导的巧实力;三是组建海外华人华侨传播阵地,发展国际舆论引导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应该做到:开放包容,切实维护网民的合法话语权;信息公开,抢占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依法治网,增强网络舆情引导的规范性;防患未然,创建不良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就我国有关网络舆情内涵及特点,网络舆情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监测、研判、引导、应对对策,网络政治及网络民主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规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合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是新时期树立检察机关职业形象和公信力的要求。目前,硷察机关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舆情危机意识不强,不重视网络媒体作用,缺乏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少数人员的作作风以及腐败问题是引发舆情危机的根源。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必须增强舆情意识和观念,主动参与和引导网络舆情;多种手段并举,提升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从涉检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源头入手,强化检察机关自身建设,从根本上预防负面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很多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力,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没有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中社会舆论的功能、特点,没有妥善引导和掌控舆论走向,以致加大了处置难度。英国政府在处置2011年8月伦敦骚乱中的成功经验警示我们要转变理念,加强与媒体沟通,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从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的能力。网络技术的扩展、网络社会的民粹化走向及个别地方意识形态工作的虚化、弱化、仪式化,导致碎片化网络舆情逐渐占据社会舆情场,甚至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被碎片化网络舆情“牵着走”的混乱局面。泛滥的网络舆情催生“鸡毛蒜皮效应”、“长尾效应”“羊群效应”“晕轮效应”和“尺蠖效应”,加剧了主流意识形态丧失话语权的风险。网络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已迫在眉睫,需要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控制舆情事件并进行专业化处理、加强网络舆情有效预判和政策的合理统筹等。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主义的阻挠、权力干预以及新闻体制存在缺陷.因此,新闻监督需要立法,以给舆论监督提供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一般的网络舆情主体之诉求指向,少数民族公众在网络舆情危机中体现的意愿、诉求、指向等态度与情绪,大都集中于利益表达、社会抗议、行为动员三个方面。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中的主体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更为明显;参与主体成分的多元性特征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党政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存在着"三缺乏"的问题,为此,应树立"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执政理念,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加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民主法治理念的深入等都在倒逼政府实现角色转换。政府在社会舆情引导中的角色,应从集权管理型转为服务型,从舆论控制型走向合作对话型,从被动应对型转为主动发布型,从封闭型走向透明型,从过程管理型走向素养培育型。  相似文献   

20.
威尔逊行政集权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与政治权力结构、舆论监督体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片面地理解行政集权,否则可能导致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