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在辽宁省档案馆藏日伪机构留下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情报档案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一个叫唐聚五的人。1932年至1934年间,关于他的情报多达50余份。那么,唐聚五究竟是何许人?他又何以引起日伪当局如此高度关注呢?日寇入侵,奔走救国唐聚五,字甲洲,1898年生于吉林省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双城县),18岁投身军旅,后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天津的张学良故居位于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张学良1924年至1931年在天津的私人宅邸。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职务。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身亡。12月,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再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西安事变的酝酿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在西北成立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准备出兵抗日收复国土的大计既定,张学良、周恩来两次。“延安会议”后,下一目标则是如何促进此一目的的实现。这半年期间,张学良为此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现简略分述于后。(一)改造东北军。东北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早就存在,西安事变前之派系冲突,主要是军师长级的高级军官与年轻的中下级军官(即所谓少壮派)的矛盾。张学良接受中共建议,培养抗日干部,首先于1936年6月15日在西安南王曲镇创办“长安军官训练团”,团长蒋介石,代团长张学良,副团长…  相似文献   

4.
新民市城北公主屯乡农民赵新华,把珍藏四十多年的张学良手谕影印件等二十多件资料、照片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全国目前找到的惟一的一份张学良手谕影印件。中国历史博物馆已将手谕影印件等编目珍藏。并为赵新华颁发了荣誉书和奖金。   赵新华,今年 93岁。从小学裁缝, 1929年到东省玉工厂 (地址在沈阳 )制服部当裁缝。认识了张学良。西安事变后,赵新华到陕西省安康县刘水乡为张学良看管东北军用物资。 1945年春,赵新华把张学良的东西送到重庆于学忠家,于学忠“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东北军十一军军长,兼任河北省主席。赵新华向于…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西安事变”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内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深深地掩藏在历史帷幕后面,随着时间的洗礼,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被俘后秘密加入中共 高福源1901年出生于辽宁农村,其父高玉麟曾任袁世凯时期的管带(骑兵营长)。高福源1923年秋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连长、张学良卫队营长、上校团长等职。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曾经与很多著名的共产党人有过交往,有的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有一位共产党高级将领,和张学良同为辽宁海城老乡,在东北军时曾任张学良的副官。他就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曾担任过国家铁道部部长、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的吕正操将军。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事变后,社会各界都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将军,让其出来领导东北军抗战。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也放出了可以释放张学良的风声。于是张学良的四弟、共产党员张学思,按照党组织和周恩来的指示,积极开展营救张学良的工作。张学思虽然出身于封建军阀家庭,但在青少年时代就追求进步,探寻真理,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最终背叛了封建军阀阶级。1933年4月,由王金镜同志介绍,张学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受党的指派,同王金镜等一道河入东北军六十七军特务队做“兵运”工作,准备等时机成熟时把队伍拉出来,组建华北工农…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虽已进入民国时期,但北方的皖、鲁、冀及东北仍属北洋军阀统治,处于战乱时期。特别是东北的奉系军阀混战更是频繁。1928年12月29日,少帅张学良毅然决定东北易帜,归属南京政府。东北易帜后,张学良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当时由于忙于  相似文献   

9.
钱辅廷临危受命离开西安钱辅廷 ,1899年 4月出生。其父钱丰泰 ,是张学良夫人于风至的大舅。钱氏家族因与张学良有姻亲关系 ,所以先后有七人在东北军中任职。 192 4年 ,经于凤至介绍 ,钱辅廷先进入东北军当卫队营卫士 ,后来又转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又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去日本东京见习一年。他回国后一直追随在张学良的左右 ,先任张氏的侍卫 ,后任侍从副官等职 ,深得张学良的倚重和信任。钱辅廷从讲武堂毕业后 ,结识了东北军中的中共人士吕正操、郭维城等人。 192 6年 6月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钱…  相似文献   

10.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知己,也曾是他的爱将.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不久,经亲戚举荐,来到张学良卫队旅当兵.张学良见他写一手很好的正楷字,便推荐他报考东北讲武堂.  相似文献   

11.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与张学良是同乡.他们都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的掠夺和蹂躏,都对日本军国主义怀有深仇大恨.吕正操原名吕正超,后来自己把"超"改作"操",意即操练好了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正是怀着这样的爱国志向,他刚满17岁就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翌年,经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学堂,学习军事和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回东北军,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曾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和参谋处长、团长等职.1936年吕正操被调到西安后,住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参加了西安事变.他对张学良披肝沥胆、虔诚爱国的民族气节极为崇敬.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大好河山惨遭日寇的蹂躏,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民众纷纷流亡关内,要求实行全国抗日,收复失池,重建可爱的家园。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就是由流亡关内的东北各界爱国人士自动发起建立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民众抗日团体,它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了张学良将军有力的支持和援助。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曾通过阎宝航、王化一、卢广绩、高崇民、杜重远、车向优等,建立辽宁省各法团及反日群众组织,进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九一八事变后,这些人又来到北平张学良身边,充当其幕僚,为张…  相似文献   

13.
吕正操将军是张学良的老部下,两人都是辽宁海城人。吕1922年参加东北军,曾任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吕受中共华北局指示,率领东北军691团走上抗日之路。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获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吕,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吕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表示等等再说。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东北大学由奉系地方势力1923年创立于沈阳(时称奉天),最初以为东北培养人才为目的。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国共内战的进行,该校在创办后的20多年中,大半时间被迫流亡他乡,历尽艰辛。由于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势力与该校有深厚渊源,东北大学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正因为该校为东北地方势力创办,所以国共两党均自其创办不久就开始在该校活动,期望在此发展力量,争取东北人才。因此.一部民国时期东北大学的历史,既涉及到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势力的兴衰,又始终伴随着国共两党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1928年底,澳大利亚人威廉·亨利·端纳进入东北,成为刚刚领导东北归入南京政府的张学良的政治顾问。 少帅的政治顾问 初入东北,在和张学良几次谈话后,端纳就认定张学良是块“领袖”的料,决心全力辅佐他。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与解方将军(之四)□吴强稼十、愤难平张将军下野再说,婉蓉皇后在女间谍川岛芳子的挟持下,于1932年1月10日夜,乘船离开天津,到东北去了。1933年初春。解方乘坐一辆“雪佛莱”黑色轿车,赶往张学良将军在上海的下榻处。马路上,遍街标语,口号震天:...  相似文献   

17.
张璐 《党史纵横》2012,(8):51-55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入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赫赫有名的中共将领吕正操、马本斋、万毅,著名作家萧军,以及众多热血救国的抗日义勇军将领。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一去不返,近20万东北军从此群龙无首。1937年3月,东北军东调,分驻豫南、皖北、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将军,这位民族功臣一生似乎和东北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主政东北时,拨巨款、聘请名人,办东北大学。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时,张学良为东北大学题写了校牌,并且担任了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东北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1996年6月,张学良校长再次为东北大学校董事会成立题词。本文仅就60多年前张学良将军和东北大学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作以简要回顾。 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扩建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创建于1923年。1928年  相似文献   

20.
刘多变、孙锡九、刘桂五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直接间人华清池活捉蒋介石的三位勇士。这三个人,为张学良“兵谏”计划的实施,作出了贡献。可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之后,三位华清池捉蒋勇士却陷入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刘多基和孙铝九二人,反目为伙,剑拔导张,甚至以刀枪相见。周恩来面对这种严重局面,因势利导,巧妙地保护孙铭九免还杀身之祸,热们鼓励刘桂五奔赴抗战前线,最大限度地约束了刘多空的过激行为,成功化解了东北军的一场内乱,使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真正达到和平解决。周恩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