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896年,黄显声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苇山河村(现属岫岩满族自治县)。1918年,黄显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1年,他又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三期炮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奉天兵工厂,颇受张学良的赏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相继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黄显声汇集从各方面接到的情报向张学良作了详细报告。他根据张学良"地方武装可加紧训练,严加戒备"的指令,着手  相似文献   

2.
田晶 《党史纵横》2012,(6):57+56-57,56
唐聚五,原名唐福隆,字甲洲,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六期。入伍后,历任东北军第二十七师排长、连长等职,他颇受张学良的赏识,也是张学良的“心腹”。1929年秋,唐聚五被调升为辽宁陆军步兵第一团副团长,驻防凤凰城。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讲武堂创办于1906年,由盛京将军赵尔巽筹设,时称奉天讲武堂。后发展成为奉系军阀专门的军官学校,用来培训各级军官,提升战斗力。张学良将军和不少著名奉系将领如孙烈臣、汤玉麟,以及"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萧军等,都是东北讲武堂的校友。在东北讲武堂里,还走出了不少抗日名将,如常恩多、吕正操、马本斋、罗广智等,他们在这里接受最初的军事培训,又在战斗的洗礼中,从旧式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代红色将领。常胜将军常恩多常恩多,满族,188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西东三台子村。1922年考入东北讲武堂,其间深得学校教官、奉军将领郭松龄的赏识,毕业后被破格授予中尉排长职务。  相似文献   

4.
天津的张学良故居位于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张学良1924年至1931年在天津的私人宅邸。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职务。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身亡。12月,  相似文献   

5.
正东北讲武堂是清末和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院校,因其是当时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部最多的军事培训机构,所以成为培养东北军(奉军)将领的摇篮。可以说,东北军的各级军官,上至总司令张学良,下至连、排长,大部分都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特别是在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有东北讲武堂毕业生的身影,抗日名将白乙化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抗战期间平北地区牺牲的中共最高级别指挥员。  相似文献   

6.
1896年12月,黄显声诞生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蓝家沟.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1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3期炮科,结业后在东北军中任职.“九一八”事变时,黄显声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省会公安局长,他组织警察大队及公安分队首先起来抗日.在前有日军强大攻势而后继无援的情况下,黄星声一直坚持战斗到9月21日以后,才将部队撤至锦州,然后化装去北平面请张学良.在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的同时,黄显声恰在北平停留.期间,经辽宁省政府秘书长黄恒浩(黄剑秋、显声之叔父)的介绍,黄显声结识了共产党员刘澜波.9月25日,他奉张学良之命组织从东北撤退到北平的部分军政人员迅速返锦.主持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行署和辽宁省政府行署工作.刘澜波被任命为辽宁省政府  相似文献   

7.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知己,也曾是他的爱将.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不久,经亲戚举荐,来到张学良卫队旅当兵.张学良见他写一手很好的正楷字,便推荐他报考东北讲武堂.  相似文献   

8.
先父王玉瓒,辽宁省黑山县人。1914年参加东北军,192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学习,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调至张学良身边服务。西安事变期间,父亲任张学良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受张副司令"你营是华清池行辕守卫者,应先行动"的命令,率兵三百余人,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出色地完成了华清池捉蒋任务。"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父亲...  相似文献   

9.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与张学良是同乡.他们都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的掠夺和蹂躏,都对日本军国主义怀有深仇大恨.吕正操原名吕正超,后来自己把"超"改作"操",意即操练好了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正是怀着这样的爱国志向,他刚满17岁就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翌年,经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学堂,学习军事和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回东北军,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曾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和参谋处长、团长等职.1936年吕正操被调到西安后,住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参加了西安事变.他对张学良披肝沥胆、虔诚爱国的民族气节极为崇敬.  相似文献   

10.
张一吼传略     
张一吼,原名张俊武,1903年生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大沟乡大洼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张一吼青少年时期就好学不倦,积极进取。1926年,他满怀救国救民、富国强兵之志,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为第七期学员。1929年从讲武堂毕业,曾在东北军中任连长(一说营长),率部驻防喜峰口。不久,因部下哗变被革职。1929年,他到北平求学,在中国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大学里,他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接触到很多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西安事变”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内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深深地掩藏在历史帷幕后面,随着时间的洗礼,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被俘后秘密加入中共 高福源1901年出生于辽宁农村,其父高玉麟曾任袁世凯时期的管带(骑兵营长)。高福源1923年秋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连长、张学良卫队营长、上校团长等职。  相似文献   

