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沈静 《学习月刊》2010,(14):12-13
詹姆逊是西方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也是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者。在他的后现代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将后现代现象置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中,对这一当代社会的特殊历史现象作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姜喜咏 《学习论坛》2009,25(8):53-55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呈现方法多元化的倾向,其中以解释学为甚,其他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也在介入之中.这种局面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理解是有益和必要的,但也带来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混乱,还存在着表象化、弱化、边缘化甚至去主导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学术倾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坚持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有学术深度的"内在性"比较和融合性研究,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范式的基本内涵、结构功能和理论意义,科学地审视解释学等多元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影响,汲取其合理因素,批判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异质性.这不仅始终是一种基于理论立场的理论本能,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应有的自觉的合理的理论意识,更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有机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界定为追求共同福祉,自命为"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因此与核心内容为公有制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有机马克思主义指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现代性理论,自诩为"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现代性",而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二者毫无共同之处。有机马克思主义信奉唯心主义的过程哲学,以"过程马克思主义"自居,用过程哲学或"有机思维"抹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马克思主义水火不容。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企图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粗糙小思潮。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论》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因其文字通俗、简洁易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中具有明确应用意识的哲学理解与阐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何谓哲学"所作的"科学"理解,铭刻了纵深的思想史印记。重温《费尔巴哈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仍将具有持续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平等与差异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及其相互联系为我们思考人道问题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不拘泥于某一种学说的概念及理论框架 ,将不同文本的话语缀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声音 ,导致形成多视角社会理论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于是有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等等。美国学者凯尔纳说 :正象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念结构一样 ,得到马克思主义修正的女性主义也将会提供一种有别于那些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型理论。同样地 ,女性主义也能够修正后现代理论 ,正象后现代观念有助于开创出不…  相似文献   

7.
邵飘萍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而且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有益贡献。他第二次到日本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编著《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体认。《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不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而且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特色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8.
图书推介     
《奋斗》2013,(10)
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高放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本书共分为四编,以翔实的论述,科学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百年命运、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若干前沿问题;深刻总结了苏联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回答了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命运;澄清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理论创新之处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三大法宝等。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的一流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9.
倪志安 《探索》2012,(1):186-190
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阐释为是一种不从实践理解问题的"唯物辩证法"。从实践理解"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路来看,传统教科书理解的"唯物辩证法",无法合理地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的科学性"、"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的‘以人为本’"等缺陷,因此,我们应当从实践理解"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共而言,193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存在党内和党外两条战线,北平小报可以作为考察党外战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独特视角。北平小报具有迥异于上海小报的重时政而轻娱乐的风格和特征,并因此受到时人的推崇,著名报人成舍我甚至曾以"中国未来的标准报"相期许。北平小报基于"灌输国民以政治常识"和"启迪诱导民众"的责任担当,对各种新思潮新学说颇为关注,马克思主义因而成为它重视并积极传播的重要内容。北平小报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包括介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事迹和贡献、阐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概念和范畴、引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5个方面。北平小报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传播载体,它一方面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肯认,昭示了中国社会思想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党外战线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启蒙运动"期间,艾思奇对"中国化"同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这些论述同"新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密切相连,与其旨趣吻合一致,不仅代表了新启蒙运动参加者对"中国化"问题阐释的最高水平,而且为毛泽东正式提出争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以有益的启示,在今天也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实践智慧、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使命担当,历史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新的历史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性地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权,推进一系列新经济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创生性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阶段论、实现方式论以及国际关系论,振兴了科学社会主义;四是创制性地肯定党的领导地位,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模式,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理论品格,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争议出发探讨我国的法治进步,有助于重新认识我国法治进步的重大理论意义。基于社会主义性质,关于我国法律的"阶级性"争议问题得以解决。尤其近年来,党中央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法律关系的探索,既深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因历史局限而未能深入阐释的地方,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律实践,填补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空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詹姆逊在进行后现代文化批判中,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实践辩证法,认为马克思主义相对于其它理论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地平线和绝对视界,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总体性辩证法具有时代性,要用总体化辩证法分析和把握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要完成上述历史使命,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立足点:其一是生产力决定论,其二是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20,(4)
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性问题,对认同生成机制的研究是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本质与目的是大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将自身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均具备获得大众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生成遵循人类基本价值认同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两条线路"双螺旋式交互上升"的机制。本着"有利于促进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生成"的原则来构建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培育路径,需要通过"理论阐释+环境熏陶",增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通过"双向互动+需求满足",提升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意识;通过"实践体认+长远规划",补足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从人学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的内在逻辑,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研究人的本质与其自我实现的历史的高度一致性。马克思主义通过以"现实的人"的生活样态为关切点,在唤醒人的主体意识这一问题域中,从人的需要异化的扬弃中提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解答。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的人学释读,清晰揭示了资本逻辑与其历史中人的位置,能激发出人"改变世界"的实践自觉,能有力地回应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任平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开本:850×1168毫米"1/32字数:50l千字内容概要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当代视野中追问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的著作。它以新旧全球化为历史平台,以交往实践观为哲学视界,重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并由此论述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书页片断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遭遇后现代,已成为令人瞩目的事件。探寻马克思的后现代观念,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世界公认的几位以后现代眼光或实际上以后现代视域解读马克思的学者(德里达、丹尼尔·贝尔、吉登斯、詹姆逊…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的阐释,是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由不信到真信的必然措施。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偏差"在于对重大理论问题阐释不足,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质疑。将重大理论问题融入课堂,融入社会实践,融入对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有助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并得以普及、宣传与阐释的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发展历程加以历史性梳理,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以审视,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