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实》2013,(10)
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建立失地农民的利益导向、表达、调节、补偿、约束和矛盾疏导等一系列机制,有利于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实施失地农民利益协调机制,需要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5,(8)
农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利益分配失衡、城市融入障碍和救济手段乏力的风险困境。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是保障民主公民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进制度创新和化解失地农民风险的责任体。因此,政府要建立财权和事权相匹配机制、健全征地政策民主协商机制、健全农地征收制度创新机制和建立多元救济手段互补机制,有效规避、管控和化解"征地风险",确保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实现失地农民问题"软着陆"。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时期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现象逐步演化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会性问题。而建立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实现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达成公共参与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政治稳定的疏通渠道。通过构建有效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使其能够拥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利,自主、自由和充分地进行利益表达,是促进失地农民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因失地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也没有得到社会保障。这体现在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征地费用分配混乱、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软环境改变的风险补偿不足等方面。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到城市化能否顺利推进、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为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子民 《唯实》2005,(6):12-13
失地农民的增多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但失地农民的权益却并不能因此而必然受到损害。解决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而以土地换保障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保障水平很低,忽视了被征地农民的发展权问题,就业保障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农民社会保障宣传力度不够等,为维护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河北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以体制创新为推动力,探索在大制度框架内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通过立法明确和完善农民的土地权益,并通过程序设计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在于解决好他们丢失土地后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一要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二要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三要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四要建立再就业创新合同制。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用地被征收转而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失地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和个体上都存在特殊性.现阶段由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因素,我国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面临极大的障碍.鉴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与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我国应以改革为契机,从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教育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引导鼓励聘用等方面入手,构建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机制,为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玉娟  赵琳  赵力媛 《唯实》2009,(2):79-82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关涉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构成多重利益冲突。其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的缺失影响了自身利益的维护。应多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的重要途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结构性嵌入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之中的,这种结构性嵌入机制要求仅仅靠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不够的,失地农保制度的完善必须以上述四项制度的完善为前提.必须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征地制度、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从而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1.
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应该抛弃唯身份论,以公民、劳动者对待失地农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使之平等地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免费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现再就业、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品种.这样,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能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并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生活幸福指数,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现有征地补偿模式不合理,失地农民就业无着落,生活缺乏社会保障,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补偿标准,创新就业补偿方案,建立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社会保障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弥补集体经济组织的“虚位”,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失地农民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对土地保障的替代机制具有更加强烈的需求,在替代保障机制的选择或构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在CTPLCSI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17个省市的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政策和实践类型进行了梳理、归纳、比较和分析,认为,构建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应树立“公平正义、兼顾效率”的保障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保障、立法护航、稳步推进”的指导原则,实现“福利改进、城乡统筹”的模式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川渝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居民身份转变为城市居民身份.城镇化既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又是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世世代代在土地上生活、耕种,并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明显有别于城市社区的村社组织和相应的社区治理机制,决不会随着土地的失去而彻底消亡.失地农民正面临着从乡村治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进行失地农民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对于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维护城市社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流转,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矛盾日益凸显。本课题组通过对草桥村失地农民保障状况及满意度的实地调查,归纳出当地的成功特色及经验:自主开发建设;创新股权机制;土地换社保。并提出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建议:落实住房保障;推行逢征必保;开辟多渠道就业;推行土地入股;采取混合的安置模式;规范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经济贫困与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调查来看,我国的失地农民经济贫困可以分为延续型、人力资本缺乏型、意外型和好逸恶劳型,并具有继发性和被动性、同质性和群体性、积累性、脆弱性和双重感受性等特征。因此,必须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制度贫困解决经济贫困,对失地农民经济贫困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帮扶策略,让贫困的失地农民"双向得利"等途径综合解决失地农民的经济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着眼于长远,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础、以村民利益为纽带、以村民意愿为内涵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和完善安置、组织管理失地农民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以有利于逐步解决深层次的、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一次土地征收的典型调查,描述失地农民的生计状况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典型调查、结构式访问、统计分析和文献分析.研究结论: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令人担忧.研究结果: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免费安排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出台帮助失地农民就业的公共政策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落实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有助于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失地农民生存状况与制度支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浙江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偏低、再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大多数失地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失地农民生存状况堪忧的深层次原因是传统体制下对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漠视和城乡生活差别的默认的结果,是政府土地寻租的结果。因此,保障失地农民土地权益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扩大再就业;根本途径是按照社会成本标准补偿失地农民,取消政府土地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