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16年4月,他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进入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既有不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有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程连元 《前线》2013,(3):20-21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朝阳区迎难而上、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十八大精神与落实区域功能定位结合起来,与推动区域科学发展民生幸福结合起来,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月5日召开的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深刻分析了朝阳面临的发展形势,明确了2013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在发展形势方面着重把握了朝  相似文献   

3.
杨维权 《当代贵州》2011,(10):48-49
站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我们要重点抓好民生、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克难攻坚、奋勇争先,实现印江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段希铸 《世纪桥》2008,(11):48-49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年年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8.
“要千方百计惠民生,不断提高藏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要大力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以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以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为重点,提高藏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以实施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为重点,提高藏区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发展民生     
《党课》2012,(17):6-6
人民幸福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和老百姓的健康为代价,去谋求发展总量和速度。如果“快”可以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供可靠的物质支撑,则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中央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历经近20年时间,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依然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偏重增长、偏离民生,并将房地产确立为支柱产业,把发展房地产作为保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正视房地产业的民生性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取向,乃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使经济发展不再过度依赖房地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与改善民生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科学发展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要着力点,改善民生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处理好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提升社会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同步增长,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2009年底,我们果断地把发展战略由强区富民调整为富  相似文献   

13.
当下贵州,张开了经济起飞的双翼,轰足了后发赶超的油门。 当下贵州,充满了新活力新气象,全省各族人民乘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浩荡东风,正满怀豪情大步迈上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顺应生态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潮流,回应国内生态环境的迫切问题,习近平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涵盖了丰富的古今民生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哲学理论,又契合了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一是绿色发展理念契合民生现实诉求;二是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民生发展观念的转变;三是培植绿色发展方式,共享绿色发展硕果,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和发展人,旨在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董晓伟 《新长征》2009,(9):47-48
四平市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难得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深化认识。突出实践,破解难题,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广大群众通过身边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推进改善民生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列在社会建设之中,这是建党以来对民生问题阐述得最完整最系统最突出的一次,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问题的丰富和发展。这种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方面面。同时,实施民生工程必须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是民生保障的根本手段和主要途径,民生保障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入认识和处理好科学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科学发展与教育、就业和工资、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新要求。这反映了党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改善民生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8,(11):33-33
韩立明在200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现阶段,做好民生工作尤其需要运用新思路来应对各种新挑战。一、从“负担论”向“动力论”转变。办民生就是促和谐,和谐就是潜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重庆民生导向科学发展之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价值引领,以执政为民为逻辑起点,以开放改革为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为鲜明特色,以"城乡统筹"、"内陆开放"、"五个重庆"为具体抓手的科学发展之路。在践行科学发展中,重庆以具体战略措施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众文化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庆民生导向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四大成效,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远景与现实发展进程的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性要求与以民生建设为突破口的战略和策略的统一、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包容性增长"发展道路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理论及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