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丽 《世纪桥》2011,(1):53-54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关于我国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讨论更加激烈,本文以解释学的方法对《物权法》的条文进行分析,欲达到对我国《物权法》所选择的物权变动模式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解释。由于《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模式规定的不完善,在对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进行定位的时候必须结合其他相关的民事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以债权形式主义为主,以相对的债权意思主义为辅的结论。最后,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此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实施《物权法》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实施,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物权观念,履行平等保护公私财产的法定职责;明确物权性质,划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以规范政府行为;完善物权制度,不断推动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坚持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3.
蔡小娥 《学习月刊》2009,(16):13-14
我国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第三章对物权请求权进行了独立的规定.使其区别于债权性质的侵权请求权.这对于物权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也是科学合理的。但令人遗憾的是,纵观整部物权法.也没有关于物权保护方式诉讼时效的规定,这也许与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存在较大争议有关。物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问题.关涉到如何更好地保护物权.采用何种方式保护物权.而这些与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立法技术密切相关.因此.笔者认为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北京支部生活》2007,(5):13-1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室副主任贾东明在报告中,从对物权概念的解读入手,详尽阐述了《物权法》的起草过程、立法依据、立法总原则和主要内容。报告讲述了《物权法》从明确物的归属、权利人的权利和权利保护三方面入手来调整物权关系等问题,还结合群众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但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洪光 《江淮》2004,(12)
2004年10月22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被再次提请审议。有关专家透露,《物权法》有望在2005年前出台。法学界、财经界、新闻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纷纷表示了对即将来临的“物权法治”时代的关切和期望。毫无疑问,制订一部什么样的物权法,既涉及到未来中国对产权的保护机制,更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物权法的立法任务刻不容缓,立法机关已正式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鉴于不动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不动产物权法应当是我国物权立法的重点,而不动产登记制度又是不动产物权法的基本制度,在不动产物权法中占据着显要的地位。笔者在物权立法之际,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和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预告制度是物权法登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规定,它将物权法原理与债权法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债权请求权以物权的排他效力,既保护债权请求权又保护物权请求权,可以有效地保护不动产请求权,最终达到平衡不动产交易当中各方利益的目的。但是,根据我国《物权法》第20条的规定,它在登记范围、程序以及登记机关等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影响了法律权威的实现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赋予了农民实实在在的物权。但《物权法》的条文也清楚地表明,它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它努力的空间还很大,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农地新政为它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将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履行职责,修改、完善中国的物权法,充分保障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王崇敏  王慧 《学习论坛》2005,21(11):77-78
在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学界就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存在很大分歧,其根源就在于学者对于物权的一些基本观念和范畴的认识存在分歧。从我国物权法研究的现状来看,担保物权的理论化之路不合时宜,而备受忽视的制度技术化之路有助于解决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担保物权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武志红 《理论学刊》2007,(12):96-98
公民私有财产权益的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从分析公民私有财产权益的保护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意义入手,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制度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善公民私有财产权益的保护状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层信息     
《江淮》2007,(4)
认真学习全面实施物权法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大意义,认真实施好物权法。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一是要牢固树立物权观念。二是要全面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三是要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四是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胡锦涛指出,要利用实施物权法的有利时机,在全社会广泛倡导全体公民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高票通过《物权法(草案)》,自此,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物权法》诞生。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宣传好《物权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物权法》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物权观念,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为此,我们特转载《中国经济时报》3月21日刊登的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不仅有利于保证国家城市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实质是依法规范国家公用征收权.《物权法》(草案)从物权保护的角度规定了国家征收权行使的前提条件和确定补偿标准的原则等内容,但现行规定仍存在局限性.本文将在探讨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分析《物权法》(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室副主任贾东明在报告中,从对物权概念的解读入手,详尽阐述了《物权法》的起草过程、立法依据、立法总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通则》及《物权法》《草原法》均未明确指出草原使用权的性质,而其性质又关系到权利的内容与期限等。草原使用权乃资源利用的权利,而它又是用益物权并具有用益权的某些特征。明析草原使用权的性质对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有必要在物权法中构建科学的水权体系。水权是水资源的非所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享有的对水资源的使用权或收益权,其性质为准用益物权。因此应在物权法中用益物权一章明确规定水权,并结合水权的特别立法,以完善我国的水权体系。  相似文献   

17.
居住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完善,在《物权法》中缺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社会与法律两个方面。实践中,应当将居住权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发展作为突破口,通过“物权法+有关单行法”的多元立法体例。在我国的民法典体系内最终应当正式建立一个以物权法为核心、相关特别法为补充的全面现代的居住权制度。恢复其独立物权种类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物权行为理论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物权行为理论由区分原则、无因性原则和形式主义原则所支撑。物权行为理论在物权法中处于基础理论的地位。这一理论使民法体系及法律关系更加清晰;在保护善意第三人方面,这一理论弥补了善意取得制度的不足;它的主要意义是对市场交易行为的解释及对市场交易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该法不仅翔实地规定了土地、住房、车位等物的权属,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财产权平等保护,加大了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力度。可以说《物权法》是一部距离百姓最近的“财产法”,它作出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法法典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而物权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行为。在立法中对物权行为的态度问题是我国物权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围绕我国物权立法是否应采纳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在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因此,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一番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该理论及我国物权法是否应借鉴这一理论作一些分析。一、物权行为理论起源。物权行为概念和理论是由18世纪至19世纪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提出的。他于19世纪初在柏林大学的讲义中提出,为履行买卖契约或其它以移转所有权为目的之契约而践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