12.
在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人们注目的烈士公墓.这里安葬着三百多位仁人志士和革命者的忠骨,他们是重庆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中殉难的.其中一位是张学良将军的副官、伴随张将军渡过六年铁窗生涯的李英毅烈士.李英毅原名李永志,1910年出生于海城县城内的一个牧师家庭.1930年他在东北讲武堂学习,由于品学兼优,毕业后被派到张学良将军身边工作.先后任东北军侍卫处侍卫班长、侍卫长、少校侍卫副官等职.在“西安事变”中,他参加了“捉蒋”行动.“西安事变”和平解  相似文献   

13.
于天放 《党史纵横》2005,(12):56-56
日前,省级红色旅游景区、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显声将军故居修葺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黄显声将军是我国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被誉为抗战“血肉长城第一人”。他于1896年12月18日出生在岫岩县石庙子镇蓝家村(时为凤城县苇山河村)。1921年春,他投笔从戎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三期炮科,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破例分配到奉天兵工厂任少校卫队营长。不久,他以精明强干和作风果敢,给前来视察的张学良留下深刻印象,被张提拔为身边随从参谋,1927年晋升东北军第一旅旅长。1930年春,东北军再次入关时,张学良为加强老家大本营的防卫,调黄显声任辽宁…  相似文献   

14.
正处死日本间谍关玉衡,1898年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中学时期,他领头闹学潮,痛打了贪污学生制服费的校长,被开除学籍后毅然投笔从戎。由于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连长,后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1925年秋,在奉军第十军任营长。11月末,张作霖听说关玉衡身经数战从未负伤,认为他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福将",带在身边能"冲福",遂命他为帅府警备处长兼汽车队长。关玉衡在帅府与张学良接触频繁,两人同为热血青年,相处甚深。  相似文献   

15.
程龙 《党史博采》2001,(3):8-11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有一支赫赫有名的抗日武装,神出鬼没,十分活跃,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它就是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人。1901年出生于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读过两年私熟,以后随父种地。后因生活所迫,先是去东北谋生,后考入东北讲武堂受训,期满后  相似文献   

16.
爱国救国为宗旨 冯庸(1901-1981),字汉卿,与爱国将军张学良同庚,两家世交,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取同字.冯庸早年毕业于北平(今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5年,受阎宝航等人影响,冯庸立志走工业救国之路,在奉天(今沈阳)小西边门外与张学良等合资开办了冶铁厂,并在厂内附设大冶工科学校.后冯庸辞去空军司令之职,脱离军界,开始在沈阳市郊汪家河子(今铁西区滑翔机场一带)筹建冯庸大学,冶铁厂也迁至汪家河子改为大学实习工厂,大冶工科学校归并于冯庸大学,高级班变为大学本科一年级,中级班则为大学预料一年级.这两个班级和冶铁厂就是冯庸大学建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璐 《党史纵横》2012,(8):51-55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入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赫赫有名的中共将领吕正操、马本斋、万毅,著名作家萧军,以及众多热血救国的抗日义勇军将领。  相似文献   

18.
在色彩斑斓的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上演过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活剧.张学良与郭松龄的师友情谊,就是其中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段插曲,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背影.郭友谊植根于共同的爱国之在乱世纷争中巩固、发展,最悲剧结局,留给人们不尽的追思索.识讲武堂  师生成至交郭松龄字茂宸,东北人,出身幼年时期跟母亲讨过饭,也雇工,过早地领略了人世的辛经受了太多的冻馁和劳顿,从而深深地同情劳苦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产生了忧国忧民、改造东北的理想.他很早就参了军,先后考人陆军武备学堂和陆军大学等学校,但在列强逞凶、军阀混战的时代,他一直壮志难酬,十分苦闷.此时,在他的东北老家,张作霖当上了东三省巡阅使,为了培养中下级军官,设立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34岁的郭松龄回到奉天,受聘为讲武堂战术教官,就在这期间,张学良也进入讲武堂学习.二人志同道合,接触日多,共同的爱国之心,使他们由师生而结为至交,并成为他们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年轻的张学良出身于大军阀家庭,是闻名遐迩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但他并没有一些贵公子作威作福、横行霸道的恶习,而是颇多容人之量,性情耿直豪爽.他想留学,也想学一门知识,还想学医救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认为,1928年7月4日,张学良正式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时年28岁,从那时起,被人们称为“少帅”。其实,这是不准确的。1919年3月,张学良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12月被任命为步兵团长。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春节前,王冀(美中政策基金会主席,其父做过张作霖的总参议,在张学良的手下任东北军参谋长)在华盛顿突然接到张学良从台北打来的电话。张学良说有急事找他。见面后,张学良说想在有生之年回大陆看看,不知道中国领导人会不会欢迎。他当时担心自己曾背有"不抵抗"的骂名,国民党又说他是"历史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